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中共經濟數據的迷思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宣布,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1.1%,CPI同比上漲2.6%。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洲貿易政策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撰文指出,這些最基本、最顯眼的官方數據中存在著諸多不一致的地方。

官方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經濟的持續失衡並沒有改善,可能還在惡化。去年有效推動中國大陸度過經濟難關的信貸刺激現在已經消退。經濟增長隨著政府刺激的消退而逐漸減弱,凸顯出對金融系統造成的另一輪損害。

數字背後的實際增長是多少?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經價格調整後同比增長11.1%至2.54萬億美元,正如所料,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放緩到1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2.6%,這些數字呈現的一幅圖畫是:增長放緩但仍然迅速,同時伴隨可控制的通貨膨脹。

不過再看一次就會發現問題。通過算術比較,2010年6月國內生產總值比2009年6月名義上增加了23.6%。名義 GDP(Nominal GDP,即用當前的價格來計算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所得到的GDP)和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真實GDP(Real GDP)之間的差值,叫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又稱GDP縮減指數。按照這個平減指數來計算,物價上升應該是12.5%(23.6%-11.1%),這與官方宣布的2.6%的消費者通脹率相距甚遠。

官方的數據修訂提供了一種解釋。北京通常在每個季度過去2周之後就會公布經濟數據,這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幾乎不可能。對不成熟數據的修改叫修正,但是中國官方的修正數據仍然無助於了解真實的情況。因為中共只修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其它大多數數字都不修改的,所以大部份的修改使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無法比擬的。

2009年的修訂似乎好些。整體GDP增長從8.7%至9.1%,官方第一次提供了季度數據。表明2009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較高,比2010年16.7%的名義增長要低,5.6%的平減物價指數也稍微合理一些。

很奇怪的是,實質GDP增長的微小修正(11.1%-9.1%),卻對應著平減物價指數的戲劇性變化。原來,雖然修訂後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的GDP有相當大的下降,但是該季度的實際增長並未相應減少。出現這種差異的一個可能性是事後刻意的削減平減物價指數。也許北京只是簡單的抹去了一項重要的統計差值以避免引起關注。

經濟不平衡的現狀

物價會影響到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組成部份。國家統計局對於投資和消費的測量很差,釋放更好指標的頻率很低,也很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接近1.68萬億美元,幾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攀升。投資增長是名義上的,實際增長低過投資增長的數額是不定的。

零售是消費的官方基準,據說增長了18%至9200億美元。名義銷售增長近24%(未經修正)。這雖然與投資是匹配的,但投資與消費之間在上半年的差距已飆升近7500億美元。而政府財政刺激驅動的投資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業界有理由擔心的是:增長強勁,消費卻相對不足。

汽車的消費算是驚人的成功,但是需求仍然跟不上供應。隨著政府財政刺激到期,銷售增長遠遠跟不上產量:2010年上半年汽車銷售增長30%到近720萬台,而產量卻猛增45%至850萬台。可能還有更多的數據問題。客運汽車銷售量第一季度猛增77%,但汽油需求量只微升 3%。

其他領域的供過於求是眾所周知的。鋼鐵產能過剩接近2.5億噸,而裁員計劃只能減少2500萬噸。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已經超過10億噸。強化已經失衡的水泥、汽車和其它行業,其首要目標是提高選定的國有企業的地位,而不是限制產能過剩。重工業用電大戶,所以毫不奇怪,上半年的電力消費上升了21%,是GDP增長率的2倍--超過2萬億千瓦小時。工業消費量上升24%,占上半年用電量的四分之三。

產能過剩在金融上的對等表現,就是房地產在經濟中扮演著一個不可持續的角色。住房庫存率與GDP的比例,高於2006年房產泡沫破裂前夕的美國。儘管如此,2010年第一季房地產房貸款幾乎占貸款總量的三分之一,增長了兩倍。整個上半年,房地產投資擴大38%,將整體投資的增長輕鬆甩在背後,而整體投資的增長本身就過快。土地交易更是暴漲84%。

政府刺激的金融危害

正確投機的關係立即向銀行。金融危機前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不健全的。危機前政府援助銀行的數額估計高達6500億美元,但這隻臨時緩解了問題。銀行仍在日常性的製造和隱藏非商業貸款。2009年9月,財政部本身進行大規模貸款。重新分配中國建設銀行持有的1360億美元債券,占其淨資產的一半。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售債券,幫助吸納建行的不良貸款,然後靠中央銀行的資助生存下來。建行可以說有足夠的資金,但只能通過更多的政府援助。最大的國有銀行--工商銀行擁有460億美元的同類債券。

對於5860億美元的政府刺激計劃,各省份花掉三分之二,但很多省份想要更多。刺激計劃宣布幾個星期後,各省開支計劃達到1.47萬億美元。根據法律規定,地方政府不能報告預算出現赤字,因此財政刺激絕大部份要通過銀行。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單單地方政府債務就上升70%至1.08萬億美元,超過GDP的20%。相比之下,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是2.8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聯邦赤字的兩倍。北京開始打擊地方貸款,但在今年上半年還是有更多貸款發生。僅僅一個片面的政府審計就發現7個省的債務已經超出其年收入。

最後,自2007年以來銀行開始轉移貸款到投資信託基金,將它們從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抹掉。2010年 6月底這種轉移被禁止,但僅僅禁止前的9個月中估計就轉移了3000億美元的貸款。銀行絲毫不掩飾其優良資產,所以轉移資產的最終壞帳率可能會很高。

由於缺乏透明度,償付能力的問題雲遮霧繞,但也有暗示。今年早春,四大上市銀行要求700億美元的新鮮資本。中國的銀行主要通過在其它銀行發行購股權、後償債務來籌集資金。過去的10年,規模較小的銀行增長速度快於大型上市銀行。相對緩慢的經濟增長伴隨著迅速增長的貸款通常會產生疲弱的資產負債表。而大銀行均獲得更多的多的政府援助。大型上市銀行可能會轉而向不可靠的盟友尋求幫助。

更不祥的是,政府也在尋求資金。許多政府銀行股權由中央匯金持有,中央匯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獨資投資公司,代表國家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中央匯金必須通過收費籌集資金來購買債券和股票。其債券的主要買家又是銀行本身。這就是說,中央政府尋求資金的系統(中央匯金公司)本身又是向中央政府尋求資金。

可以明確的是,壞帳將在2011和2012年出現在銀行負債表上,不可避免的救市行動不會晚於2014年。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717/17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