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果敢強征13歲以上男童入伍 台灣不承認中共賣國條約資助教育

—中共國安阻撓援助 果敢難民營兒童受折磨 (圖)

自古果敢皆屬中國,清末緬甸由英國統治時中英簽約,果敢被併入英治緬甸,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撤出,緬甸獨立,但民國政府堅持對果敢擁有主權。中共總理周恩來在1960年與緬甸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放棄對果敢的主權要求,果敢人從漢族變成了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果敢族。但台灣並不承認這一條約,於是一直視果敢人為中華遺民,並給與資助。「中國不收,緬甸也沒有中文大學。要讀中文大學就要去台灣讀。台灣的大學對果敢人提供半工半讀,只收20%-30%的學費。在緬甸教中文的老師,有20年年資的,每年台灣補助300至500美金。」

儘管果敢軍對外否招收童軍,但本台記者經多方證實,果敢地區有不成文的規定,13歲以上的男童必須入伍。此外,有志願者表示,難民營小學援助計劃被迫擱淺的真正的原因是中國國安的阻撓。許多難民營中的家長告訴本台,上學已經變得遙遙無期,現在最重要是孩子們能躲過炮火,活下去。不論是形勢所逼還是身不由己,本該享受無憂時光的難民兒童已被捲入這場看似無休止的風波中。

在多個難民營里看到,兒童滿山遍野地,多數在泥土裡打滾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志願者告訴本台:「這一次我帶了五期的援助計劃,後三期都是和學校有關的,結果發現動都動不了,到哪裡去都撞牆,被穿小鞋。」

他告訴本台,已有中共國安警告過他,將所有兒童集中起來一旦有稍有差池,將會引起很大風波,不希望有人利用破壞帳篷小學做籌碼,嫁禍給對立的政治勢力,從而將中國捲入。無奈之下,他只能對外宣布是因為邊境戰事吃緊而不得不放棄辦學計劃,並勸退了志願教師。

不過心有不甘的他轉而在多個難民營里號召年紀稍大一點的學生,為兒童們補習,並以生活物資作為象徵性的報酬。他說:「超過13歲的全部上前線了,還上什麼學,我看到這裡面有8年級的學生,他們這是沒有被部隊發現,如果被發現了,就直接被徵兵了。」

他還表示,儘管果敢同盟軍對外宣布沒有徵用過未成年人從軍,但當地人都心知肚明,超過13歲的男孩必須到軍隊服役,這就是為什麼難民營里基本看不到稍大一些的男孩的原因。

果敢慈善基金會成員鍾先生也告訴本台,他打算在小龍洞難民營建帳篷小學,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是我募捐的,到哪哪碰釘子,頭痛啊。」

在多個難民營里看到,兒童滿山遍野地,多數在泥土裡打滾

參與籌建帳篷小學的來自果敢南郭的趙校長表示,幾十年裡戰事連連,社會動盪不安,辦學僅僅憑藉於老百姓的一腔熱情,基本沿襲「民辦公助」的辦學模式,但由於大部分稅費都用於軍費開支,導致果敢大部分中小學校都存在招收不到教師的尷尬。

趙校長:「像這種長期的軍事割據,他花幾百萬來培養人_辦教育,還不如買上幾百萬的軍火擺在那裡,每人發一支槍。」

據果敢文教處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才首次將全區的教育經費納入全年地方財政預算,總共撥出60萬元人民幣,按照果敢地區205所學校_在讀學生20000人計算,平均每所學校有2400元,每一個學生僅為30元。

在果敢清水河區教書近20年的李老師說,果敢人想要讀書上學非常困難,果敢沒有高中,只能到外地,而想要讀中文的大學就只能到台灣:「要到臘戍或者瓦城(曼德勒)去上高中,高中畢業可以考台灣的大學或中專。」

記者:「你們為什麼要考台灣的大學?」

李老師:「中國不收,緬甸也沒有中文大學。要讀中文大學就要去台灣讀。台灣的大學對果敢人提供半工半讀,只收20%-30%的學費。在緬甸教中文的老師,有20年年資的,每年台灣補助300至500美金。」

在多個難民營里看到,兒童滿山遍野地,多數在泥土裡打滾

據了解,自古果敢皆屬中國,清末緬甸由英國統治時中英簽約,果敢被併入英治緬甸,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撤出,緬甸獨立,但民國政府堅持對果敢擁有主權。中共總理周恩來在1960年與緬甸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放棄對果敢的主權要求,果敢人從漢族變成了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果敢族。但台灣並不承認這一條約,於是一直視果敢人為中華遺民,並給與資助。

本台記者在多個難民營里看到,兒童滿山遍野地,多數在泥土裡打滾。大多數家長表示,過年過後孩子應該讀下半學期,但現在看來返回果敢上學已經不大可能,而聽說要籌建的帳篷小學也變得遙遙無期,大部分人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教育已經是其次,現在最重要的是在長達半年的雨季中,孩子們不要生病,能在炮火中活下去。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在多個難民營里看到,兒童滿山遍野地,多數在泥土裡打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29/53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