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孫亨利:俄羅斯原形畢露

從2012年起烏克蘭與歐盟之間都在積極籌備簽署貿易及經濟協議,因涉及一些政治問題要解決,例如烏克蘭必須釋放政治犯反對派領袖、前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Yulia Tymoshenko),而使烏克蘭的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一再拖延簽署,但為了經濟紓困他也一直承諾將要簽署該協議。終於在2013年5月雙方定出時間表,將於該年11月28至29日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歐盟高峯會議上簽署協議,至此全世界都在預期又有一個原蘇聯成員國即將加入歐盟。

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前,15個成員國中,以俄羅斯為盟主,俄羅斯的國號加頭銜SFSR(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稱為Russian SFSR;其他14個成員國實際上被俄羅斯視為附庸國,它們的國號頭銜中都無F,僅SSR三字(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例如烏克蘭的國號為Ukrainian SSR;白俄羅斯的國號為Belarusian SSR...等等,用以表示歸屬於蘇聯,且與盟主俄羅斯有所區別。蘇聯解體後盟主的SFSR頭銜和附庸的SSR頭銜都取消了,但俄羅斯的國號仍保留一個F,把Federative改為Federation,稱為 Russian Federation,其目的無非是仍想留住它盟主地位的影子。

蘇聯解體後,原14個附庸國中已有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立陶宛(Lithuania)成功加入了歐盟,完全脫離了俄國陰影。這次烏克蘭人民也想跟隨此三國之後加入歐盟,人民眼看光明的未來──追求富裕生活、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地位等的「烏克蘭國夢」──即將實現,興奮不已。

但好事多磨,夜長夢多,原蘇聨盟主俄羅斯不答應烏克蘭加入歐盟,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當俄羅斯有條件地向他購買了價值20億美元的烏克蘭政府債券的次日,作了180度的迴轉,立即叫停與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雖曾出現在11月28日的歐盟高峯會,但拒絕了與歐盟簽訂貿易協議,也不釋放政治犯,引起了軒然大波。

烏克蘭人民眼看光明的未來將成泡影,於是從去年11月底起群起抗議遊行,人們因為長年受共產黨的壓迫,身為歐洲最大「麵包藍子」的烏克蘭,是歐洲數一數二的糧食出口大國,但在蘇聯時期,竟被蘇俄搜刮餓死過一百多萬人口,人民對馬列主義共產黨深惡痛絕。

蘇聯國際共產黨雖於1991年解散,烏克蘭國內仍然到處都有列寧銅像,人們在遊行之餘便把多處列寧銅像拉倒,總統亞努科維奇在激怒後,下令內政部動員警察在首都基輔(Kiev)實施武裝鎮壓,2月18日晚那場血腥鎮壓與傷亡慘重,共有25人死亡,其中9名警察,衛生部根據就醫人數統計傷者有241人,但據當地新聞報導稱,受傷人數有超過1000人之眾。警察用的是裝甲車、槍、水炮、催淚彈、鋼盔、盾牌、防彈衣等;人民用的是石塊、棍棒、火、汽油、瓶子、舊輪胎、床墊、以及奪得的盾牌等。

由於民怨沖天無法抵抗,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領袖克里契科於2月21日在首都基輔的總統府簽署和平協議。此時亞努科維奇還不清楚他處境的危險,還以為他可以繼續做總統到年底。可是反對派要他立即辭職,他的衛隊都離他而去了。

亞努科維奇忽然於2月22日倉惶出逃,行蹤成謎,烏克蘭國會迅速認定總統「不能視事」,當晚立即表決通過罷黜總統,把亞努科維奇革職,由國會議長亞歷山大‧圖奇諾夫(Oleksandr Turchynov)任代理總統,並行使憲法權力,預定將於5月25日舉行總統補選。也立即把被監禁的重要反對派領袖、前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從監獄醫院釋放。亞努科維奇價值逾七千五百萬美元的豪宅任人參觀,秩序井然,無人取走任何物件,人們都希望大家來多多認識這位月薪2000美元前總統的奢華生活。此莊園式豪宅占地340英畝,原為國有財產,亞努科維奇總統任內利用職權已經把它私有化了。反對派領袖們發現亞努科維奇三年執政導致國庫流失370億美元貸款。

2月26日俄國宣稱一項「早先計劃好的」軍事演習如期在靠近烏克蘭的邊境舉行,投入兵力15萬人,俄國總統普亭親臨演習部隊主持裝備檢查,三軍進入高度戒備。2月28日有十餘架直升機載來不戴標識的俄式武裝人員占領了烏克蘭南端克里米亞半島(Crimea Peninsula)上的兩個機場,包括Simferopol民用國際機場,並在克里米亞議會建築升起俄羅斯國旗。烏克蘭新政府宣稱,在克里米亞半島上任何俄軍超出其合法基地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範圍者都是軍事侵略。

接著失縱一星期的亞努科維奇也在俄國現身,並用俄語上電視上宣稱俄國必須用一切力量來止住烏克蘭的混亂與恐怖。3月1日俄國上議院批准在烏克蘭使用俄軍。3月3日起俄軍用渡輪運武裝部隊到克里米亞半島,迄至3月3日估計俄軍共侵入克里米亞半島的部隊約1萬6000人左右。

克里米亞原是鳥克蘭的一部份,位於烏克蘭最南端黑海(Black Sea)中的一個半島,本來鳥克蘭和克里米亞都是波蘭的國土,1654年俄國沙皇時代波蘭與俄國簽署的「普利亞斯來夫條約」(Treaty of Pereyaslav)將烏克蘭包含克里米亞半島都歸俄國所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烏克蘭抵抗納粹有功,戰後於1945年烏克蘭正式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烏克蘭國土從俄國中分出,但俄國要繼續占有克里米亞半島,所以此時該半島仍屬俄國所有。

1953年史達林死後蘇俄由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當家,赫魯雪夫曾於1938至1949任烏克蘭蘇維埃共產黨第一書記,對烏克蘭有深厚感情,當1954年擴大慶祝普利亞斯來夫條約300周年之際,由赫魯雪夫作主將克里米亞半島的所有權從俄羅斯(Russian SFSR)移交給烏克蘭(Ukrainian SSR),此事至今仍使俄羅斯人深表反對、譴責與不滿,不惜用社會及政治手段促使克里米亞內部發起獨立運動。

1992年為緩解克里米亞獨立企求,經協調後克里米亞遂成為烏克蘭內部一個不倫不類的「國中之國」,稱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The Autonomous Republic of Crimea),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仍供作俄羅斯的軍事基地。但俄羅斯並不以此為滿足,必將克里米亞奪回歸屬俄國為快。

這次俄羅斯趁機以保護烏克蘭境內「俄僑、俄裔、說俄語人群的安全和利益」為名,出兵久想再度占領歸入版圖的克里米亞半島,計劃在俄軍槍口下舉行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克里米亞是否屬於俄羅斯,此舉已造成世界動盪,其不可收拾的程度與冷戰時期任何危機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俄國假保護俄僑、俄裔、俄語族群而出兵他國,和當時日本侵華皇軍動輒假故侵犯中國的手法相似。美國國務卿 John Kerry在 CBS"Face the Nation"節目中對俄國此舉不齒地說:"You don't just, in the21st century, behave in19th century fashion by invading another country on completely trumped-up pretext."「現在都21世紀了,你甭再搞19世紀的老法子,就這樣赤裸裸地假造藉口去入侵他國。」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18/38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