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白居易移民

作者:

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

翻《白居易年譜》,瞧出來一點小貓膩: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戶口則隨他爺爺,屬於陝西省渭南縣下邽鎮的居民,這廝參加科舉考試,應該去陝西渭南才對,但他鄉試那年沒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報考。這在唐朝可是違法行為,因為唐朝法律規定,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必須在其戶口所在地報考。

白居易不傻,決不會無緣無故以身試法,他之所以去安徽報考,一定是因為當時安徽的錄取率比較高,他去那兒參加鄉試,取中的機會更大。

要知道唐朝科考跟現在高考一樣,各地錄取率高低不等,有的地方(例如普通省份)考生多、錄取的少,競爭激烈,有的地方(例如首都)則考生少、錄取的多,輕輕鬆鬆就能考中。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說過:「京兆尹歲貢秀才,常與百郡相抗。」意思就是首都地區錄取率非常高,一個長安城取中的人數竟然跟一個大省取中的人數差不多。

不光唐朝,兩宋和明清也是這樣子。北宋時江南考生多而錄取少,很難考中;北方考生少而錄取多,容易考中。明清時大陸考生多而錄取少,很難考中,邊疆考生少而錄取多,容易考中。宋朝文壇大腕歐陽修曾經給皇帝寫信說:「東南州軍進士取解者,二三千人處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軍取解至多處不過百人,而所解至十餘人,是十人取一人。」錄取率低的省份100:1,錄取率高的省份10:1,地域差別如此之大,自然讓考生們眼紅,紛紛玩起舊版的高考移民小遊戲,白居易只是玩家之一罷了。

「高考移民」未必是真的移民,很多考生只是弄一假戶口,這招兒在過去風險不小,因為古代考生必須互相做保,一個考生犯了事兒,其他考生也跟著倒霉,為了自身安全起見,大夥檢舉揭發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很容易把你弄假戶口的事兒給捅出來。即使你跟同學們關係鐵,那監考的老師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們還有一道「審音」程序,就是要聽聽你說話的口音。「這位同學,Where are you from?」「阿拉系老北京啦。」得,一張嘴就露餡兒,你分明是上海人嘛,打回原籍,取消考試資格。

除了取消考試資格,古代對辦假戶口的考生還有別的處罰。我翻過《日知錄集釋》,明朝正統十四年有一條新規定:凡「冒籍」(即填寫戶口不實)考生一律黜退,就近發往國子監、府學和縣學充當「膳夫」。您知道,膳夫就是廚子。本想金榜題名來著,結果給人家做了一輩子飯。

為了規避上述風險,有些考生玩高考移民時不惜血本,讓家長在錄取率高的省份買地買房,加入當地戶籍,從假移民變成了真移民。乾隆朝就有這麼兩位考生,他們是哥倆,戶口本來在江蘇長洲,聽說北京的進士好考,讓父親花100兩銀子在順義縣城(順義歸北京管轄)買下一所破舊小院,然後移居其中。按清朝政策,只要你在某個地方置有產業並願意跟當地人「一體當差」(即繳稅和承擔勞役),政府一般都會准許你加入當地戶口。所以這哥倆順順噹噹成了北京人,順順噹噹考中了進士。

不知道白居易當年是否也是這樣做的。他老爸做過官,如果要在安徽弄套房子把兒子遷過去,想來應該不難。

2010-04-15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20/48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