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德媒看最賣座影片《泰囧》 很特別很犀利

—中國人掃光德國奶粉,太囧?

《南德意志報》則評論影片《泰囧》是中國人沒有安全感的真實寫照。文章隨後寫道:"對於生活在城市中,沒有安全感的人們來說,《泰囧》是他們自己受苦難生活的寫照,同時也有童話般色彩,因為其中展現了爆發的魅力。"文章作者引用一位34歲觀眾的話表示: "這部電影讓我們歡笑,因為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倍感沮喪。許多人批評說這部電影太膚淺了,但我們就是這麼膚淺!"

除了報導北京的霧霾天氣,德國媒體本周還關注了中國人在德國超市狂掃奶粉的現象。《南德意志報》則評論影片《泰囧》是中國人沒有安全感的真實寫照。

德國發行量遙遙領先的《圖片報》18日發表了題為"中國人把德國嬰兒的牛奶都喝光"的文章。

這張以發表八卦花邊消息著稱的報紙在文中指出:"德國已經陷入奶粉危機。數千名媽媽都必須面對被橫掃一空的超市貨架。原因是,中國人把德國嬰兒的牛奶都喝光了。自從中國2008年爆發毒奶粉醜聞(580名嬰兒患病、一人死亡)以來,我們的產品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特別是黑森州公司Milupa生產的Milumil和Aptamil牌奶粉。"

"我們只為德國的嬰幼兒生產奶粉"

報導隨後寫道:光是生產"Aptamil"(中文譯為愛他美)牌奶粉,就讓這家企業已經感到忙不過來。雖然該公司從2012年6月到11月之間已經將這一品牌奶粉的產量提升了32%,達到54萬包。報導援引Milupa公司發言人施托爾(Stefan Stohl)表示:"我們既不直接向中國客戶出售也不出口奶粉。所以中國人現在就在德國商店裡購買奶粉,然後寄到中國。"

報導稱:中國的母親們在網上對德國嬰兒奶粉十分喜愛,甚至組織團購。一個在埃森(Essen)生活的中國人曾希望直接從Milupa公司訂購6到8個貨板的奶粉,遭到該公司拒絕。

報導最後援引Milupa公司總裁賈蘭德(Ludovic Galand)表示:"我們只為德國的嬰幼兒生產產品。所以可以理解母親們站在空空如也的貨架前的憤怒心情。我們正在採取一切措施,緩解這一異常情況。"

德媒評述《泰囧》

Aufnahmeort: Beijing, China
Datum: Okt.2010
Aufgenommen von: Fang Wan(Praktikantin bei der DW-Chinesisch Abteilung).

城市裡的太多人無法從倉鼠輪上跳下來

《南德意志報》1月17日發表文章題為"倉鼠輪上的鬧劇"(Slapstick auf dem Hamsterrad)。關注"低成本喜劇《泰囧》是如何在四周內成為最賣座的中國電影。"

文章在開頭首先為《泰囧》正身,指出"有比《泰囧》還差的電影,製作還要糟糕,更不招人喜歡的電影。但是也有更有意思、更感人、更讓人難以判斷下一幕會發生什麼的電影。總的來說,更好的電影有的是。所以,現在發生的一切就更讓人感覺像是個謎。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影片怎麼能在4周內就成為中國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呢?"

文章隨後寫道:"這部小成本喜劇幾天內就讓國內其他的歷史巨作、功夫史詩望塵莫及。隨後又遠遠超過了好萊塢的"變形金剛3"和"泰坦尼克"。現在,只有"阿凡達"還在《泰囧》的前面,守衛著自己中國電影票房第一的位置。"

從倉鼠輪上跳下來

文章指出:"12億元的票房,給的是一個製作成本也就3000萬人民幣的電影。一個第一次當導演完成處女作的演員徐錚。一個被圈裡人戲稱為賠錢專業戶的製片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這看上去並不起眼的電影確有3000萬觀眾?超過800萬條微博評論。導演兼主演徐錚自己也都不敢相信眼前的成就,表示電影早已經不屬於他自己。早就像一批脫韁的野馬,離他而去。"

Eiszeit Kinosaal in Berlin
Copyright: DW/ Eliran Rubin
zugeliefert von: DW/ Kate Müser, EP

生活已經很沉重,中國人到電影院是"找樂"去了

這篇帶有影評色彩的文章評述指出:"《泰囧》表現了城市人的脆弱。兩名主角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一位高富帥"出軌",另一面則是一名"屌絲"……影片中死死追求事業成功的主角在離北京很遠的地方終於從倉鼠輪上跳了下來。導演徐錚表示:泰國的生活節奏比中國慢許多。這裡的人們看上去很有安全感,很幸福。"。

文章隨後寫道:"對於生活在城市中,沒有安全感的人們來說,《泰囧》是他們自己受苦難生活的寫照,同時也有童話般色彩,因為其中展現了爆發的魅力。"文章作者引用一位34歲觀眾的話表示:"這部電影讓我們歡笑,因為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倍感沮喪。許多人批評說這部電影太膚淺了,但我們就是這麼膚淺!"

摘編:任琛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120/27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