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謝國忠:全球經濟無處遁逃

2014年,全球經濟不太可能加速發展。期盼美國經濟達到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的希望也不會變為現實。安倍經濟學在2014年可能會不了了之。新興的增長將繼續維持低速。按照當前匯率計算,2014年全球GDP的名義增長率將在2%左右。

資訊技術驅動的全球化使得需求刺激和供給反彈間的反饋迴路短路。過去五年的經歷證明,任何需求刺激帶來的增長反彈都是暫時性的。

控制住房、醫療衛生和教育等不可貿易商品的成本,是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何依靠這種不可貿易商品的通脹來實現增長的經濟體,最終將會付出低速增長的代價。

凱恩斯主義走到頭

2014年伊始,很多人希望就像以往一樣,美國經濟強勁到能夠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在去年三季度保持了強勁的增勢,就業數據也表現出色。這一喜訊在上周被異常糟糕的非農就業數據打破,一些人把這歸咎於寒冷的天氣,這或許有些道理。但人們對於美國經濟增長動能巨大的觀點已出現動搖。

「逃逸速度」這個概念已經在美國流行起來。這其實就是用一個好聽的方式描述經濟可以在不被刺激的情況下實現加速。隨著美聯儲邁出縮減量化寬鬆政策的第一步,投資者和投機者們需要一些心理建設來繼續留在遊戲當中。「逃逸速度」概念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興起的。

儘管我們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我相信美國經濟2014年很有可能保持2013年的增速,即2%到2.5%之間。美國經濟重回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勢頭將只是一個幻想。

安倍經濟學失敗

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高增長。很多人開始相信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但數據在2013年三季度已回落到日本較為正常的1%的水平,四季度也很有可能如此。金融市場由於增長勢頭放緩,近來已開始搖擺不定。但日經指數仍然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太多人已在安倍經濟學下有了既得利益,很多人相信安倍經濟學會為任何可能的危機紓困。當糟糕的數據再維持兩個季度,紓困將會開啟。

安倍政府一直要求日本企業給員工加薪,以維持經濟的發展動力。即使薪資水平真的提高,由於人們知道這是被迫的而無法持續下去,他們為什麼要把更高的工資轉變為消費支出呢?

我對於有那麼多的投資人會被安倍經濟學所蒙蔽感到吃驚。大多數在日本投資的國際基金都在全力以赴地試圖將日本市場推銷給散戶投資人。這就是日經指數一直保持在高位的主要原因。我懷疑自身利益是該基金行為的主要動力。這種基金已經蕭條了很長時間。這是他們希望搭上安倍經濟學好時光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那些努力推銷安倍經濟學的人可能根本就沒有投自己的錢。

安倍經濟學只不過是過去二十年裡執政黨一直採取的刺激伎倆。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並不是什麼新舉措,只不過這次比以往的規模更大罷了。這次取得的效果就是日元兌美元匯率下降20%,但這之前就已發生過。就連結構性改革的討論也不是新的,以前就有並且基本只是討論。到目前為止,安倍經濟學裡的結構性改革仍是紙上談兵。這種明顯的失敗並沒有嚇走投資者。我猜他們實在不想中止這一盛宴,並願意為此忽視任何問題。

日本的失業率很低。宏觀政策刺激不是正確的辦法。日本的通縮僅僅反映了日元的水平,它並沒有造成惡性循環。解決通縮只是讓日元貶值,並不能解決增長乏力的問題。

安倍經濟學泡沫很可能在2014年破裂,表現形式是日經指數下跌30%。日本的根本性問題是日本企業的死板固化。無利可圖的行業還是依靠低成本的債務生存,且不考慮股東的利益。其電子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化使得日本的很多行業喪失了競爭力。石化行業很有可能是下一個。

就像德國在過去十年裡做的那樣,日本的解決方案應該是關閉不具競爭力的行業,將資源轉移到有競爭力的行業。將日本問題歸結於宏觀問題純屬誤導。

全球增長乏力

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二是發達經濟體,三分之一是發展中經濟體。2014年發達經濟體可能增長1.5%,其中美國增長2.5%,歐洲和日本增長1%。新興經濟體與去年相似可能增長4%。全球經濟總體有望增長2%。

去年全球貿易約增長4%(以美元計算),大致與名義GDP增長率持平。2014年將很可能維持在這一水平。這個狀況可能會讓對貿易復甦寄予厚望的人再次失望。

全球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還是結果?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是後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之前十年,貿易一直推動著經濟增長。跨國公司紛紛發展多元化的生產基地和市場,這些活動導致貿易增長率遠高於GDP。貿易增長的黃金十年可謂百年一遇。

大宗商品的高價催生了對於該行業的投資熱潮。2008年的危機使得該趨勢中斷。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這一熱潮很快恢復。大量資金湧入高風險項目。大宗商品經濟體所面臨的風險是這一投資泡沫的破裂,而價格下降將導致收入減少。

澳大利亞由於其礦業投資泡沫破裂,將會面臨經濟下滑。最糟糕的情況會在相關的不良資產被清除出金融系統後發生。

很多非洲經濟體今年的情況可能會非常嚴峻。非洲已出現了一股淘金熱。大型礦業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一旦投資停止,可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很多非洲經濟體由於新資本的流入,成本基礎已大幅提高。要使成本降回原來的水平將十分困難。

2014年,非洲的發展可能不會受到太大關注。非洲還不是一股主要的經濟力量,不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太大影響。但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文故事。過去十年,非洲實現了很好的發展。但非洲花錢花得太快了,已造成通脹和財政壓力。一旦資金流入收緊,危機可能就會爆發。

各掃門前雪

當結構性障礙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時,刺激(即使是有效的也)只能發揮臨時性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所有大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和美國,實施了大規模的刺激。刺激政策的全球性效果催生了兩年的快速增長。當時本是結構性改革的良機,但不幸的是,沒有人願意在好日子裡做出最痛苦的抉擇。

全球刺激已近尾聲。中國和美國將削弱刺激力度。歐元區不會有任何顯著動作。歐洲央行可能會將目前25個基點的利率減少到零,但這不會產生多少實質性影響。日本的新刺激計劃未必能抵消消費稅增加產生的影響。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可能會繼續提高利率以應對熱錢的流出。

一個大的全球貿易協定有可能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然而,最新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協議太薄弱。這表明WTO制度已被卡住,不再是一個能推動貿易增長的平台。與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及美國與歐盟的自貿(FTA)談判也卡住了。今年乃至短期內,全球將不會有大的貿易協定來拯救全球增長前景。

在一個疲弱的全球經濟體中,任何國家要想成功,一個辦法是讓貨幣貶值。但毫無疑問,競爭性貶值最終會讓每個人都受害。對新興經濟體而言,貨幣貶值通常會迅速催生通貨膨脹,它不會帶來好處。

惟一可行的方法是通過結構性改革提高競爭力。更高的效率能提高增長潛力。主要經濟體中的大多數都能找到一個或幾個制約增長的關鍵因素:美國的醫療成本、歐洲勞動力市場的僵化、日本的殭屍產業、印度的基礎設施不足以及中國的投資過度。如果這些重大問題都得到解決,全球經濟將能重拾4%的增速。

當然,協調一致的結構改革只是一個幻想。結構改革是痛苦的,人人都在等著別人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樣當別人的增長加速,自己也能分一杯羹。這樣的激勵機制導致大家都不進行改革,而是等待別人先行動。這導致了我們現在停滯不前。

中國應率先改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之一,但人均收入較低。因此,拖延改革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比別的大國更大。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6倍,停滯不前不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太糟。他們需要做的只是通過再分配政策幫助那些失業的人。

中國的債務增長速度遠快於GDP的增速,OECD經濟體則恰恰相反。如果世界長期停留在這個平衡里,中國很可能比其他國家更早爆發債務危機。這應該促使中國率先在國內外尋求解決方案。

中國應推動與歐盟的FTA,因為這是惟一可行且對全球經濟有顯著附加值的貿易協議。歐盟作為一個總體是一個比中國更大的貿易體。兩者在貿易上的聯姻會迫使其他國家也加入這一陣營。這將能實現WTO期望但未能實現的結果。

而在中國國內,在2020年前把投資規模額削減到GDP的30%是一個可行的目標,這可以孕育一個消費主導型增長周期。目前占GDP50%的投資規模太大,已超過實際所需,造成巨大的浪費。因此,削減投資並不會影響供應環節,而是把浪費轉化為家庭收入和消費需求。中國經濟可以通過該策略,恢復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只要得過且過還有可能,真正的改革就很難落實。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我曾預測政府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其最終失敗使世界經濟走向滯脹。不幸的是,這仍然是最有可能的前路。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205/36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