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布局為化解產能過剩、樓市庫存和金融風險所必須的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資料圖/Public Domain)

據中國新聞網等官方媒體報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10號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布局經濟結構性改革,以便化解產能過剩、樓市庫存和金融風險等問題。

10號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所著手解決的是中國經濟領域比較突出的問題。要了解習近平在會議上所部署的結構性改革是否見效,尚需時日。

美國西東大學經濟學家尹尊聲教授表示,要化解中國經濟中的上述三個突出問題,尤其是產能過剩問題,最關鍵的經濟結構性改革就是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要減少政府指令性的生產,從供求方面來講,讓市場來決定。」

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教授、政治學家冉伯恭教授表示,從市場來看,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下降是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中國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於國際關係: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長變緩,對外國產品需求下降。」

冉教授說,在中國產業機構調整方面,要把投入重點轉到高端產業上:

「向高端產業發展,減少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的生產。」

冉教授說,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以及已經落地的亞投行,為化解產能過剩問題提供了契機:

「一帶一路牽涉到60多個國家。再加上亞投行幫助各國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各國修鐵路的話需要鋼鐵,還可以解決(一部分)中國工人的用工問題。」

在10號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明確表示,要化解產能過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系統的質量和效率」。人民大學的劉元春教授表示,從產品供給側的角度看,可以實行「擠」字訣,即讓那些沒有盈利能力的企業從市場退出。這當然就會造成局部失業問題。對此,尹尊聲教授表示,讓市場起作用就要承認優勝劣汰:

「為了地方的就業,生產一些劣質產品充斥市場。這是需要改變的。」

尹教授說,習近平所說「供給系統的質量」,應該包括管理質量和產品質量兩個方面:

「目前供求關係配伍不對…….在產品更新換代、產品升級創新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談到金融風險的時候,尹教授認為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

「政府在加強對市場的監管,防止有人對股市做空等非法操作。」

(記者:楊家岱責編:嘉華)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12/64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