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大陸2016年大勢:內左右交鋒 外遠近拉鋸

當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們也送走了悲喜參半的2015年,迎來了充滿挑戰的2016年。在新的一年裡,很多事情都像北方的霧霾一樣不明朗,充滿變數;就像不知什麼時候颳過來的風,會將霧霾吹向何方一樣。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撥開迷霧,沿著歷史的脈胳,說說在這一年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台灣可能變天,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總統;又比如對發動文革50周年可能引起的左右之爭,在大陸的新常態下,會對人們的思想帶來新的衝擊。這些事情都可能影響到政治、經濟、民生,甚至意識形態。明天會更好,是我們在新年裡的衷心祝願。

兩岸轉折﹕台灣大選蔡英文上台唿聲高

2016年是台灣的大選年,從目前形勢來看,外界普遍相信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很大機會在1月16日的總統選舉中獲勝。奉行台獨路線的民進黨執政,很大機會調整國共兩黨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政策,或者提出變相的修正提法,影響兩岸達成的經貿和民間交流協議,兩岸關係有可能趨向緊張甚或出現大倒退。不過,如果蔡英文上台後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又或者國民黨的朱立倫在大選中爆冷勝出,兩岸關係也可能迎來另一個暖春。

孫中山誕辰150年料隆重紀念

兩岸關係在台灣大選後可能存在變數,不過對於2016年11月12日國父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相信不論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如何不同,在對孫中山的評價上,兩黨仍有著共識。國民黨稱孫中山為「國父」,共產黨則稱孫中山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屆時兩岸預計都會有隆重紀念儀式,兩岸央行亦會發行紀念幣,未知主張「去中國化」的民進黨,若上台執政又會如何面對?

2016年亦是西安事變80周年,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西安事變」是一個重要轉折點。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時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西北軍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蔣中正,迫使蔣中正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國民政府也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建立起抗日統一戰線。不過楊虎城在「事變」後遭流放國外,最終被殺;張學良則遭蔣中正、蔣經國父子軟禁長達50餘年,直到中華民國李登輝執政,張才獲得自由。

歷史評價﹕文革50周年歷史定位勢掀激辯

2016年,是大陸造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文革)發動50周年。50年前,毛澤東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將中國當成了自己的試驗場,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在文革期間,全國籠罩在階級鬥爭的陰影之下,成千上萬的紅衛兵不但對傳統文化作殘酷破壞,對知識分子、無辜百姓也展開秋風掃落葉般的無情打擊。對於文革10年浩劫,如何作歷史定位,註定將引發激辯交鋒。

林彪出逃45年評價仍有爭議

2016年亦是林彪出逃45周年,1971年3月,國家副主席林彪之子林立果等人,制訂「571」計劃密謀武裝奪權,扶持林彪上台,後東窗事發,當年9月13日,林彪攜妻子葉群、林立果等人,倉皇乘飛機逃離中國,當天飛機墜毀在蒙古肯特省首府溫都爾汗,機上人員全部死亡。如何評價林彪,在中共內部乃至民間都有不同意見,且看官方及民間如何應對。

至於毛澤東,自1976年9月9日後,數十年來,仍高高供奉在中國政壇的「神檯」上,有人對他嗤之以鼻,有人頂禮膜拜,甚至被百姓當為「護身符」。2016年在毛澤東逝世40周年之際,如何評價勢必成為熱點話題。

2016年,還是「八六學潮」30周年。當年,大陸各地高校學生掀起了「爭民主反官倒」的學生運動,要求中共推行民主、這場僅持續了27天的學潮,成為1989年震驚世界的天安門事件前奏。學潮平息後,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受到黨內保守派壓力而黯然去職。如今如何審視「八六學潮」,仍是不可迴避的議題。

外交機遇﹕南海爭議難休國產航母登場

2016年,副總理汪洋將在春季訪問日本,重啟中日高層經濟對話,在中日關係回暖的道路上再踏前一步。今年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將在日本舉行,如果沒有大的變數,相信總理李克強亦能實現訪日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

中日重啟高層經濟對話

另一方面,有預測稱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將於今年下水,專家也稱中國已具備生產彈射起降航母的能力,在艦載機起降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新航母下水勢必引起全球關注以及周邊國家的議論。與此同時,南海人工島礁的工程建設亦逐步開展,應用設施也相繼投入使用,顯示中國對南海的掌控正趨於成熟。

中美關係方面,去年習近平訪美談成的各條管道和框架,可能會因為美國總統大選而產生變數。中美去年在網際網路安全和追緝逃犯合作上達成重要成果,不過南海問題仍然是最大矛盾點所在,美軍聯同盟國的艦機駛近南海島嶼、抵近偵察今年還會持續。雖說中美也已經形成一套溝通應對機制,可是如果美軍行為越過底線,中方亦不會示弱。

放眼世界,隨著去年底亞投行的正式成立,今年應有一些動作,推動「一帶一路」構想逐步展開。而在全球形勢不穩之下,有唿聲稱中國應該加入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行動中,中國預料將會視乎當中的疆獨因素以及與中東國家的關係而審慎對待。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01/66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