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上海世博勸阻市民勿穿睡衣上街引發「口水仗」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上海展開了「勸阻」市民穿睡衣出門的活動,距離世博會館較近的小區更是紛紛打出「睡衣睡褲不出門,做個世博文明人」的標語。這一系列做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熱議,一場圍繞著睡衣的「戰爭」持續升溫。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近日,上海市副市長楊雄就「世博期間不准穿睡衣上街」回應媒體時表示,「睡衣上街」現象實際上比當時已經大大改善了,通過宣傳教育,希望大家了解這樣做不合適。

  有網友不無感慨地說:一開奧運會,北京的「膀爺」沒了;一開世博會,上海的「睡衣族」沒了。

  網友感慨演變

  三十年代 睡衣是舞女風情和富人的標籤

  八九十年代 上海市民穿睡衣成普遍現象

  十多年前 上海人穿睡衣逛外灘成風景線

  據了解,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睡衣是舞女的風情和富人的標籤;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普通市民穿睡衣上街才成為一種普遍現象,10多年前,穿著睡衣逛外灘的上海人更是成了中外遊客眼中一道特別的風景。上海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16.5%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經常穿睡衣外出,25%的人表示有時會。

  上海人為什麼愛穿睡衣上街?有學者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居住條件的限制。改革開放之初,上海人均居住面積不過五六平方米,一大家子擠在一間臥室中,根本沒地方換衣服,上街時只能穿睡衣;二是生活品質提高的體現。他說,以前因為不富裕,是不穿睡衣睡覺的,富起來以後發現可以穿睡衣睡覺。其實穿睡衣是生活品質提高的體現,也帶有炫耀的意思。

  家住上海黃浦區的沈亮告訴記者,上海人穿著上街的睡衣其實更像是居家服,「我們已經養成了穿睡衣出門的習慣,但我們從來都不會穿著它上床」。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讓老外看見了,有損大都市文明形象

  早在2009年7月份,齊八小區等世博會館附近的小區就倡議市民「睡衣睡褲不出門,做個世博文明人」,居委會幹部和志願者(其中包括外來白領和小學生)每周兩次對「睡衣上街」進行「勸阻」。不過,這一活動目前還未在上海推廣。

  贊成者認為,「睡衣上街」是一種陋習。早在2006年,在上海浦東某小學一項「我幫家長改陋習」的親子活動中,穿睡衣上街作為一種「家長陋習」排在了學生投票結果的第三項。

  家住長寧區某小區的胡明就是其中之一。談起上海「睡衣上街」的現狀,胡明表示,這些年並未有明顯改觀,「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老式小區,也出現在新式小區。他說,穿著睡衣出門的也並非只有中老年上海人。「現在,很多睡衣花樣款式新穎,面料和做工考究,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也喜歡穿著睡衣出門」。他認為,這是不文明的表現,「世博會就要開了,如果讓老外看到這種現象,明顯有損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文明形象」。

  他告訴記者,他正打算搞個公益廣告的創意,倡導上海市民拋棄「睡衣上街」等陋習。

  正方PK反方

  反對者認為,「睡衣上街」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地域文化特色,是一種優雅的時尚;在他們看來,「脫下的不是睡衣,而是自由」。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賈斯汀·格里哥利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絕對支持那些擁護穿睡衣的運動。他說:「這是上海的一種時尚現象,並且是一種相當迷人和相當優雅的時尚。」在賈斯汀的新書《行星上海》中,有近50張上海人在戶外活動的「睡衣照」。當「睡衣上街」引發的爭論甚囂塵上時,這些照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本報評論專欄作者周俊生表示,這個事件顯露了公權力介入公民私生活的苗頭。「雖然到目前為止,仍未看到上海市官方明令禁止穿睡衣上街的正式文件,但通過一些街道組織的勸阻(其實是強制阻攔)市民穿睡衣上街的活動,人們已經嗅到了這種危險」。

  雖然不認同「睡衣上街」,但有學者對具體做法提出質疑。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認為,居委會可以倡導不穿睡衣上街,但是無權禁止或變相禁止。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的張念則表示,「政府機構,應該是公共性格的示範,而不是具體公民公共性格的強制塑造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203/15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