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汪洋的勝利 中國南方確定前進方向

  

德媒認為汪洋的勝利是他作為改革者的信念的勝利,他可能會更上一層樓,因廣東的經濟模式符合北京領導人的願望。調查表明,儘管經濟繁榮,中國人卻日益不滿。

汪洋的相反模式

《法蘭克福匯報》5月15日認為,"薄熙來依靠國家控制、國家建設項目、國企和政府財政輸送,雖然推動繁榮,卻導致過度債務。"

該報寫道:"薄熙來的上升和失敗,襯托一個在中國之外很不出名的相反模式。汪洋在廣東擔任省委書記與薄熙來任職重慶時間一樣長,之前他擔任過重慶市委書記,即薄熙來的前任。除此外,兩人很少有共同之處。薄熙來表現出工人領袖的風格,他是富有影響力的高幹子弟。而汪洋是為數很少的真正從工人做起的高官,他要是走運的話,10月份會進入政治局常委會。

"汪洋的勝利也是其信念的勝利。作為改革者,他相信透明、參與和私營經濟。廣州是第一批公開預算的大城市。2011年,汪洋對漁村烏坎抗議當地腐敗幹部沒有鎮壓,而是允許村民選舉自己的領導。這位中共黨員雖然並不因此就成為想要廢除制度、實行民主的人,但這些例子表明,在現有統治制度下什麼是可能的,現代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派系鬥爭有多大影響。"

文章指出:"雖然如此,汪洋的迴旋餘地也很有限,當他2月份會見聯邦總理默克爾時,默克爾訪問適度批評性報紙《南方周末》的計劃被臨時取消,因為當局擔心會討論新聞自由。汪洋也未能在廣東實施一個相對進步的新勞動法。如果實施,這個法會使勞資協定成為可能,甚至重新引入1982年從憲法中刪除的罷工權。

"儘管如此,汪洋可能會贏得更多的政治分量。不僅因為他和未來總理李克強和現任黨和國家主席胡錦濤一樣都來自安徽省、並在那裡照管過胡的共青團,而且也因為汪洋在廣東謀求的經濟模式符合北京領導人的願望、五年計劃以及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的建議。"

"中國人越來越不滿意"

《世界報》5月14日寫道:"中國人的不滿在增加,正如一份最新調查表明,儘管經濟繁榮,十幾億人民現在不如20年前幸福。中國領導人雖然推動增長,卻忽視了社會網絡的建設。

"貧富鴻溝的不斷擴大造成社會緊張,工作和收入都不穩定,醫療保健費用飛漲。"

該報引述人民大學教授張鳴的話說:"國家富了,資金卻被浪費。平民百姓雖然為國家的富裕做了貢獻,最後卻兩手空空。較貧窮的中國人壓力很大,他們感到有點被排除在外,從繁榮獲益的主要是上層。"

文章認為:"以往'鐵飯碗'的概念意味著通過單位從搖籃到墓地的社會保障,如今中國卻充斥著艱難的生存競爭和社會不公正。

"美國南加州大學學者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的研究確認,在1990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人的幸福指數迅速下降。

"雖然收入增加,但對富豪的嫉妒和個人期待的增長很容易毀掉滿意感。儘管如此,問題是經濟增長如此迅速,人們何以不能至少感到稍微幸福一點?

"伊斯特林提供了一個明確信息:僅僅增長是不夠的,必須伴隨社會安全。"

報摘:林泉

責編:李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517/24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