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微博精粹:八次玩命唱衰自己,反成世界一哥

—微博:我們從來不缺世界級的苦難

即便中共官員不貪污了,中國經濟也不可持續,為什麼,中共的國家機器過於龐大,加上維穩經費,軍費,外宣費等等,中共無法支持這樣龐大的開支,或者說人民無法負擔,這些年依賴地產,巨額印鈔,經濟泡沫巨大,國際緩衝空間也巨大,現在這些因素都沒有了,退潮了,他們都祼著身子,人民看得一清二楚。

鄧相超:美國是全世界最熱衷唱衰自己的國家,知識分子和新聞界幾乎永遠站在政府對立面,唱衰制度、唱衰政策、唱衰政府。二戰後美國至少發生八次唱衰自己的討論,每次都把美國的內在缺陷掀個底朝上。幸運的是,美國領導人總是認真傾聽並不斷矯正,從而在自我唱衰中完善了自己。

洛之秋:我們從來不缺世界級的苦難,卻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見證文學。這是咄咄怪事。

【愛國和圍剿都是偽命題】高曉松:WTO十四年後,電信依然高度壟斷需總理行政命令才給消費者讓一點利,銀行寡頭們依然連個支付寶都要打壓以維持壟斷暴利。既得利益集群利用民族主義鼓吹,仿佛愛他們就是愛國,仿佛西方要求對等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就是圍剿中國。其實開放競爭只會對百姓有利,壟斷寡頭才是痛苦來源。

青島人民反擊了,看完我竟然無言以對…

張鳴:別老說有黑店宰客是因為監管不力。中國餐飲市場,監管者還少嗎?工商、稅務、城管、衛生、防疫,消防……哪個監管不力,不都在管嗎?管得太多,所以,才要開黑店。權力介入過多,該管的不管,勢必會有人利用權力的介入幹壞事。管事的有一個就行,只要你執法公正,如果你不公正,有地方可以跟你打官司。

【哥們兒記錯了沒,是男孩子叫湯淺賢吧】YE5MQ5Vtp2jlWX7:【仇日教育,降低了中國人的文明素質】屠呦呦獲獎後,日本網民的反應是清一色祝賀。由此我想到去年2014南京青奧上做體操的17歲日本小姑娘從木馬上摔了下來,全場中國人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笑聲歡呼聲。小女孩淡定的爬起來給嘲笑她的人鞠了三個躬,全場鴉雀無聲……

夢晨傷:如果我有個朋友,天天說認識認識誰,賺多少多少錢,大家聚餐時他總提前走或不帶錢包什麼的,我就少和他往來了……///@王小漁在海邊:關於中國是不是開發中國家這個問題,中國政府是不是得有個統一的答案呀?天天宣傳中國超過日本,趕上美國,怎麼交錢時突然說自己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一樣?

YE5MQ5Vtp2jlWX7:網言:污水,基本靠蒸發;垃圾,基本靠風颳;綠地,基本靠噴刷;輿論,基本靠封殺;政績,基本靠自誇;外交,基本靠敗家;反腐,基本靠自殺;監督,基本靠互掐;慈善,基本靠裝瞎;投票,基本靠申大媽!------這是哪個國?

謝潑德:昨晚的央視新聞,深度報導了美國校園槍擊案,播出了學生哭泣著接受訪問,與此同時在下方滾動了一條廣西爆炸案的字幕。

夏商:青島天價蝦商家被罰九萬。果然又是罰款,說實話,最髒的執法就是罰款,被損害的是消費者,你罰九萬賠給消費者的話那沒問題,可肯定不會給消費者,而是進了有關部門腰包。這等於是小強盜打劫,大強盜打更大的劫,執法部門要麼不作為,一作為就是創收,太表臉了。正確做法是不罰款,終身或長期市場禁入。

夏業良:中國加入WTO很多年了,十幾年來究竟中國改進了多少?其實有許多它原來答應、承諾的到今天都沒有兌現。它加入了WTO,但並沒有按WTO的要求去做,所以它加入之後就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共領導人無論出訪還是國內會見外國領導人,總是要他們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wuzuolai:你可以盲目支持中國,但不能盲目支持政府,政府的行為可能正在危害中國。為什麼?如果按TPP要求,政府應該保障勞工權益,保障版權產權,保障信息自由市場公平與自由,這些都不願意做,這樣的政府,當然危害國家與人民了,政府為什麼不願意做這些,因為政府太自私而龐大了,侵害人民成為謀生之必需。

wuzuolai:即便中共官員不貪污了,中國經濟也不可持續,為什麼,中共的國家機器過於龐大,加上維穩經費,軍費,外宣費等等,中共無法支持這樣龐大的開支,或者說人民無法負擔,這些年依賴地產,巨額印鈔,經濟泡沫巨大,國際緩衝空間也巨大,現在這些因素都沒有了,退潮了,他們都祼著身子,人民看得一清二楚。

十一長假40萬中國人在日本消費1000億日元

環球時報:來自日本旅遊行業協會的消息顯示,國慶黃金周7天,約有40萬名中國大陸遊客前往日本旅遊,在日本消費達到1000億日元,約合52億人民幣左右,中國遊客的購買力又一次讓日本人吃驚。這1000億日元中有你放的血嗎?——終於明白啥叫「爆買」了,爆買的背後是國人對日本產品的信任和對國產貨滿滿的不信任啊。//@演員孫海英:這是解放全人類的節奏。環球領導是否去下屬單位調查一下,看你們有沒有員工,也參加這次解放日本的買貨運動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阿波羅網記者江一編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11/62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