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古代法醫學:武大郎被砒霜毒死 骨頭真會發黑嗎

在《水滸傳》中,武大郎被王婆和潘金蓮用砒霜毒死,西門慶則試圖用10兩銀子收買仵作(即古代的驗屍官)何九叔,並將武大郎的屍首匆匆火化。不過幸好何九叔留了個心眼,自己存下兩塊屍骨,在武松逼問武大郎死因時向其解釋到:「這骨殖酥黑,系是毒藥身死的證見。」

《水滸傳》的故事開始於北宋末年宋哲宗在位期間(1085年—1100年)。在宋代,法醫知識進步很快,而宋慈正是將現場經驗與以往的法醫學知識整合,在南宋理宗在位時(1247),撰寫了世界上現存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為後世仵作們偵查命案提供了依據。

《洗冤集錄》中對砒霜中毒的症狀描述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在中毒的屍體現象和驗屍方法上,就不那麼神奇了。

服毒死,骨頭並不一定變黑

砒霜(主要成分為As2O3)是一種中國的「傳統毒藥」,自古以來經常被用來投毒他殺或是自殺。砒霜毒性劇烈,人類口服0.005克-0.05克純淨的砒霜即可引起中毒,而口服0.07克—0.18克即可致死。急性砒霜中毒多為一次大量攝入引起的,表現為劇烈嘔吐、腹瀉不止、口鼻及外耳道出血、全身抽搐、休克、昏迷等,嚴重者短時間內即可死亡。

對砒霜中毒的症狀,《洗冤集錄》中是這樣描述的:

凡服毒死者,屍口眼多開,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間有血出。甚者,遍身黑腫,面作青黑色,唇捲髮皰,舌縮或裂拆爛腫微出,唇亦爛腫或裂拆,指甲尖黑,喉、腹脹作黑色,生皰,身或青斑,眼突,口鼻眼內出紫黑血,鬚髮浮不堪洗。未死前須吐出惡物,或瀉下黑血,谷道腫突,或大腸穿出。

不過,在判定死因時,古代的仵作往往會以「屍骨發黑」作為中毒死亡的斷決標准,在《洗冤集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男子骨白,婦人骨黑。婦人生骨出血如河水,故骨黑。如服毒藥骨黑,須子細詳定。生前中毒,而遍身作青黑,多日皮肉尚有,亦作黑色,若經久,皮肉腐爛見骨,其骨黲黑色。死後將毒藥在口內假作中毒,皮肉與骨只作黃白色。

這看起來就比較不可思議了。首先,男女骨頭顏色不同的記載是絲毫沒有依據的:骨的主要成分是鈣鹽,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骨骼都應當是黃白色。其次,中毒死亡的屍體,屍骨不一定就是黑色的,即便是黑色的屍骨,也不能說明是砒霜中毒死亡:當骨頭被氧化和被有機物降解時,也會變黑。

砒霜在人體內的分布有一定的選擇性,對不同器官的親和力不同。急性砒霜中毒時(比如武大郎),體液中砷的含量高;而慢性蓄積中毒時(比如拿破崙),砷主要分布於毛髮,並非是骨骼。

屍體現象僅僅是判斷方向

除了骨頭髮黑之外,「銀針探毒」也是古代仵作的一個常用方法。宋慈在他的《洗冤集錄》是這樣認為的:

若驗服毒,用銀釵,皂角水揩洗過,探入死人喉內,以紙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無,其色鮮白。如服毒中毒死人,生前吃物壓下,入腸臟內,試驗無證,即自谷道內試,其色即見。

果殼網謀殺站也曾經對「銀針探毒」進行過介紹:砷礦是製取砒霜的原料,在自然界中往往是與硫礦混合存在的。古代製取砒霜的工藝粗糙,因此製得的砒霜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與銀針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附著在銀針的表面,這才是銀針變黑的真正原因。此外,這種方法在檢測高度腐敗屍體的時候,更是容易受到腐敗氣體的干擾,銀針同樣變黑,因此不夠專一和準確。

砒霜的檢出在古代純屬巧合,而現代法醫學先進的試驗技術才真正讓砒霜無處遁形。雖然中毒身亡有一些特定的屍體現象,但這只能作為一個大致的判斷的方向,不能作為決定性證據。只有對毛髮、血液、嘔吐物或胃內容物進行毒化檢測後,才可真正判斷死亡原因。

因為條件所限,古代的仵作只能通過經驗和猜測(比如上吊自殺的人腳下能挖出碳)來斷案。不過這並不妨礙《洗冤集錄》成為古代最實用、有效的探案指南。

其實對於武大郎一案來說,西門慶和潘金蓮說不清的關係、武大郎屍體被匆匆火化……這一看就太明顯了啊!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果殼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28/63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