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朱鎔基評處長專政幕後 李克強鐵心要收權

點此看大圖片

李克強終於坐不住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批評了十幾年的「政令不出征南海」似乎仍然癥結難解,本屆中央政府大力倡導的「簡政放權」似乎遇到了「中梗塞」。以至於李克強在15日、21日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怒斥「處長治國」,認為很多政策部長會議已經拍板,卻在處長那裡轉圈圈、等簽字。看似溫文爾雅的李總理,從拍桌子力挺自貿區,到怒斥官員無為,再到喊話「處長」,「熱血」背後,是對中國官場「官本位」、「簡政放權」不到位等老大難問題的「著急」。

「處長掌權」、「處長治國」一詞並非李克強和當下媒體首度開腔,早在朱鎔基時代,「鐵血宰相」也曾抨擊過「處長專政」現象,稱——「有些部門,處長在那裡做主,地方的省長、市長來看他,他對人家連眼皮都不抬一下。國家計委就存在這種現象,地方有很強烈的反映。一個小姑娘坐在那裡,地方的同志跑到她跟前去匯報,不但不讓人家坐,而且連眼皮都不抬。變成『處長專政』那還得了?」兩任總理「痛心疾首」,可見中國官場「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問題之嚴重。對此有大陸官員表示,朱、李二人所言非虛,但是輿論也要明白「處長治國」一語背後的政治現實。「縣處級幹部」究竟在中國政治光譜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左右著政策的起草和執行,甚至有學者認為,如果能夠解決基層幹部的問題,就能夠為中國的改革打開「官場綠色通道」。

處長治國的政治現實

4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嚴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運轉流程繁冗、拖沓,亟需進一步簡化流程,加快簡政放權進程。陸媒報導中稱李克強說道:「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在卻還『卡』在那兒,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序上完全顛倒了嗎?」此前,有關部門匯報時說,國務院常務會議幾項已經確定的政策,之所以遲遲沒有「落地」,是因為文件起草完成後,一直按照流程在相關部門等著「會簽」。6日之後,李克強再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我們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門、地方的文件卻經常在那裡原地『轉圈』。這種現象必須堅決改變!」

在李克強和朱鎔基的表態中,所表達的負面情緒一目了然。顯然是對處長級別一些官員的不滿。總理之言下,各方的批評聲也就湧現——「在發改委某部門某司的一個處長面前,全國各地跑項目的專家甚至是副省長連一句話都不敢辯」;「有一次開會,一位國務院領導開玩笑說,我們這裡處長最有權力了」;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曾說:「中國嚴格意義上是『處長治國』」。

在「處長治國」論遭到輿論熱炒之後,中國學者閻學通教授發出三問:1、是處長們在把關還是部長故意讓處長把關?2、層層會簽制度符合依法治國原則嗎?3、是會簽的人的問題,還是會簽的制度問題?既然里里外外都在抱怨處長,那就不是個別處長自身的問題,而是系統的問題。文件運轉流程繁冗、拖沓,僅靠處長們改作風是不行的,再大力也不行。李總理在壓力下「怒其不爭」心態可以理解,「閻學通三問」也只是一家之言,但各方評論之下,是中國基層幹部難以突圍的「困境」現實。

2013年,四川大學教授羅中樞就曾針對「縣處級幹部」這個課題接受過媒體採訪。根據四川、貴州、廣西、重慶、上海等多個地方的樣本分析,在中國,現任縣委書記和縣長從副科級晉升到正縣級,平均用時13年,其中從副縣級晉升到正縣級,平均用時6年。此外,在統計中,縣委書記大多很難幹完一屆,多則三兩年,少則一年半載就調走。接受調查的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現職時間平均3.25年,61.2%的官員任現職3年及以下,71.8%的人任現職時間在4年及以下,任現職5年以上的只有14.5%,大多數縣委書記和縣長沒有完整干滿一屆任期。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海外黨媒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27/54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