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李光耀:漢語絕對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談到李光耀的政績,就不得不提到他曾在新加坡強勢推行的雙語教育。至今為止,仍舊存在爭議。不過,李光耀本人或許並不會在乎我們怎麼看待他,因為他曾說過,他不需要受人愛戴,而是要令人畏懼。

「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必須把英語作為我們的工作語言」

2011年,李光耀曾出版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首發式上,他說「雙語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礎」。在這個城市國家,英語如今得到了廣泛普及。「很少有哪個國家奉行兩種語言如此迥然不同和毫不相關的雙語政策。」

有觀點認為,李光耀推行英語政策,與他自身的教育經歷不無關係。李光耀在前英國殖民地長大,從小接受英式教育,主要與自己的父母講英語,中學便轉入當地頂尖英校萊佛士學院,後又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攻讀法律。

一個英國議員曾經說過,李光耀是蘇伊士運河以東,他見過的最英國的人。之前李光耀本人接受英政府頒發的終身成就獎時,很感慨地說,那是他這輩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說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國人為榮。

擔任總理後,李光耀不得不在這個多民族的城市國家做出一些關於語言政策的決定。新加坡有3/4的人口是華人,其他主要是馬來人和印度人。

他在書中寫道:「語言政策可能會成為經濟成功的關鍵。它確實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成敗。」

正因為如此,按照新加坡的憲法,英語、漢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都是「官方語言」。英語成為行政和工作語言。這種通用語言把不同民族的民眾聯繫在了一起。

「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必須把英語作為我們的工作語言」,與此同時,掌握母語「會給人一種文化上的歸屬感,增強自信和自尊」。

他寫道,儘管新加坡人口以華人為主,「但我們很清楚,漢語絕對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我們當時是在馬來人包圍下的多民族國家。但是,為了吸引投資者來這裡建廠,我們的國民必須講一種他們能懂的語言。這種語言只能是英語」。

在學校,這種理念就落實為雙語教育政策,要求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必須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把各自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也就是說,華人學生必須學習英語和漢語,馬來學生要學習英語和馬來語。

爭議不斷,折射南洋大學的興衰史

說到對推廣雙語政策的爭議,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大學的名字——南洋大學。

新加坡南洋大學是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當時愛國華僑陳嘉庚在國內創辦廈門大學,族侄陳六使創辦南洋大學。

1953年,陳六使捐資500萬,並以附件會館主席身份捐獻523英畝地作為南洋大學的校園。並聘請林語堂為第一任校長,以此受到僑界的尊敬。

南洋大學的捐資者不僅有陳六使、李光前這樣的富商,更有無數的工人、市民、三輪車夫、妓女等各行業的草根階層,可謂是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販夫走卒。當時1770名三輪車夫為南洋大學「義踏」,百樂門舞廳舞女為南洋大學「義舞」,一時傳為佳話。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但希望盡微薄之自己的子女都能進入大學深造。但是南洋大學一直得不到殖民地政府的官方承認,直到1956年才確定了大學法定地位。

但在當時,新加坡華人基本分「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前者說中文,談到中國也很親切,甚至自稱中國人,以陳嘉庚為代表;後者則親西方,講英文,以李光耀為代表。

其實,這兩種華人區別的來源也是很簡單的:傳統華人當時基本都已經靠奮鬥創業或富甲一方或安居樂業,而海峽華人則靠給西方做買辦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飯所以英文比中文說得好,甚至不會說中文。

1963年9月16日新馬脫離英國殖民統治,9月21日李光耀贏得大選,第二天,新政府就宣布吊銷南洋大學理事會主席陳六使的公民權。南洋大學因不符李光耀政府英文至上、排斥華文教育的政策,亦不斷受到官方的打壓,終於在1980年被強行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海外唯一一所華文大學就此不復存在,退出歷史舞台。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的校址上建立了一個技術學校,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正式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

雙語教學,成為吸引國外富豪定居的關鍵原因

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加坡就基本沒有用華文授課的學校了。新加坡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華文教育。中文,只是當做一門外語課程來學。

現如今,新加坡小學生(7—12歲)有75%的課時使用英語,25%的課時使用第二語言。中學生則有85%的課時使用英語,15%的課時使用第二語言。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有時候,外國富豪之所以在新加坡定居,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同時學習英語和漢語。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提到,新加坡的雙語政策「相當成功」,所以中國大陸打算加以仿效。

不過,英文環境的強勢,也有長遠的負面影響。李光耀自己也承認,英校畢業的學生,沒有華校生有人情味,講團結和自信。因為,英文授課的老師,對學生只能限於語言的交流而已,而沒有任何文化的傳承,甚至連語言中那種很微妙意思的表達也很難學會。

要知道,各種語言的精華,除了詞語裡的歷史文化含量,還在於各種言外之意的表達。而這些,是新加坡的學校里現在無法學到的。而在華校里,老師用中文講述的同時,也傳承下來中國文化的歷史,而這些,才是世界各地傳統華人的自信根源。

李光耀還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由於全球化和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他也在擔心新加坡人講英語多過講母語。

小夥伴告訴留學君,如今在新加坡年輕人的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們提到自己的膚色或種族的一個名詞而已,和中國、漢族沒什麼關係。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留學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24/53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