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共的8,000個信貸危機

北京中國銀行 (AFP/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中國的8,000個信貸危機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於二月份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中國的8,000個信貸危機」(China's 8,000 Credit Risks)。他表示,地方政府為刺激經濟,透過許多投資公司大幅舉債,累積了龐大債務,中共當局如不採行適當措施,將導致災難性後果。

地方政府巧立名目 大幅舉債

史宗瀚指出,中共當局透過地方政府設立的投資實體,為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籌措資金。如果不加以制止,提供大部分資金的中國各家銀行,可能很快面臨巨額貸款拖欠,其規模甚至與中國龐大的財政和外匯能力相當。

中共在2008年年底宣布一項5,88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並允許甚至鼓勵地方政府向銀行大量貸款,為基礎建設籌措資金。因為中共法令禁止銀行直接貸款給政府機構,所以地方政府設置8,000家投資公司,以「企業貸款」的名目舉債。

地方貸款規模龐大

史宗瀚認為,中共當局已無法確定地方政府募集了多少資金。去年9月,中國媒體援引政府人士的話指出,這些機構已借貸8,800億美元。據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表示,光是2009年一年,地方投資機構就借了7,350億美元。

然而,上述數據只是猜測。在中共當局完成詳盡的審計之前,沒有人真正知道地方政府貸款的規模。

史宗瀚依據各種資料估計,2004年至2009年底,中國各地投資機構的借貸總規模大約為1.6兆美元,相當於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或中國外匯存底的70%。但由於層級較低的政府實體和小銀行的放貸難以追蹤,這些數據並非十分精確。

地方政府賣地償債

史宗瀚說,雖然地方政府的預算有限,但它們可以透過出售土地獲取收入,以支付貸款的利息和最終的本金。光是在2009年下半年,中國各地政府就出售了價值 2,330億美元的土地,飆升的房地產價格使其受益。不過,地方政府如果想藉由出售土地完全償還利息和債務的話,房地產熱潮必須延續幾年,才能維持土地的高度需求。

由於各地銀行已經承諾向地方政府額外發放逾1兆美元的貸款,地方欠債的情況可能更糟。如果中共當局不限制銀行貸款給地方實體,它們將背負更沉重的債務,其結果是必須出售更多土地,或是衍生巨額的不良貸款。

減緩貸款 採行更有力措施

史宗瀚表示,儘管中共當局已經下令銀行減緩貸款給地方投資實體,但為防止災難性後果,它還必須採行更強而有力的措施:

第一、中共當局須下令銀行停止貸款給全新或剛開始的地方投資項目。這同時能減緩整體貸款金額,並抑制通膨。

第二、由於縣級政府的財政狀況最差,也最沒有能力償還銀行貸款,中共當局應承擔大部分縣級投資實體的債務。雖然這會大幅增加中國的負債占GDP比例(debt-to-GDP ratio),但以國際標準而言,其整體比例仍然很低。

史宗瀚指出,如果突然減少銀行對地方投資實體的貸款,會造成一波不良貸款潮,但可加強市場機制的運作,在未來幾年輕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銀行可以全部收回對良好地方實體發放的貸款,這部分約占地方政府貸款總額的一半。至於其餘部分,中共當局須允許銀行直接出售次級、或不良貸款給國內外投資者。

銀行和不良資產的投資者也應設法將地方債務證券化,以出售給國內外投資者。國外投資者在預期人民幣不久將重估的情況下,應該會對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感興趣。至於上市銀行是否會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出售不良貸款的問題,史宗瀚認為無須擔心,因為這些銀行必須向股東負責。

「改革開放」越形空洞

史宗瀚說,近年來,中共的「改革開放」四字真言越來越讓人覺得空洞,因為越來越多的財政資源流向國有部門。為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必須進行適時、大膽和市場導向的干預,才能將中國導向改革的正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11/15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