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 研究:中國大陸年輕人不信任中共政府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中國人對政府越來越不信任,很可能是由於使用網際網路日益普遍,獲得了更多信息。一位專家表示,隨著人們對網際網路的使用越來越多,人們就會越來越認為政府需要監督。

最近在北京發生了這樣一幕,一天晚上,一位20多歲的中國女士和她的母親一起看電視新聞。中共一位衛生部發言人否認毒奶粉引起了中國女嬰性早熟,並且讓觀眾相信政府所做的實驗發現奶粉很安全。

這位母親看到這則新聞後說:「那可真叫人鬆了一口氣。」女兒則表示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她對母親說:「您這是什麼意思?當政府說安全,這恰恰是一個足夠的理由,讓我們認為其實那些奶粉非常可能是不安全的。」

最近中國和國際調查研究表明,中共政府越來越難博得中國年輕族的信任,也就是30年前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年輕人。而這些人卻是未來中國的中流砥柱。

在過去的十年裡,學者所作的調查顯示:至少有70%的普通公民對中共政府表示信心。學者們不同程度地將這種現象歸結於中國人對權力服從的歷史,或者一黨專制政治宣傳的結果。

但是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s)最新調查的一項研究表明:25歲以下的中國人一致表示出對政府的懷疑,而這種不信任程度超出比他們年歲大的長輩。

另外,這種不信任更加深入的體現在最富有階層、城市居民以及受過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東亞研究所分析家單偉(音譯:Shan Wei)說:「這些人都是未來社會的主流,面對這部分人群,中共政府將面臨越來越艱難的挑戰。」

舉個例子,當公眾被問及地方政府能否在不被公眾監督的情況下,值得信賴並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25歲以上被調查的人中有29%認為官員需要接受監督,而25歲以下被調查的人中則有38%認為官員需要接受監督。

上個月,一名北朝鮮戰鬥機飛行員逃離朝鮮,在中國瀋陽附近墜機。幾個小時後,飛機殘骸的照片即在網上流傳,照片顯示,飛機殘骸的尾翼上明顯帶有北韓軍徽。但是在其後兩天的時間裡,中共官方媒體仍表示,該架飛機的來源不明。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一位科研經理宋厚澤(音譯:Song Houze)說:「從網際網路的使用可以看出關聯性。一個人使用網際網路越少,這人就越不認為政府需要被監督。」

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網際網路的使用人數已經從五年前的1.03億飆升至今天的4.2億,而其中30歲以下的人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他們中大部分人認為中國經濟的繁榮是理所當然的,儘管他們的父母因此而對政府感恩戴德。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中國政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王正緒(音譯:Wang Zhengxu)在2005年做的一項關於中國的「批判性公民」研究中指出:「一旦社會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公眾要求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呼聲往往都會迅速高漲。」

王正緒還說:「這種趨勢將引起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從而引發對政府的不信任,現在這種結果在中國正日益體現出來。」

大部分中國人對中共政府的信任好像都是基於政府在經濟方面所作出的成績,但是,中國未來十年能否繼續保持其每年10%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極為不可能。

隨著人們的期望日益增張,將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北京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表明,2008年人們對收入的不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間是1989年5月,正是天安門六四事件前夕。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唐偉方(音譯:Tang Wenfang)說:「問題都發生在地方(縣市),每年各地都有成千上萬的抗議發生,因為民眾抗議非常突出地針對地方政府。」

不久前,唐教授在《亞洲政治與政策》期刊(Asian Politics and Policy)撰寫的文章中指出:中共政府可以依賴傳統價值觀和宣傳博取公眾的信任。但是,他建議「維護制度信任的最可靠方式在於持續不斷地改善績效。」

唐教授還認為:「如果政府玩忽職守,或者經濟發展緩慢,中國社會的氣氛會陷入『高度緊張』,充滿憤怒、衝突和不安。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使問題惡化並導致公眾對抗北京當局。」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920/17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