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紐約時報:鬼魂顯靈的方式

1628年,在今天法國東部的多勒,一名年輕女性相信她遇見了鬼魂。她當時臥病在床,起初以為看到的是一個清潔並照顧她的普通女人。她之所以開始覺得這名看護或許是鬼魂,是因為這位善良的女人無需打開上鎖的門就來到了她的身邊。她相信,這是姑母的鬼魂,為了減少在煉獄煎熬的時間而前來幫助她,作為一種贖罪。

1628年,在今天法國東部的多勒,一名年輕女性相信她遇見了鬼魂。她當時臥病在床,起初以為看到的是一個清潔並照顧她的普通女人。她之所以開始覺得這名看護或許是鬼魂,是因為這位善良的女人無需打開上鎖的門就來到了她的身邊。她相信,這是姑母的鬼魂,為了減少在煉獄煎熬的時間而前來幫助她,作為一種贖罪。

我們如今覺得,鬼魂輕盈飄渺——也許是個朦朧的女鬼,從台階上飄然而下,衣裙悠悠地在身後搖曳。然而,在近代的歐洲,鬼魂常常被認為帶有具象的人形。只有當他們做了普通人沒法實現的事情時,比如穿門而入,才會被旁觀者發現不是真人。

到了19世紀,人們開始大體認為鬼魂是抽象的——偶爾出現、虛無縹緲、來去匆匆。在狄更斯1843年出版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中,馬利(Marley)的鬼魂來到斯克魯奇(Scrooge)面前,而斯克魯奇能夠「看穿」那個透明的軀體。這說明鬼魂顯靈的方式——如何被看到與記憶——發生了轉變。

在《自我的幽靈》(Spectres of the Self)一書中,文化史學者沙恩·麥克里斯廷(Shane McCorristine)指出這種演變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由科學的新進步帶來的對超自然現象的質疑。「幻覺」的概念越來越多地被用來解釋看到幽靈之類的經歷。伴隨著見到鬼魂成為一種心理現象,它也開始成為一種病理現象。1848年,持懷疑態度的英國作家查爾斯·奧利爾(Charles Ollier)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他寫道,「任何覺得自己見過鬼魂的人,都可以將這種幻象當成他的身體健康失常的表徵。」因此,麥克里斯廷寫道,鬼魂「從外在、客觀且由神學構造的世界」逐漸遷移到「個人體驗的內在、主觀且與心理密切相關的世界」。

另一個原因是新技術的發展,包括19世紀頭一二十年攝影技術的進步。不顧科學帶來的顯著威脅而希望繼續相信超自然現象的那些人認為,幻覺的概念反而是死者顯靈的一種科學證據。19世紀60年代,「幽靈攝影」貢獻了活人與死去的親屬共存的驚人畫面,但卻是利用雙重曝光等把戲炮製出的飄渺的輪廓與活生生的人相伴的景象。其透明的樣子表明死者已逝——毫無疑問,是技術讓某些攝影師得以偽造鬼魂。

到了19世紀末,降神會已變得非常流行。歷史學者提出,通靈術和對此的研究成為了一種替代宗教,在傳統基督教信仰式微之際展示了超自然現實的真切性。後來在20世紀,這種吸引力逐漸消退。

今天的流行文化中充斥著吸血鬼和殭屍這樣的活死人:《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叢書、《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以及電視劇《格林》(Grimm)。2004年以來,Syfy電視台製作了16個超自然真人秀。2013年的哈里斯民調(Harris Poll)顯示,42%的美國人相信鬼魂存在——但這個數字在68歲及更年長的調查對象中僅為24%。

學者們有時會將這種超自然現象的流行概括為世界的某種「重新魔幻化」——正如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等眾多學者曾經認為的,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當代世界並非沒有了魔幻色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更為痴迷於我們周遭的物質現實之外還有更多東西的概念。我想,部分原因在於,質疑反而讓超自然現象變得安全,甚至有趣了。事實表明,儘管許多美國人或許認為存在鬼魂,但他們往往並不相信會被它們傷害。

不過,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正如通靈術成為了19世紀人們面對科學時的一種對宗教超自然力的堅持,我們這個時代的超自然主義也可能激起類似的東西。上世紀60年代以後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受神恩「復興」運動影響,其中上帝呈現的是種生動的超自然形象——耶穌就在你身邊,正如耶穌在他的使徒身邊。在一個世俗化的時代,這種「超自然即自然」的論斷有助於為上帝正名,因為它向人們保證,他們可以親身感受到上帝的真實存在。

或許科技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我們的世界在以看似超凡的方式運轉——人靠近時燈會自動點亮,無需鑰匙車就能點火,網站知道你想讀些什麼,還能推薦更多類似的書籍。網際網路不是一種尋常的有形物質。它給人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這一點,大概也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

這意味著,未來的超自然色彩也許會更為濃烈。

 

作者T·M·拉赫曼恩(T. M. Luhrmann)是一名人類學家,也是《紐約時報》的觀點撰稿人。 翻譯:黃錚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01/46587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