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翁山蘇姬之父:中國遠征軍死對頭 緬共總書記

—翁山蘇姬之父昂山將軍:中國遠征軍死對頭(圖)

作者:
德欽黨內的馬克思主義信徒於1939年8月組建了緬甸共產黨,昂山被選舉為該黨總書記。二戰爆發後,昂山決定來華尋求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昂山在廈門一直沒有接觸成功,日本人看出昂山奇貨可居,把他請到東京,同年把他悄悄送回仰光。日本希望利用昂山反英,為日軍征服緬甸鋪路。而昂山也認為可以利用日本打擊英國的殖民勢力。昂山組建了緬甸獨立軍,由日本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配合日軍進軍緬甸。昂山對待中國戰俘手段殘忍,1500名中國遠征軍傷員,不願受被俘虜之辱,慨然於1942年5月21日凌晨集體引火自焚,含恨而終。

海外黨媒/翁山蘇姬之父昂山1915年出生,其出生地為緬甸中部的那木刻(Natmauk)小城,他的父親吳巴是一位愛國律師,母親杜素是一位家庭婦女。昂山稱其先輩們均為鄉紳和愛國者,事實上,昂山外婆的一位表兄曾經在曼德勒淪陷後拿起武器參加抗英鬥爭,失敗後被俘,旋即遭到斬首。

昂山將軍

昂山於1932年6月進入仰光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在仰光大學,身高不過五尺,體重不過120磅,衣著隨便的昂山,因其對緬甸獨立的熾熱之心及堅強的意志,成為學生領袖。他利用在仰光大學主編刊物《孔雀之聲》的機會,昂山進行獨立運動的宣傳工作,並積蓄政治力量。他在擔任全緬甸學生聯合會主席期間,參加了德欽黨(緬甸語意為「我緬人黨」),隨即擔任該黨總部的秘書長,依照德欽黨的習慣,昂山改稱德欽昂山。1930年成立的德欽黨由一批社會上的青年知識分子創立,這些知識分子年少氣盛,信奉尼采超人哲學,認為爭取緬甸獨立的使命非他們莫屬,故而每個人都在名字前冠上「德欽」。

1938年,緬甸發生工人罷工,各地工會、農民、學生陸續加入,罷工運動最後演變為全國性的反英運動,即緬甸歷史上著名的「1300運動」。(此年是緬歷1300年)「1300運動」由德欽黨領導,但是德欽黨尚無全面的綱領和有效的組織,最終被英國鎮壓。吸取這次運動失敗的教訓,德欽黨內的馬克思主義信徒於1939年8月組建了緬甸共產黨,昂山被選舉為該黨總書記。二戰爆發後,為了確保殖民地的安全,英國加強了對殖民地獨立運動的鎮壓,緬甸共產黨主要領導人先後被捕入獄,昂山逃過了追捕。英國的鎮壓使他認識到,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很難實現緬甸的真正獨立,而昂山此時並無自己的武裝,只能尋求近鄰中國的幫助,昂山決定來華尋求中國共產黨的支持。

1940年昂山帶著緬甸共產黨的介紹信偷渡出國,途經香港,並在香港尋找與中共聯繫的渠道,但無結果。隨後昂山輾轉來到中國廈門,準備前往延安。昂山在廈門兩個月,試圖與中共地下黨聯繫,但由於言語不通,一直沒有接觸成功,反被日本特務機關盯上,並被扣留。日本人看出昂山奇貨可居,把他請到東京,同年把他悄悄送回仰光。日本希望利用昂山反英,為日軍征服緬甸鋪路。而昂山也認為可以利用日本打擊英國的殖民勢力,於是答應與日軍合作。

隨後,昂山秘密回到緬甸並帶領29名青年(稱為「三十志士」)乘船來到日軍占領的海南島,三十志士在島上同吃同住,接受著嚴格的日式軍事訓練。1942年1月,日本入侵緬甸,3月日本占領仰光。在日本發動緬甸攻勢後,昂山和他的戰友隨同日軍回到緬甸。在日本支持下,昂山組建了緬甸獨立軍,由日本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配合日軍進軍緬甸。到6月份,緬甸獨立軍已發展到15000人。同年7月,在全緬英軍被擊退後,緬甸獨立軍被改組為緬甸國防軍,昂山被授予少將軍銜,由此稱為「昂山將軍」。

1942年3月至8月間,昂山率領的軍隊又協助日軍擊敗了中國遠征軍的進攻。不熟悉緬甸地形的中國遠征軍損失慘重,昂山對待中國戰俘手段殘忍,1500名中國遠征軍傷員,不願受被俘虜之辱,慨然於1942年5月21日凌晨集體引火自焚,含恨而終。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一直與日軍並肩作戰,對盟軍和中國遠征軍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迫使英軍和遠征軍沿著「死亡谷」撤退進入印度,部分遠征軍翻越了緬北大山回到雲南。

但並不是所有的緬甸人都站到了日方的陣營,緬甸的克倫族、克欽人等少數族裔的武裝與英軍攜手抗日。在多次戰役中,他們與緬族為主的獨立軍正面對峙。昂山曾經親手殺死緬甸地方抗日武裝的首領,使得緬軍與少數民族武裝產生了巨大的裂痕,也為日後緬甸的長年內戰埋下了伏筆。

日本侵占緬甸後,便濫發鈔票,大肆搶掠物資,到處姦淫燒殺,對緬甸人民實行強制勞役,徵調十萬以上工農人民修築由緬甸至泰國的「死亡鐵路」。嚴酷的事實和民眾的鬥爭使昂山認識到,企圖依靠日本帝國主義者來取得民族獨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1944年8月,昂山領導的緬甸國民軍、吳努領導的緬甸人民革命黨和緬甸共產黨人聯合密謀,成立了「反法西斯組織」(後改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

1945年3月27日,昂山帶領部下反戈一擊發功抗日起義,起義軍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進行炸毀橋樑、破壞交通等各種軍事行動,殲滅了大量日軍,使得日軍慌忙撤出仰光,有效地配合了盟軍反攻。1945年5月,英軍收復仰光。穿著日式將軍服的昂山和英軍將領見面。他大膽地對英國人說:緬甸人要和盟軍並肩戰鬥趕走日軍,然後獨立建國。

1947年1月,昂山率領代表團前往英國進行談判,1月21日簽訂了《昂山-艾德禮協定》,他接受英國8700萬英鎊的「復興貸款」,把大米和木材的出口權交給英國,並以此換取了英國對緬甸未來獨立的承諾。昂山的妥協路線,激起了左右兩方面的不滿,他的老朋友,緬甸共產黨領導人德欽索就和昂山決裂。而右派如愛國黨的吳素等人對此協議也強烈不滿。

1947年4月,緬甸在動盪中舉行了議會選舉。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在選舉中大獲全勝。共產黨人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分道揚鑣,並指責昂山投靠帝國主義搞假獨立。1947年7月19日,昂山和其他六名臨時政府領導成員開會時,一群武裝分子衝進來掃射,七名領導人全體遇害。

事後的調查查明,這次暗殺是「愛國黨」主席吳素所為。一方面吳素自詡最愛國,時常痛斥其他人不堅持民族利益,只看眼前利益往上爬。另一方面,吳素又抱有極強的政治野心,他眼看著英國當局將緬甸政權移交給昂山,而自己將被邊緣化,故而決定殺害昂山及其身邊的核心人物,並指望在刺殺成功後,英國人會請他出來收拾混亂局面。

但在刺殺昂山的行動中,昂山的親密戰友吳努因故未能到會,躲過一劫。在刺殺發生後的第二天,英國人即請吳努出來主持政局,並任命吳努為臨時政府總理。吳素在被捕後,經過審判被判處絞刑,於1948年5月執行。

昂山是二戰時期緬甸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在戰爭初期,他投靠日本侵略者,充當日本軍隊的馬前卒,並參與攻擊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在歷史上落下不光彩的一頁,在戰爭後期,他逐漸看清了日本人的真實面目,及時反戈,為緬甸的獨立做出了獨一無二的貢獻,被成為緬甸「國父」。

來源:海外黨媒多維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11/56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