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港媒:微信紅包照耀中國?其實是全民性賄賂

對孩子來說,只要過年過生日,就能無條件得到大額金錢獎賞,誰還願意勞動?很多孩子對親友平時吝於感情付出,收紅包卻有如收稅一樣天經地義。即使個別父母根據孩子表現增減獎賞,也很容易被更多親友的「大氣」化解。因而,即使象徵性的小額紅包,畢竟也是貨真價實的貨幣。感情的象徵也只能貨幣化,這是什麼民俗?中國佛教的貨幣化信仰還不夠諷刺嗎?

微信海量的小額紅包代替原來祝福簡訊,成為中國人最時髦的祝福方式。

總說中國缺乏創新,今年除夕這個魔咒打破了。微信,一種比微博更限制交互範圍的社交平台,突然聯手中國最過氣的平台——央視過年聯歡晚會,一舉奪走了一大半中國人的注意力。當然,這對露水夫妻中,央視是個俗到不可救藥,又被政治綁架的戲子,微信給它拉回的一點人氣根本挽救不了它淪落為政府自以為是的宣傳工具的頹勢。微信拉住它,不過是為自己以發紅包為主要手段的純商業戰役系一根政治安全帶。鑑於微博的前車之鑑,這根安全帶太重要了。

發紅包為何不夠安全?倒不是因為它助長了拜金主義,而是因為其背後的金融收益乃中國金融業前所未見,並必將直接衝擊國有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巨頭,這顯然要看當權者的臉色。當微信上海量的小額甚至微額紅包代替原來的祝福短訊,成為中國人最時髦的祝福方式,僅靠由此積聚的巨額資金的次日到帳時間差,就可以賺到巨大的財富。

當然,這是合理合法的,微信和中國公眾兩廂情願,政府也沒有異議。但是,有人由此大讚:哪個國家能有如此創新的形式、如此海量的參與者,形成如此浩瀚的移動網際網路訊息流、墮胎和資金流?仿佛由此觀之,將來的寰球,必是黃種的世界。可是,我從這個「紅包照耀中國」的盛景中,卻感到不安。

首先,紅包雖在傳統文化中有淵源,卻長期表現為象徵性的非貨幣形式。紅包達到有實質經濟意義的金額,不過是改革開放激發巨量財富和逐利動力後,中國人際關係中相互攀比而生的「新民俗」。國人從「存革命,滅人慾」到積極求富,本無可厚非,以有限度的金錢表達感情,也非禮崩樂壞,但隨著整個國家一面日益生出醇厚的暴發戶氣息,一面道德滑坡、精神空虛,紅包早已向大額發展,以一種塗脂抹粉的「大氣」強裝豪爽和親密,成為中國人婚喪嫁娶給親友巨大的社交負擔。在醫生、教師和官員身上,紅包則直接變成全行業、全民性的賄賂,摧毀一切職業操守。

即使認為小額紅包可以與大額紅包絕緣,僅作為情感工具而良性保持,也不見得是好事。近些年,中國許多家長有意教育孩子懂得自強自立的重要,借鑑西方教育,希望孩子通過適當家務勞動換取零用錢。然而這種家庭制度在全家親友越來越大額的「壓歲錢紅包」衝擊下毫無機會。對孩子來說,只要過年過生日,就能無條件得到大額金錢獎賞,誰還願意勞動?很多孩子對親友平時吝於感情付出,收紅包卻有如收稅一樣天經地義。即使個別父母根據孩子表現增減獎賞,也很容易被更多親友的「大氣」化解。因而,即使象徵性的小額紅包,畢竟也是貨真價實的貨幣。感情的象徵也只能貨幣化,這是什麼民俗?中國佛教的貨幣化信仰還不夠諷刺嗎?

其次,這次過年紅包運動實為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金融和電子商務業的營銷狂歡,雖有創新色彩,但在世界網際網路業中新出花來了嗎?其規模當然堪稱驚世駭俗,可這也不過是任何人口大國在這種收入階段必然具有的規模效應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創造依靠「人多」的奇蹟,很稀奇嗎?還有多少人類發展程度可以靠「人多」來實現?

的確,如果不是貨幣化,在微信等移動互聯新媒介只傳遞非物質的感情象徵,人氣一定會弱幾百倍。我們不必排斥小賭怡情,小賞調情,但紅包運動至少對中國社會正處在「談感情,傷錢」(「談錢,傷感情」的反語)狀態的人際關係是反向推動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22/51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