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趙永泰:此白毛女並非彼白毛女

據《長江日報》報導,著名文藝評論家熊元義到華中師範大學和學生探討流行文化,一位「90後」女生小謝說:「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很風雅的人。加上有錢,為什麼不能嫁給他呢?即便是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輿論的嚴重關切。因為這個議題並非只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更具有深刻的歷史和政治意義。

《白毛女》是一部政治宣傳作品,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生故事,但這個作品中的人物卻是活生生的人,與《半夜雞叫》的完全杜撰有所不同。作品中的喜兒既沒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又不懂政治,她當然不是以階級鬥爭的觀點考慮問題的,而是以她自己的心理感受來判斷事物的。顯然喜兒不喜歡黃世仁不是因為錢的問題,也不是因為父親楊白勞的反對,而是她自己根本就討厭黃世仁,至少在她的心裡黃世仁不像當今謝小姐認為的那樣有魅力。相反,她寧願逃跑也不願賣身救父,說明她厭惡用感情做交易。至於黃世仁真的那麼不可愛還是楊白勞根本就不值得救,還有楊白勞和黃世仁到底是怎麼結的仇,就只有天知道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白毛女現象在當時只是個案,不代表主流的價值觀,是被文人墨客經過精心雕琢樹立成典型的。實際上,在任何社會,在任何時代,甚至在世界任何地方,白毛女式的人物都是大量存在的,那就是把感情放在物質利益或社會習俗之上並寧死不屈,這在國內外的古典著作中並不鮮見。

宣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個別人的價值觀主流化,但這樣做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人造價值觀所形成潮流的壽命是有限的,中國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一旦人造價值觀走向了破產,那麼對立的思想傾向就會以極端的形式發起報復性反擊,這就是中國現代社會為什麼總是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根本原因,這次白毛女議題只是一個最新的思想展現而已。所以中國的宣傳部門是中國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最大隱患。對於宣傳的負面作用我深有體會。我的一位表哥韓戰時被俘,最後去了台灣。他曾經對台灣的政治宣傳非常反感,根本就不相信中國大陸會發生嚴重的政治迫害事件。直到一九九二年他首次回到大陸探親時才了解了全部的真相。原來事實的觸目驚心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他的那些當年選擇返回大陸的戰友們幾乎全部受到了政治迫害非死即傷,而他當年的一個艱難而又極其簡單的選擇則令他不但逃脫了厄運,反而後來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更為戲劇性的是他的親人們還享受了多年的「烈屬」優待,而改革開放後又享受了台屬的光榮!

可見政治宣傳只不過是一種精神信仰,有時對心靈會造成嚴重的扭曲。而信仰如果不合時宜,還可能遭致殺身之禍。當年的「甫志高」如果能夠預先知道歷史的發展結局,他就不會背叛自己的信仰了。同樣,當年的「江姐」如果知道革命勝利後還有反右、文革等巨大風險等在那裡,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美好,她也不大可能為自己所痴迷的天真理想去獻身。適度的信仰可能會成為一種精神動力,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但是過度的信仰則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甚至會為其喪失生命。

中國大陸正在經歷著擺脫政治宣傳後遺症的艱難歷程,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為人們的思維方式是很難迅速轉變的,需要經過無數事實的長期驗證和對比才能發生作用。所以現在很多國人至今還不能理解文革時期人們的思想為什麼會那麼瘋狂、那麼投入、那麼天真?其實那都是過度信仰所致。現在雖然人們普遍對當時的信仰嗤之以鼻,但那些信仰的影子還在人民的心靈中發揮著作用。因為當時的信仰是觸及靈魂的,所以這種精神污染的清除和免疫過程也一定是觸及靈魂的深刻革命。這種轉變雖然漫長,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它確實是在不可逆轉地發生著,矯枉過正將是很正常現象,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白毛女熱議現象就是人們思想反思的典型課程,只有不斷地進行這樣的深刻反思,中國人民的思想才會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028/14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