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南京大屠殺並非國恥

1937年,對於中國來說,南京大屠殺不應該叫作國恥,那叫國難。12月,中校參謀主任鍾崇鑫在南京城破前夕犧牲於雨花台。77年之後,他的妻子終於在台灣的忠烈祠找到丈夫的牌位,在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下,得以與丈夫「團聚」。那些喋血沙場的烈士,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祭奠的地方,這,才叫國恥!一個為國出征計程車兵,至死沒有得到國家榮譽,這,才叫國恥!本文摘自網際網路,作者佚名。

抗戰國軍老兵大部分生活比較困苦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持續6周的大屠殺,有30萬平民和戰俘被殺害。

去年的12月13日,四名抗戰老兵公開道歉,他們說作為軍人,他們沒能守住南京,對不起南京人民。他們的擔當,讓人欽佩。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會有隆重的紀念,我們都會喊:勿忘國恥!刺耳的防空警報讓人心痛。

但我們覺得,1937年,對於中國來說,這不應該叫作國恥,那叫國難。

1937年12月,中校參謀主任鍾崇鑫在南京城破前夕壯烈犧牲於雨花台,時年32歲。

77年之後,他的妻子終於在台灣的忠烈祠找到了丈夫的牌位,在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下,得以與丈夫「團聚」。

那些喋血沙場的烈士,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祭奠的地方,這,才叫國恥!

一個為國出征計程車兵,至死沒有得到國家榮譽,這,才叫國恥!

就在一個多星期前,四川志願者找到這位住在油布篷里的老兵張世清,他在湖北巴東、宜昌等地參加抗戰,後因病癱瘓,沒有子女,一生爬行度日。

抗戰老兵任國棟是陝西洋縣人,當兵那一年是民國30年,部隊番號529團,軍長趙壽山,任國棟都記得清清楚楚。

任國棟回憶當年激烈的虎牢關戰役,當時駐守長官部的中央軍校的官兵全軍覆沒。之後,任國棟隨軍西撤,日軍緊跟其後,任國棟率領一隊人,負責阻擊打掩護。在挖戰壕修工事時,任國棟左胳膊中槍,在戰地醫院初步治療後,轉到後方的部隊醫院。

傷好後,任國棟轉業回家,在陝西洋縣,一生為農。

陝西老兵營的志願者翟正理在探訪任國棟時告訴他:您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的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您。我們來晚了,向您說一聲對不起!

聽了這句話,已經94歲的任國棟掩面痛哭,邊哭邊說:」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我是快入土的人了,我什麼都不要,我只想要一個名分。我是中國軍人,我為國家去打仗,我這一生人不人鬼不鬼,算什麼!」

抗戰老兵孫贊高是廣西南寧人,19歲從軍,成為31軍188師391團1營的一名士兵。70多年過去了,孫贊高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的長官的姓名,但是,當有人問起他在1945年之後的經歷,他就一句話:記不得了。

孫贊高是一位孤寡老人,終生未婚,和眾多老兵一樣,歷史的原因,是一切苦命的開始。雖然已92歲的高齡,但還不得不一個人照顧自己。

孫贊高曾在桂林、廉江、綏西、雷州、許聞等地和日本人打過仗,那時穿的是草鞋,他的腳裸曾被日軍的子彈穿透,左眼上方也被日軍的刺刀劃傷。

志願者說,去年曾給孫老送來過鞋子,給他換鞋子時,發現他滿是傷疤的腳上,穿著的是一雙破爛不堪的女性絲襪。

志願者去看他時,發現他還穿著印有「抗戰老兵,民族英雄」的風衣,那是援助廣西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送給他的,黃色的風衣很單薄,外表已經很髒,能看出來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換洗了。

志願者說,爺爺,您把衣服脫下來我給您洗洗吧。孫贊高卻有些不舍地說,這件衣服是國家發給我的,因為我打過日本人。

志願者聽了,全都沒有作聲。

躺在病床上的抗戰老兵龔家松,拿著志願者製作的紀念章,放在嘴邊不停地親吻,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個畫面。

退居台灣的老兵王呈松,在打仗時給女兒帶回去兩塊銀元,之後父女失散。60多年之後,女兒憑著這兩塊貼身裝了一生的銀元,與父親相認。

70多年前,他們少小離家,灑淚離別年邁的父母、新婚的妻子、襁褓中的幼兒,關山萬里,勇赴國難。

70多年過去,當他們中的無數英豪早已埋骨他鄉的時候,卻仍有一些人堙沒在歷史與時代的滄桑之中。

我們在緬懷烈士的同時,應該想到還有很多活著的英雄需要我們銘記、關懷。請加入尋找、關懷抗戰老兵的隊伍,與時間賽跑,讓英雄老有所依。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一個保衛了國家的人,卻老無所依,這,才叫國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13/58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