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煩惱的根源和-- 養生健身的真諦

作者:
李漁(西元1610-1680年),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生於今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

18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李漁嗜食螃蟹,每年於螃蟹未上市時即儲錢以待,自稱購蟹之錢為「買命錢」,每日餐桌上不可無蟹,人稱「蟹仙」。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與《閒情偶記》等書。

李漁認為養生之道蔬食第一:

我觀察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軀骸,件件都不可少。而其中可不具備但上蒼卻硬要賦予,因而造成萬古人生之煩惱累贅者,獨獨是口腹二物。具足了口腹之慾,那麼成長過程中的生計就繁瑣不已啦,為解決生計之繁瑣而詐偽奸險之事,就層出不窮了,詐偽奸險之事一出現,而五刑律法不得不設。為君者,不能施展其愛民育民的理念,親人不能完成其志向抱負,萬能的造物主雖然好生,但也不能不違背他原始用意的原因,我想都是當日造人時,賦形不善,多此口腹二物所致罷了。

草木沒有口腹,沒說無法生長;山石土壤沒飲食,沒聽說不長大。那麼人為啥單獨迥異其形體,而賦以口腹之慾?即然生了口腹的需求,就該如魚蝦之飲水,蜩螗(蟬)之吸露,盡可就地取材滋生氣力,而能潛水游躍、上樹飛鳴。倘若如此,則人就能自在生活與世無求,而人生之憂患就止息啦。既然賦予口腹,又再多了嗜好欲望,這樣一來,就如溪壑之深不厭其多;又洞澈其根底無窮,使之如江海之廣,無法填滿。以致人之一生,竭盡五官百骸之力,供這口腹之慾所消耗的精神是遠遠不足的!

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因為它接近自然。我認為飲食之道,膾制不如肉,而肉又不如蔬果,也是以其漸近自然之故。草纖維可製衣,植物瓜果可食,上古之人的風俗,認為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如飴,肚子裡是菜園,不使羊來踏破,就像作伏羲三皇之民一般。我選輯《飲饌》一卷,後肉食而首重蔬菜,一來崇尚節儉,二來提倡復古;不要像今日一樣重宰割而能珍惜生命,願人人念茲在茲,不可或忘。

由此看來,人所有煩惱的根源,全出自於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放淡它、不要過分注重它,蔬食淡味不可油膩,就是養生健身的真諦啦。下面是一則吃食傳聞:

 

 

北京過年的廟會上,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楂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籤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從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說起。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年—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臨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

趙停長期生活於深宮,不知世務。即位時,他43歲,卻已滿頭白髮了。臣下獻上何首烏,說服後能使頭髮轉黑,但他不肯服用,說:「我頭髮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後,他為李皇后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劉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

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原來,山楂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長於消肉積。也許是黃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證明,山楂還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楂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責任編輯: 李冬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25/16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