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族內戰 華人有不同政治選擇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族的內戰正在持續進行中。克欽族雖已放棄爭取完全獨立,但所訴求的高度自治同樣讓緬甸政府難以接受。相對地,在緬甸同為少數民族的華人群體,卻作出與克欽族很不相同的政治選擇。

緬甸是一個以緬族為主,加上許多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緬甸建國前,緬族和各少數民族簽定了「彬龍協議」,依此制訂的《憲法》,比較能保障少數族裔的政治權利。但六零年代初,奈溫將軍發動政變後,廢除憲法。包括果敢族,也就是華人在內的多個少數民族,以武裝爭取自治或獨立的運動,因而應運而生。

當地華人領袖指出,緬甸華人估計超過三百萬,但除了約七十萬人享有公民資格外,其它超過三分之二,只能稱作「二等公民」甚或「三等公民」,部分人享有選舉權,但沒有被選舉權。

華人爭取民族政治地位,儘管也訴求武裝對抗,但並不如克欽、克倫等族裔來得激烈,原本擁有的武力,也已經改編為受中央政府指揮的邊防民兵。

早年領導武裝對抗政府,如今已經融入體制的華人領袖羅星漢舉例,當年緬甸政府禁止華文教學,當時必須以「保存緬甸果敢族固有文化」的名義,才能爭取留下華文學校。

羅星漢說,一九六五年,緬甸政府宣布禁止華文教育,那時華人的立場是:「我是果敢人,也是緬甸公民。」華人向政府強調這「果敢文」,不是「中文」。緬文是「國語」,應該要提倡,但「漢文」是果敢的固有文化,應該要保留。

「寄人籬下,借土養命」,一位僑界領袖用這八個字形容在緬華人的政治困境。因此,在緬華人若不是將自己的政治認同投向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或者崛起中的中國。就只能絕口不談政治,埋頭經商賺錢。

和華人成為鮮明對照的,是仍在和政府軍作戰的克欽族。被問道克欽族有什麼樣的政治訴求,克欽難民接待委員會主席多培薩表示,克欽族人口不多,基本立場和緬政府一樣,希望克欽族留在聯邦內生存發展。但緬甸政府始終不能給到令克欽族人滿意的政治地位,這導致克欽族武裝對抗政府五十二年。

多培薩強調,克欽族並不希望以戰爭解決問題,仍然希望通過談判。目前已經談判了五次。但克欽族人對談判現況並不滿意。克欽族希望談判首先要協商政治議題,但政府軍卻要求首先停火,談判因此陷入僵局。對於羅星漢此前預測,克欽內戰問題可以在半年內達成協議,克欽獨立組織相關人士並不看好。

但羅星漢認為,不要低估緬甸政府結束內戰的決心。記者追問原因,他認為,現在的緬甸總統,已經發現國家從獨立之前就打內戰,打到今天一窮二白,再也不能打下去。「有這樣的決策在前,他就什麼都能讓。」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李潼發自緬甸的報導。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423/24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