新聞 > 人物 > 正文

李大同:「十一」觀感 和我以往的親身經歷

 李大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前《冰點》周刊主編李大同撰文描述他所經歷的歷次國慶閱兵式的觀感

規模浩大的十一國慶閱兵、遊行總算過去了。不同經歷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觀感。

舉凡北京市民,幾乎不同程度都會和國慶活動發生些關係。1966年十一,筆者是遊行隊伍最前方的"紅衛兵前衛隊"成員,是解放軍儀仗隊之後的第二個方陣,名字是周恩來總理給起的,實際上就是紅衛兵儀仗隊。既然是儀仗隊,走路就要像個樣子。幾百名個頭都在1米80的北京各校紅衛兵,每天晚上9點在天安門廣場集合,由解放軍教官訓練,正步走七八個小時直到天亮。這樣練了兩個多星期,我們自我感覺不錯了,可彩排那天走得像蛇行一樣。有領導說要加大訓練強度,葉劍英元帥說別難為這些孩子了,他們走成什麼樣就什麼樣吧!不過,十一那天我們竟走得筆直。我們這一排扛的大標語是"中國紅衛兵萬歲!"沒想到不足半年,紅衛兵運動就風吹雨打去。那以後,我們對"萬歲"一詞就保持了距離,知道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妄語。

等到再次在北京看國慶遊行,已經是1984年了,這是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後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這一年的遊行比較有特點,特點就是對外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心靈,人的個性開始呈現,中國人也一樣認為豐富多彩比整齊劃一好。於是那年的遊行出現了經典鏡頭,北大學生自發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橫幅,城樓上的胡耀邦總書記率先看見,連忙指給身旁的小平看。鄧小平樂了。看看那年的遊行紀錄片,遊行隊伍連奔帶跑,絲毫談不上整齊,可人們歡呼雀躍時的表情是真摯的、豐富的,表明了那時中國社會對改革開放的堅決支持。

打那以後,5年、10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什麼國慶閱兵、遊行之類的事,人們以為新一代領導人不會再幹這種勞民傷財的事,這是時代的進步。可是人們想錯了。1999年,鄧小平已經去世,江澤民有了全權,他突然想過一下閱兵的癮了。這一下可不得了了,為了"盛典"花錢如流水。人們生氣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不脛而走,在這篇題為《風雨蒼黃50年》的文章中,作者--前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慎之先生辛辣地嘲諷道:"希特勒死了、史達林也死了,世界上追求這種壯觀場面的國家應該是不多了。以我之陋見,也許只有金正日領導下的朝鮮才有這樣的勁頭,但它國小民窮,絕達不到北京的規模。"十年前的那次"盛典",具體場景已經印象平平,但遊行隊伍竟然推著江澤民的巨幅畫像走過廣場,確實使我們這代經歷過個人崇拜、個人迷信的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江澤民以為他是毛澤東再世嗎?執政黨信誓旦旦要根絕的個人崇拜,怎麼能這樣堂而皇之地在國慶典禮上再現呢?這種無恥,執政黨的領導人怎麼就毫無感覺呢?我真為我的女兒惋惜,她和數萬中學生苦練數月,在天安門前組成燦爛背景,竟最終為無恥做了嫁衣裳。

江喜歡表現,出風頭,希望這只是他的個人喜好。中國第四代領導人都低調親民,大概不會像江這樣胡來了吧?人們甚至認為,有了李慎之先生的這篇文章,任何一個具有理性的領導人都不會再搞這種滿足個人虛榮的活動。可是人們又想錯了。

已經可以確信,今年的十一慶典,無論是規模還是花費,都遠遠超過了10年前的那次。光是安保花了多少錢?媒體上大肆鼓吹"超過了奧運標準",北京有數條防線,甚至周邊6個省都加入聯防。有媒體記者跑到河北香河縣去採訪,想了解為北京安保支出了多少,香河縣官方說這是秘密,不過承認至少是奧運標準,這是多少錢呢?2300萬!這僅僅是與北京毗鄰的一個縣的支出!胡錦濤總書記指示要"節約",又是怎麼個節約法呢?別的我們不知道,就媒體報導而言,天安門廣場豎起了56根大柱子,一根柱子要幾十萬,光這些柱子就需兩三千萬;另據報導,焰火燃放量是奧運會開幕式的兩倍以上,這些是節約嗎?當局如果真有點公僕意識,就應當將國慶活動的支出給納稅人一個真實的交代。順帶問一句,如今還有哪個國家如此巨額的花費可以不經議會批准?

如此巨額的花費,我們至少會有一次耳目盛宴吧?閱兵式還不錯,苦練將近一年,短短的96米正步再走不好就是笑話了。可是群眾遊行簡直讓人恍若隔世,那些標語,那些彩車,"東方紅"的樂曲,面無表情木偶般整齊劃一舞動鮮花的群眾等等,都讓人以為又回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陳舊,陳舊得讓人毛骨悚然,有朋友說感覺就像"文革"時代一樣。1984年國慶遊行時人們各具特點的表情、凌亂卻生動的腳步都消失了,剩下了什麼呢?剩下了必須一致完成的"官方動作"。時光竟可以如此倒流!

還有什麼呢?還有江澤民先生仍厚顏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義站在天安門城樓中央,似乎仍是中共第二號人物,江本人和這個黨都不知道他已經退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嗎?這樣無視黨章國法,究竟是誰的恥辱呢?我還得承認,當看到今年推出來的領導人巨幅畫像不止三幅時,我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會吧?這算是什麼呢?當年毛澤東在審核五一群眾遊行口號時,親筆加上了"毛主席萬歲",這政治遺傳竟是如此強勢嗎?

作者簡介

李大同,資深媒體人。前《中國青年報》記者,該報《冰點》周刊創刊編輯。2005年《冰點》停刊後被調職。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004/14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