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黨媒冒外媒放風:中國人是最急躁最沒耐性的人

阿波羅網讀者「冰心玉壺」來稿,看到大紀元在動態網「全球要聞」上,發表源自龍頭黨媒《環球時報》文章,題為《外媒︰中國人是最急躁最沒耐性的人》 ,深感詫異。大紀元此文的責任編輯是林銳。黨媒此文無非是引導大家相信,一系列人禍是因為中國的劣根性,與中國人無關。黨媒的所謂外媒報導,每每被發現是斷章取義,甚至造假。黨媒的報導,不能取信。

看看網友如何評價黨媒引導輿論:

不愧是環球,佩服- -

環球時報,這叫外媒?

不知是環球時報瘋了還是"外媒"瘋了??

不愧是吃黨媽奶長大的混球!!

環球真混球啊。哈哈,通觀全文,其思維是相當混亂的。言下之意是說,這是中國發展的代價,這是中國人民必須經歷的自我折磨。 環球真混球!


外媒: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急躁最沒耐性的地球人

 環球時報


近一段時間,中國的一系列社會焦點事件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在外媒眼中,中國人做事要名利雙收;理財最好能一夜暴富;結婚要有成屋現車;就連坐車也經常插隊。「中國人現在成了世界上最急躁、最沒有耐性的地球人」。

  不過,曾研究過中國人的「時間觀」的英國東亞文化學者馬丁·雅格斯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卻質疑說:「一切問題真的都是速度的錯嗎?」半個多世紀以前,世界對中國人的定義還是「漠視時間的民族」,一些西方人還由此認定中國無法屹立於世界。


  英國一項研究稱,世界都在進入「快生活」,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10年前平均加快了10%,而其中位居前列的幾個國家都是發展迅速的亞洲國家。旅居日本的中國學者庚欣說,緊張的快生活是中國這代人避免不了的命運。中國就像正在快速成長的青少年,出現一些問題不完全是快速成長的錯,而是營養失去了平衡。日本幾十年前也經歷過快速度帶來的「生長痛」,但真正令日本人擔心甚至絕望的卻是「失速的20年」。

  「快」成為中國人現代生活標誌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一名曾多次到過中國的日本老人,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就曾來過中國。他說,「當年在中國學會的中文基本上都不會說了。但是,有一個詞記得非常清楚,同時也非常喜歡,就是『蹓躂』。」儘管中國人誰也不願回到那個時代,但在這個日本人看來,這個詞似乎代表一種悠閒的生活。

  他說,這主要是因為那時候日本人也在為快生活而煩惱,那時日本人生活有「三快」:吃飯快、大小便快、走路快。他注意到,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後,深圳出現了一條改變中國人觀念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那以後,中國人的生活才快了起來。

  但最近中國發生的一些問題卻讓大陸外質疑起近年來讓中國人疲憊不堪的「快生活」。韓國《中央日報》8月1日稱,「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高速發展的真實寫照。在經歷姓社姓資的爭論後,這一口號得到中國全社會的認可並迅速付諸實踐。


  此後誕生了3天蓋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全中國各種「速度戰」的事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速度戰」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嘆的成果,依靠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目前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近來的一些事故表明追求速度的代價不菲。文章稱,其實當年深圳的創業者還有一句口號,那就是「安全就是法律,顧客就是上帝」,只不過這句口號並沒有像「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那樣被中國廣泛接納。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7月28日稱,中國人開始反思他們對於「快」概念的崇拜。事實上,快節奏以及強調「快」成為一些中國人現代生活的標誌。該報在另一篇文章中稱,中國人當下都熱衷趕時間,到處都需要快節奏:手機在響,電話在催;最愛「快進」,狂點「刷新」。

  評論要搶「沙發」;寄信要快遞;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車選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做事最好名利雙收;理財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還要有成屋現車。一些中國人總是風風火火,把每一天都當作打仗來過。他們認為快生活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擔心這個機會不抓住,就會被社會拋離,抓到手的才是硬道理。但捫心自問:忙碌中的你,有沒有迷失生活方向。

  從漠視時間到停不下腳步

  實際上,曾幾何時「快生活」這個詞在中國人頭腦中只屬於美英等西方列強。19世紀末,美國人雅瑟·史密斯寫過一本書《中國人的性格》,專門用一個章節來寫中國人「漠視時間」。他寫道:「對中國人來說,盎格魯—撒克遜人經常性的急躁不僅是不可理解的,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


  很顯然,中國人不喜歡我們具有的這一品性。無論如何,要讓一個中國人感到行動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難的。」史密斯的這本書在「五四運動」後引起中國知識分子的議論。魯迅曾遺憾沒人翻譯這本書,用以「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得對」。

  如今,史密斯所說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經常性的急躁」就變成了中國人「經常性的急躁」。日本《產經新聞》不久前刊登一名日本學者的文章,講述他遭遇的 「焦急中國人」。文章稱,在廣州機場,因為大雨使航班延誤和取消,被困機場的一些中國乘客大打出手,將候機廳的電話、電腦等設備破壞,還毆打機場工作人員。文章稱,因為天氣原因讓乘客被困機場的事情,在世界上哪個國家都發生過,但中國人快速的生活節奏使一些乘客喪失了「自制力」。

  「為什麼焦急和不耐煩成為中國人社會心態?」美國《僑報》7月26日稱,這是由於資源緊缺引發爭奪,分配不平衡帶來傾軋,速度反而加重人們心中的煩躁,時代的心態就是可以快就絕不能慢。文章稱,其實中國人也是世界上最耐心的人。

  人們排隊買房,可以提前3天就全家輪班開始排;買促銷減價貨,排一上午隊也在所不惜;人越多的餐廳,中國人越喜歡,寧肯坐在門口塑料凳子上吃兩個小時的瓜子;中國人感冒也要去掛專家號,寧肯長時間排隊。《僑報》認為,中國人的焦急症,都是為了確保自己不被社會拋離。

  對中國人的「快生活」方式,英國廣播公司曾略帶調侃地說,請人吃飯,中國人愛說「您慢用」;吃完飯送客,會說「您慢走」。現在,這些話成了單純的客套。實際上,現代生活節奏快已經影響到世界各地城市人口,連人們走路的速度也相應變快。bbc引述英國學者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世界各地城市人口走路的速度比 10 年前平均加快了10%。

  研究人員選擇世界上32個大城市進行研究,他們發現世界上居民走路最快的城市是新加坡,走60英尺平均用時10.55秒。而中國居民步伐最快的城市則是廣州,世界排名第四,用時為10.94秒。bbc發現,排名前幾名的大多是經濟迅勐發展的亞洲城市。


  曾在中國留學的泰國家具公司經理助理烏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國留學期間,看到周圍的中國人都很繁忙,感覺他們走路時都是急匆匆的,生活中很少停下腳步。他感到很受震動,中國總是不斷受到新鮮事物的推動,每個人都很積極,國家和個人都在一步一步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努力地工作著。

  日本一名經常往來於中日之間的貿易公司老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辦理一些商務手續最快也要3個月的時間。現在中國人的速度已經跟上世界的步伐,還出現了各種代辦公司,幾天就可以拿到所有手續。

  這種快節奏的生活還能創造出很多行業,比如快遞公司、快餐館等,讓在北京生活的人們感到非常方便。」日本大坂大學一名經濟學教授說,那些主張中國應當放緩發展節奏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張有失偏頗,因為這不是慢下來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能把個別行業的問題視為整體社會發展速度有問題。畢竟在中國各方面建設及國民生活水平與已開發國家仍有巨大差距的時候,中國社會保持快速增長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中國人的問題讓西方夢寐以求

  「中國人面臨的問題正是歐洲人夢寐以求的」。法國《費加羅報》曾以此為題刊登過一篇社論。確實,中國「快生活」讓許多中國人感到疲憊和困惑,但對於為「失速」而擔憂的西方國家來說,「快生活」成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發展動力。


  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環球時報》記者用輸入「中國人」和「急」等關鍵詞後,立刻彈出近2000條報導,其中最多的是中國人著急買房,一片新樓還未蓋起就會吸引來一批購房者,甚至比售樓公司還著急,中共政府為此還下達了「限購令」。有英國網民感嘆,這種事要是發生在英國,英國首相的日子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難過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客觀上講,中國社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失衡的問題,但即使中國發展速度慢下來,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中國啟動了市場化,老百姓有改善生活的強烈要求,這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推著它向前沖。

  中國就處於這樣的歷史階段,想慢也慢不下來。他說,中國的問題是就像一個小伙子,長得很快,同時也很毛躁,但跟生長快沒有必然聯繫。其實已開發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比如美國在1870-1925年間因社會矛盾多而頻繁引發暴力事件。應該說美歐等已開發國家比較幸運,他們衝過了這個坎。一些拉美國家也投入了現代化,但是沒有闖過這一關。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在當年「高度成長期」,日本人的生活也處在「緊張的快速狀態」中。為了迎合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中日本上班族快節奏的生活,日本人發明了方便麵等快速食品。但是時間長了,很多人胃腸生病,快生活的負面影響才被發現。當年日本還頻頻爆發濫用添加劑事件及環境污染事件。許多人曾抱怨快生活讓那種「下班後自己動手煮麵條」的生活一下子消失了。

  但從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讓日本人痛苦的就只剩下一件事,整個日本突然「失速」,經濟停滯不前。由於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增多,那些失去工作而「慢」 下來的日本人也失去了「精神支撐」。不久前,日本埼玉縣一名中年男子失業後仍每天西裝革履地去上班,這樣「裝正常」兩周後,終於被妻子發現。

  當天晚上他向妻子道歉後,就實施了自己解決失業的方法———在勒死妻子和7歲的兒子後,自己也上吊了。後來警方發現了他的遺書,上面寫著:「感覺每天就像在大海中,水一點點沒過下巴、鼻子,最後是頭頂。我不想死,但社會回答我『不行』,絕望的情緒淹沒了我!我有工作的時候感到緊張與疲勞,但現在卻感到深深的恐懼……」


  法新社曾引述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報告稱,在未來的10年中,中國可能會繼續大踏步前進,這是它繼續進行改革的條件。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國家,這種快速增長是避免失業「成為一個巨大問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北京大學教授錢乘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高速發展階段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普遍性,如果沒有這樣的發展階段,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取得輝煌的經濟成就,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貧窮和落後的面貌。錢乘旦認為,中國的問題不是速度是否太快,而是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能否協調的問題。如速度和公平的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中國沒有對這些問題做好心理準備。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807/21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