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誰是北京決策人 華府看暈胡錦濤傻眼 原來沒有的事

—誰是北京決策人 華府看暈胡錦濤傻眼 原來嚴重誤導 (更新中)


    胡錦濤會見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

據華盛頓郵報1月15日(周六)報導,胡錦濤周二將帶著一幫助手、保鏢和加長豪華轎車訪美,並把其「中共總書記」頭銜暫留北京。看中國記者李婉君編譯報導

胡並非要放棄這個世界上最大政黨組織的黨魁頭銜,但在本次對美國的四天國事訪問中,他將使用「中國國家主席」身份接受白宮歡迎及參觀芝加哥汽車部件廠。

胡本次是以代表中共國家的名義訪美,而不僅是代表其政黨。但這種角色變更掩蓋了北京政壇的實質,人們不禁會問:胡錦濤的權限到底有多大?胡管理的政黨工具(在中國)無處不在,地位超越中國所有的官方政府機構,但這個政黨又不再是服從單一的領袖。究竟誰是北京的決策人?為什麼?這些常讓華府猜到頭痛。(阿波羅網編者註:原文沒有頭痛的意思,是正相反的意思。原文應翻譯為這就能幫助解釋為何華府會有些麻煩搞清楚誰是北京決策人和為什麼?看中國李婉君編譯翻譯嚴重誤導。原文:It also helps explain why Washington often has so much trouble figuring out who is making decisions in Beijing and why. )

隨著中國變得更強大、更富有,其領導層卻變得越發難以捉摸。(阿波羅網編者註:與文章願意相反,願意是隨著中國發展壯大和富有,但是,它的領導已經變得更加分散和難以找到,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減弱。As China has grown stronger and wealthier, however, its leadership has grown more diffuse and harder to locate, and in some ways even weaker. 自從1997年鄧小平去世後,北京的權力擴散在持續加劇。美國前柯林頓政府時期國務卿助理Susan Shirk表示:「中國不再是由毛澤東或鄧小平這樣一位鐵腕人物統治,而是由一群寡頭執政集團統治」。

阿波羅網編者註:這文章意思被扭曲了。這接下來的一段沒有翻譯:在鄧小平1997年死後,權威在穩步的加速擴散,既反映了社會和治理日益複雜,也反映了不是在革命戰爭中形成的高級領導人的個性,這是中共官僚集團生殺予奪的共識。 The diffusion of authority, which has accelerated steadily since the death of Deng in 1997, reflects both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society and governance 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senior leaders forged not by revolutionary struggle, but by the give-and-take of bureaucratic consensus.)

擁有8千萬黨員的中共仍然地毯式地覆蓋中國,其本身就是不同利益集團的集合體,並經常相互競爭。

Susan Shirk表示,美中兩國的一大區別在於:中國一些最有影響力的聲音只能在私下背地裡聽到,「這是中國讓人惱火的一點,讓人無所適從。中國繁榮的經濟市場向世界敞開了大門,但中國的決策機制非常非常模糊。」

北京權力框架

北京的權力蛋糕分配不僅看暈華府(阿波羅網編者註:原詞沒有看暈的意思,是疑惑confusion; 願意是:美國的疑惑也延伸到胡錦濤自己,胡站在一個高度集中的黨的結構頂點,但有時被蒙在鼓裡,甚至由他名義上的控制,特別是人民解放軍的違抗。例如,在與來訪的北京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上周二在人民大會堂的會議上,胡錦濤似乎沒有意識到他的軍事剛剛測試了隱形戰鬥機。 「這是真的嗎?「,他問國防部長梁光烈,據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連站在中共高度集權框架頂峰的胡錦濤本人有時也被蒙在暗處,尤其是讓他掛有「中央軍委主席」頭銜的解放軍。例如上周二,胡在人民大會堂與美國國防部長Robert M. Gates會面時,他看上去對自己的部隊剛試飛了一架隱形戰機毫不知情。據美方一名高層官員說,當時胡問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是真的嗎?」

在北韓問題上,中方的決策思想不僅是基於國家利益,例如希望防止北韓難民潮湧入中國,同時也基於中共和朝鮮勞動黨長期以來的親密關係。北京與平壤的日常事務不是由外交部,而是由共產黨的中央統戰部來處理。

黨國交錯重疊

在中國,「黨」和「國」經常重疊,譬如胡錦濤,他和其前任江澤民一樣,擁有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多重頭銜。

這種職能交錯令外界難以確定中國的政策究竟是由誰來制定。尤其是早已遠離馬克思主義的中共,仍然保留了很多當初以地下組織起家的「秘密習慣」。例如中國近期任命外交部黨委書記一事,引發人們對究竟是外交部長還是外交部黨委書記在掌管外交部的爭論。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


台灣自由時報的編譯

共黨政不分 北京到底誰當家?

當身兼多項要職的胡錦濤十八日訪美時,他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之姿、而非另一個更有份量與權勢的頭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親臨華府白宮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

  北京到底誰當家? 老美很困惑

   胡錦濤當然沒有放棄中共總書記一職,暫時轉換頭銜只是為了符合此行宗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中國共產黨出訪。以黨領政或黨政不分對中國人或許稀鬆平常,但看在外人眼中,此等黨政權力重疊卻徒增困惑,模煳了胡錦濤的權限本質與局限,也是華府經常搞不清誰才是北京當家作主的老大,以及為什麼是這樣的重要塬因之一。

隨著中國日益強大與富裕,北京領導人的權限反而更為分散與不集中,甚至說更為大權旁落。即便是黨政軍「一把手」胡錦濤,有時也會被部屬蒙在鼓裡,特別是人民解放軍。此外,中國的朝鮮政策雖以國家利益為本,但亦未放棄與朝鮮勞動黨的多年密切關係,以致負責朝鮮事務的單位並非中國外交部,而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對美國而言,中國在朝鮮事務上的任何決策,都是黑箱作業。

  走過強人時代 中共採集體領導制

  前柯林頓政府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指出,當今中國政體已非由毛澤東或鄧小平的單一強人統治,而是集體領導式的寡頭政治。自一九九七年鄧小平過世以來,中國中央領導階層的權力分散更加迅速,反映出官僚共識妥協的結果。黨員八千萬人的中共權力無邊,總能迅速打壓對黨權威的直接挑戰。中國日後在外交決策上會變得與美國愈來愈像,但兩者仍存有一大差異,即「天聽」始終只聞其聲,但不見其人。

  謝淑麗說,這正是外國與中國交往最大的挫折與矛盾來源;中國市場經濟向世界敞開雙臂,但其決策過程卻極其隱晦。

  當胡錦濤明年交棒給內定接班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後,過渡時期的高層動態是否會讓民族主義與反美勢力更為猖獗?中國高層向來行事審慎,但一個既封閉但又包容衝突的壓力(包括公眾輿論)的政治體制下,專斷、不認錯與殘酷好鬥,或許是高層最佳的行事之道。胡錦濤本次訪美,華府決策者也將密切觀察北京權力轉移的蛛絲馬跡。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117/19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