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中國大陸7500萬人活在核輻射威脅下」

—全世界多少人可能直接被核輻射?廣東香港危險

「中國7500萬人活在核威脅下」
大亞灣與嶺澳核電站方圓75公里範圍各覆蓋了2800萬人口。

科學雜誌《自然》分析指出,全球將近5億人口活在核電站方圓75公里範圍內,其中中國占了7300萬人。

《自然》聯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分析發現,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方圓30公里封鎖區和勸離區域計算,全球約9000萬人活在這潛在風險區域內。

如果把範圍擴大至核電站方圓75公里,則美國受威脅人口最多,超過1.1億人;中國7300萬人受到威脅;印度達5700萬人。

但是《自然》的報導也強調,核電專家指出,對核電站周邊範圍的潛在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幾乎不可能」。

報導說,這是因為每一個反應堆都有其獨特的風險因素,還有一些純粹不為人知的風險尚待發掘。

在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後,中國環保部的核安全官員曾表示,中國的核設施安全「有保障」,中國不會因為福島核危機而放棄核電發展。
潛在威脅

自然雜誌的分析指出,如果按照方圓30公里的範圍計算,中國大陸有900萬人生活在這潛在風險區內。

但是按照75公里範圍計算,則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和比鄰的嶺澳核電站各自覆蓋了2800萬人口,當中包括香港部分範圍。

《自然》的報導還指出,雖然核電站的潛在威脅難以一概而論,但是諸如廠房規模等因素還是足以衡量其風險之高低。廠房規模越大,一旦發生爆炸,所產生的輻射塵也自然會越多。

按發電功率計算,目前全球最大的核電站是日本東京電力旗下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其他具備近似規模的還包括中國的浙江秦山核電站。

《自然》指出,像地震等外來威脅,以至於核電站的設計和年齡,都是核專家們普遍認同應當考慮的重要風險因素,但是,設計再安全的核電站,也始終是由人來操作。

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主席,核工程師施特里克按鍵在《自然》雜誌發表評論說,人類的「過分自信」是最讓他擔憂的一個風險。BBC


一份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全世界有大約9千萬人生活在核電站半徑30公里以內的範圍。而這也是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疏散區域的面積。如果將這一範圍擴大至75公里,中國廣東和香港的居民數目將登上榜首。

據《自然》4月22日發布的這份報告統計,美國境內共有大約1600萬人生活在核電站附近30公里以內的區域中。占此類統計數據排行榜的第一位,並列第二位的是中國、德國和巴基斯坦。報告稱,這三個國家中有900萬人生活在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另外,在台灣和法國有500到600萬人口生活在這一區域。

另據該報告顯示,如果將測量半徑延展至75公里。全球受潛在核事故影響的人數將能夠達到幾乎5億的規模。其中有超過1億1千萬人生活在美國,7300萬人居住在中國。5700萬人在印度。分別有3900萬人和3300萬人生活在德國和日本。

換句話說,也就是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住在離核電站75公里的範圍內。而德國有將近一半的人口要面臨這樣的潛在威脅。

但《自然》的報告中也指出,核電站附近的人口密度不能夠成為評價其安全性能的一項指標,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一些其他諸如地震、維護質量、監管力度以及站內核輻射物總量等因素。

但這類統計數字確實能夠說明,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像日本福島核電站或車諾比這樣的嚴重核災難的話,有多少人將會面臨核輻射直接帶來的危險。

《自然》的這份報告中顯示,有大約17萬人生活在福島核電站半徑30公里以內的範圍內。全世界211座投入使用的核電站中,有大約三分之二核電站的人口總數在相同範圍內達到或超過了日本福島的這一水平。

全世界總共有21座核電站在半徑30公里內擁有超過100萬人口,其中6座附近的人口已經超過300萬。

而在巴基斯坦坎努普(KANUPP)核電站30公里內,生活著800萬人。但這個核電站的發電能力相對較小,只有125兆瓦。

與此相對的是,台灣的國聖、金山核電站在半徑30公里內各自擁有500萬人口,但這兩座核電站的發電功率都已經超過1000兆瓦,其中國聖核電站的發電量已經接近2000兆瓦。

如果將觀察範圍擴大至核電站半徑內75公里。中國的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附近的人口數將占據全球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在這個區域中,總共有2800萬人口,其中包括香港居民。

這份研究報告的數據來源是美國航天局(NASA)下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經濟數據和應用中心(SEDAC)。《自然》出版商也已經將一個基於谷歌互動地圖(Google Earth)基礎之上的應用網頁公布於網際網路。上面詳細標註了全球各大核電站不同範圍內的居民總數。DW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423/20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