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經濟陷空前困境

中國海關總署10日公布,中國4月進出口總值為3080億8000萬美元(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7%,但進、出口的增幅都遠低於之前市場預期,也顯示中國今年第二、三季的外貿前景並不樂觀。


  紐約時報報導,在上周經過對來自中國各省銀行業者、執行長、輕、重工業業者的訪談,顯示營運狀況普遍不佳。其中有些小城市稅收單位私下告訴公司行號,灌水銷售業績和利潤,讓當地經濟不至太難堪,同時保證不會因此提高課稅額。但業界已是普遍不滿。

  據報導,業界銀根太緊,但中國最近並沒有放寬信用的政策,對付減緩的經濟。最近一次的動作是在今年2月,政府採取動作讓銀行放寬借貸。但至今沒有任何降低利率的措施。上次利率是在去年7月設定,當時中國經濟勢頭尚強。

  紐時指出,但調整利率決定權不在中央銀行,而是在政治領導階層。

  但自2月以來,重慶發生連串事件,正碰上中國經濟出現警訊,而看不到政府的因應措施。央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12日曾表示要進一步降低銀行準備額,但至今未見下文。

  紐約時報報導,最近數年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單一功臣,中國經濟成長減緩讓世界各國憂心,如果持續下滑,將對許多其他國家造成問題,受影響最大的國家是那些向中國出口鐵礦砂、石油等商品的國家。

  新華社報導,4月中國出口總額為1632億5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增幅不僅低於3月的8.9%,也只達經濟學家預期的一半;而4月進口總額為1448億3000萬元,只比去年同期增長0.3%,低於3月的增幅5.3%,也遠低於預期的11%,進口趨緩幅度非常大,這顯示全國的企業都失去了對從鐵礦砂到電腦晶片的各種產品的胃口。

  由於進口速度放緩,使中國4月的順差從3月份的53億5000萬元,進一步擴大到184億2000萬元。

  中國出口增速放緩,以及今年上月廣交會成交額出現罕見下降,顯示在外需低迷之際,進口狀況也不佳,宏觀調控持續,尤其房地產價格下滑加劇,導致投資需求下降,拖累進口增幅降至接近於零。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512/24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