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滿漢聯姻:大清公主的政治婚姻悲劇

公元1653年,即清順治在十年八月,順治皇帝將年僅十三歲的幼妹和碩公主下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一位大清王朝金枝玉葉一生的悲歡離合也就由此而拉開了序幕。這位和碩公主就是皇太極第十四個女兒,也是她最小的女兒,人稱「十四公主」。

  十四公主的生母是來自察哈爾部的奇壘氏,雖然並非出自門第高貴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後裔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但卻是一位年輕漂亮的蒙古女子。在十四公主出生後還不滿兩年,皇太極就去世了。

  順治元年八月二十日,不到三歲的十四公主與沖齡即位的順治以及孝端皇太后、孝莊皇太后等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護衛下,告別盛京瀋陽,踏上了遷都北京的行程。從關外到關內、從盛京到北京,一個月的行程沒能給她留下任何記憶。盛京宮殿、昭陵地宮對於她來說更是相當渺茫而陌生。

  從十四公主有記憶時起,見到的就是氣勢雄偉無以倫比的紫禁城。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她的生活空間,她在花團錦簇中享受著童年,尤其是當她的幾個姐姐在順治初年相繼出嫁後,她已經成為宮中惟一的公主。從嫡母孝莊皇太后到各位太妃,都把她視為心肝寶貝,她不願長大,也害怕長大,一旦長大就要像所有的姐姐一樣嫁出去;而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母親們的身邊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

  順治十年,十四公主已經十三歲了,按照滿清的祖制,她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從一統海內的大局出發,順治把挑選十四額駙的目標從蒙古王公轉移到漢族官員的身上,而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在當時則成為最佳的人選。於是,吳應熊成為大清入關後惟一一個迎娶皇帝女兒的漢人額駙。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的父親吳三桂在明、清、李自成三家角逐中開山海關迎降清軍,在明清鼎革的歷史劇變中立有不世之功,並在追擊李自成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這一年的八月十九日,順治為十三歲的妹妹十四公主與吳應熊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同吳三桂結為姻親,表明清朝統治者已經把滿漢吳應熊額駙府內院舊址聯姻作為調節滿漢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此時的滿漢聯姻雖然不可能像滿蒙聯姻那樣成為一項大清王朝的國策,但是,順治重用漢人官員、與漢人聯姻的政策,很快就在政治上結出了碩果,而可悲的是,十四公主卻成為了這樁政治婚姻的犧牲品。

  康熙十年,即公元1671年,是十四公主的公公吳三桂的六十大壽。對平西王來說,此次為六十大壽錦上添花的壽禮莫過於朝廷恩准十四公主、額駙吳應熊以及他們的兒子吳世霖不遠數千里來雲南祝壽。從家庭的角度,是兒媳來給公公拜壽;而從君臣的角度,接待十四公主實際就同接駕差不多。十四公主的雲南之行,已經把吳三桂推上人生的巔峰。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此時十四公主與吳應熊締結連理已經十八年了。在這十八年中,國家結束了戰亂,額駙的父親也已經位極人臣,稱得上是國興家和。但身在其中的十四公主所感受到的卻是朝廷與吳三桂之間猜忌日深……她深知:自己南下拜壽就包含了消除猜忌的使命,而要消除猜忌,又談何容易!

  十四公主以金枝玉葉之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數千里之外的昆明給公公拜壽,這已經把國事與家事連到了一起。

  從結婚以後,十四公主一直恪守夫妻之間不議論朝政的準則。她已經從姑母、姐姐們的聯姻中,感受到政治因素對聯姻所形成的衝擊。為了避免這種衝擊,她同額駙絕口不談朝政,而善解人意的額駙也樂得妻唱夫隨。她和他都清醒地意識到:他們解決不了朝政,雖然一個是皇帝的姑姑,一個是平西王的兒子;皇帝與平西王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可能一致,這中間的是是非非他們也無從梳理得清楚,一旦把朝政摻和進來,家也就不像家了。

十四公主雖然不同額駙談論朝政,她卻一直都非常關心朝廷對平西王的態度以及平西王在數千里之外的動向,這是她的家庭能否穩定的關鍵。伴隨著海內一統的實現、伴隨著南明將領李定國的憂憤而亡以及清軍對支持南明土司的平定,曾被依為干城的平西王已經開始失去大顯身手的舞台,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今非昔比。

  儘管如此,但是當十四公主與額駙一行人馬一進入昆明城,依然能夠感受到無可比擬的喜慶氣氛。四季如春的昆明奼紫嫣紅,繁花似錦;而通往平西王府的大道兩旁已經張燈結彩,鼓樂齊鳴;在距王府還有幾十米遠的道路兩旁已經跪滿了迎接公主的人,為首的兩個銀髮的老人就是平西王與王妃,公主立即下車,大禮參拜公婆。

  平西王府位於昆明城西北角的五華山,這裡原本就有噴薄而出的泉水所匯聚成的湖泊,南明桂王的宮殿就在此處;吳三桂在搬進桂王的舊居後多次進行擴建,因山就水構建亭廊館閣,其規制僅次於紫禁城。蜿蜒數十里、臨泉而建的亭閣更是名甲天下,即使在皇宮內院長大的十四公主,也是前所未見。

  王府西側還有一處園子,名曰「安福園」,把泉水引進園子裡的水渠,宛若一條流動的碧帶,水流兩邊建有樓台,凌空而建的橋樑連接起兩岸的建築。來自兩廣的奇花異草、購自福建的珍玩之器以及從三吳地區搜羅來的書畫交相輝映,奢華中也不乏書卷氣。

  「安福園」是平西王的休憩之處,也是他金屋藏嬌之所。那些從蘇州買來的少女住在園中,或彈曲,或輕吟,朝夕歌舞,頗有安享福祿之意,倒也名副其實。額駙的父親耗費三年的時間修建一處如此奢華的園子,是「安福」享樂,還是韜光養晦?下車伊始的十四公主,又焉能說得清。

  然而,此時的十四公主更為關心的是額駙的庶母陳圓圓。在十四公主的心中,她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女人。這個明朝末年的江南美麗女子,如同柳如是、顧眉、李香君等秦淮名妓一樣名滿天下。在明朝,妓與娼是截然不同的社會群體,妓靠的是才藝。一些天生麗質的女孩子因家庭變故而被賣身,由於被買主視為搖錢樹而給予琴棋書畫、詩詞曲賦等多方面的訓練,也使得她們有可能憑自身的文化素質躋身上層。明清之際的社會巨變與天下興亡的驚濤駭浪,留下了她們中一些人的堅毅身影——或毀家抒難,或不改初衷……

  明清爭奪天下腥風血雨的經年大戰,為陳圓圓提供的舞台卻迥然有別於其他的秦淮名妓,因為被崇禎帝的老丈人田弘遇強買到北京,繼而又被田弘遇送給兵權在握的吳三桂以及接之發生的甲申之變、吳三桂一家三十多口成為刀下之鬼……吳梅村的《圓圓曲》已經用詩的語言把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的悲歡離合展現給人們,「衝冠一怒為紅顏」雖然多有貶意,但吳三桂用情之深也可見一斑。

  對於這個曾經直接影響到吳三桂決策的人、這個在清王朝定鼎中原中起過意外推動作用的人,十四公主要借南下昆明拜壽之機,一睹其芳容。可公主得到的卻是,陳圓圓已經出家為尼,這樣的抉擇令十四公主不勝震撼!

  吳三桂對陳圓圓的熾熱情感持續了二十多年,直至順康之際陳圓圓在吳三桂的心中依然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當朝廷決定讓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的正妻享受妃的待遇時,吳三桂首先想到的是陳圓圓,而不是給他生下額駙兒子的原配張氏。陳圓圓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她從無非分之念,為了維護平西王府的平靜,她堅決拒絕了妃的榮譽。這個目睹過興衰廢替的女人,已經清醒到能坦然拒絕非分之榮的程度。

  儘管額駙的母親張氏有些霸道,但多年來陳圓圓都能從容應對,彼此也能相容;儘管平西王佳麗甚多,但風韻猶存的圓圓在王府的地位依然如故。為什麼她要離開王府、離開相依為命將近三十年的丈夫?為什麼她要主動放棄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而獨自遁入空門?……難道這個既聰明又清醒的女人,已經從極盛中預感到「福兮禍之所依」?

  兩年之後,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雲貴總督甘文焜從貴州發出的一份馳遞到京的急報,把十四公主驚得目瞪口呆,吳三桂扣留朝廷派去的折爾肯與傅達禮、執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據云南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服,國號「周」,以明年為周王昭武元年。也就是說,吳三桂造反了!從此也拉開了 「三藩之亂」的序幕。

  為了打擊吳三桂的氣焰,康熙在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下令處死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為叛寇所累」的額駙及其子為三藩之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頃刻之間,十四公主失去了兩位朝夕相處的親人,失去了一個和睦完整的家庭,這一年她才三十三歲。雖然她依舊是金枝玉葉,但畢竟是嫁出去的。她不禁想到另一個孤苦無依的人,就是那位出家為尼、與青燈古佛為伴的陳圓圓。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只有她最了解吳三桂的內心世界,也許只有她最能見機知危,在災難發生之前從容淡出名利場。

  都說人生苦短,可對十四公主來說卻是人生苦長。同各位姐姐們相比,她的壽命僅次於活了六十九歲的五姐,然而長壽對她竟成為一種負擔,喪夫失子的打擊讓她年復一年地去品嘗孤苦的滋味、去回首人生的種種不平與不幸。

  中國歷史上風雲際會的三個男人,順治皇帝、平西王吳三桂、康熙皇帝,決定了十四公主一生的命運;而中央與地方在利益格局上的激烈爭奪、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勢力較量的白熱化,決定了她一生的主旋律。

  在此後獨自支撐的三十年寂寞孤苦的歲月中,雖然康熙多次下詔安慰在三藩之亂中受到巨大傷害的姑母,然而這對於幼年喪父、中年喪夫並喪子的十四公主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康熙四十三年,即公元1703年,十四公主,這個一生被三個男人用政治婚姻套牢的大清公主,終於撒手人寰,淡泊離世,終年六十三歲。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浪博客中天飛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205/15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