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北京的哥:少說一個詞,打不到車

昨天在北京,和同事志偉從五彩城去東北旺,比較遠的地方,回程的時候,特地用滴滴搭計程車叫了一個出租。一個小伙兒也走向那輛我叫的車,看樣子是比較著急想搭計程車的,理解這位同學在偏僻的地方無法打到車的痛苦,於是讓他上車,捎他一程。

故事開始了。

司機說這位小伙去的地方距離我們目的地方向不對,建議他再叫一個車,於是在路上看到有計程車停在路邊的時候,把他放下了。小伙子走向一個計程車,說:師傅,走嗎?

計程車師傅擺擺手,意思是不走。

好吧,這種情景在北京,我也是遇到過的,當時的想法就是司機或許在等人。

沒想到的是,我旁邊的計程車司機,開始揭開答案。

‌‌「師傅,您走嗎?‌‌」——你讓我怎麼說,走還是不走呢?萬一他要去的地方很塞車,我當然不去了,要是他去比較好走的地方,肯定去。

當時,我們在北五環,那位焦急的同學,是要趕去北航,靠近北三環。

這位司機接著說,他應該說:‌‌「師傅,北航,去嗎?‌‌」

‌‌「北航,走!‌‌」一般在五環等客的司機都會去,因為是進城啊。北京的計程車司機挺會打算的,這點,我也深有體會,他們會挑乘客,對自己不利的地方,例如堵車,例如僻遠地方沒有回頭客。

對啦,在北京搭計程車,你要多說一個詞,就是你要去的地方,便於司機判斷。

我繼續問,有人說,師傅,走嗎?為何司機不自己問,您去哪兒?

好吧,身邊的司機又說開了,不能問,一問,不是自己願意去的地方,於是不去,那叫拒載,問了去哪兒,就必須去。反正一般不缺乘客,寧可錯過一個不知道去哪兒的,也不能去一個塞車的地方添堵啊。

司機又舉了一個例子,他的記性真好。某天,一個老太太帶著兩個年輕姑娘搭計程車,姑娘問他:師傅,走嗎?

這司機擺擺手,那就是不走。

好吧,這時候,老太太把姑娘拉在一旁,親自問,師傅,去北大,走嗎?

上車!走!——這司機爽快。

後來,這司機知道了老太太是北大教授,兩個姑娘是她的學生,好吧,聰明的教授有經驗。

司機接著說,那天是特殊日子,長安街沒法去,啥啥啥地方沒法去,封路,要是他們去那些地方,堵半天走不了,這生意白做了。

好吧,這位健談的司機,後來又巴拉巴拉說了很多,他用的手機是小米3,巴拉巴拉說了很多,不羅嗦了。

今天的關鍵詞,就是,溝通。少說一個詞,打到車的概率嚴重下降。北京的同學,記住了,搭計程車,記得說:師傅,去哪哪哪,走麼?

同樣,產品文案,用錯一個詞,用戶費解半天,或許,就多了一個流失。

另外,如果對北京不熟悉的同學,記得在手機上裝個導航APP,我在北京搭計程車,司機不認道,需要開導航的機率大概是三分之一,如果司機不人道,乘客也不認道,司機就說不去,或者,就要兜圈了。

北京的哥,一個特別有性格的司機群落。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BLUE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01/46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