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房價暴漲折射中國樓市三大怪象

7月全國房價同比漲幅再度創出新高。其中,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主的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漲幅強勁。根據數據統計,在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的同比漲幅中,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漲幅均在15%以上。而在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的同比漲幅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漲幅也在10%以上。

近期,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消息甚多,例如溫州樓市限購政策鬆動、房地產再融資放開預期、房屋稅擴圍徵收等。以溫州樓市限購政策鬆動為例,面對溫州當地的實體經濟出現持續性下滑的局面,溫州擬鬆動房地產限購政策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不可否認,房地產業帶動上百個行業的聯動發展,且其稅收占比財政的數額較大。但是,鬆綁房地產限購無疑助推房價的暴漲,單純以經濟數據作為發展的硬指標,卻忽視老百姓真實的消費水平,這種政策的出發點顯然有違民意。再以房屋稅擴圍徵收為例,之前市場以為房屋稅會成為壓垮高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隨著消息面的逐漸明朗,市場對房屋稅擴圍的調控預期明顯信心不足。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國家或以杭州的徵收模式推廣至全國,即強化對增量房的打壓,卻無法撼動存量房。其實,杭州的模式與前期率先試行房屋稅的上海模式類似,但是從當前的測試結果顯示,上海的房屋稅徵收模式似乎沒有有效地壓制當地的房價。近幾年,上海的房價仍持續攀升。

房價暴漲已然不是簡單的調控失效問題。自今年3月1日出台國五條後,房地產價格卻屢創新高。以國五條的主要內容為例,即對出售自有住房將嚴格按照轉讓所得的20%計征以及提高二套房貸首付和利率等。但是,在具體的規定頒布後,各主要地方並沒有在細則政策中強調上述的關鍵點,而是以極其含糊的表達方式應對。於是,房價上漲乃至暴漲折射出中國樓市的三大怪象。

第一、地方更希望房價上漲,而在房地產市場中,地方無疑成為最大的掌控者。自1992年以來,GDP與政績掛鈎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當前,隨著房地產業的占比提升,該產業已然成為國家的支柱性產業。根據數據統計,當前中國的房地產業占比國家稅收收入的18%,而細分至地方,房地產貢獻的稅收比值更是超過60%。值得一提的是,土地出讓金收入作為地方主要的財收來源,地方可以憑藉特殊的手段強拉土地的成交價格,而其上漲也會直接帶動建築價格與其他相關聯的價格上漲,從而形成連鎖漲價效應。

第二、從國家頒布具體的調控政策到地方執行,地方的執行意願不高,政策的落實效果不佳。以上述提及的國五條為例,雖然國家對政策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但是當政策分配至地方時,由於政策直接影響到地方的根本利益,因此其最終的執行效率低下。當然,也不會產生出預期的調控效果。

第三、高房價有利於地方償債,房價暴漲演變成拉動當地經濟的藉口。如今,當屬地方償債高峰。根據數據顯示,2011至2012年以及2016至2018年的償債數額占比總額均超過44%,其餘年份的占比也不低。同時,當前約有54.5%的地方將土地出讓金收入作為償債抵押。於是,房價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地方償債的進程。另外,房地產業的振興能夠拉動百業的發展,因此放鬆房地產能夠起到提振經濟的作用。近期,溫州的房地產限購鬆動也能夠體現這一點。從某一種程度分析,國家也默認高房價的刺激作用。

從2012年聯合國發布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發現,當前中國大陸的幸福指數在全球的排名為112位,整體的幸福感不如人意。的確,在貨幣貶值、物價飆漲、房價高企等大環境下,大陸百姓的生活壓力非常巨大。針對中國長期存在的高房價現象,筆者郭施亮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還得看地方的臉色。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價值中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824/32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