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山西日薄西山?李克強要「拼命」了

近期中共總理李克強考察了山西,並親下礦井慰問挖煤工人,這引起了輿論關注。這是李克強2016年第一次外出考察,此行主要考察了太原鋼鐵集團、城市棚戶區以及焦煤集團等地。媒體稱,山西的經濟數據很不好,GDP增速倒數第二,80%的地方政府財政負成長,119個縣中有103個發不出財政工資。外界認為,李克強考察山西,並重點考察太原鋼鐵集團和煤礦,可能帶有鮮明的經濟目的。

不止是日薄西山

李克強考察山西的時候,山西正陷入改革開放以來最艱難的處境,山西省長李小鵬直言不諱的聲稱,「山西經濟正處於最困難的時期」。2014年,山西GDP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增速位居中國倒數第一。2015年,山西GDP僅增長2.7%,略高於排名倒數第一的遼寧。

有媒體依然聲稱,山西GDP數據造假。山西全省只有4個城市的經濟是正增長,其餘全部負成長。更能反映真實經濟狀況的是財政收入,2015年山西80%的地方財政出現負成長,朔州財政收入斷崖式下跌41%,呂梁財政收入下跌40%,長治財政收入減少33%。山西119個縣城中,已經有103個縣發不出財政工資。

山西的經濟處境不止是日薄西山,而是被攔腰斬了一刀,是斷崖式下跌。中國官媒解釋稱,山西經濟遭遇困境,除了煤炭、鋼鐵等行業的大環境不好外,某些地方官員的懈政怠政是原因之一。「打破了官商勾結的『黑經濟』,合法健康的新經濟模式還未建立,山西處於轉型的陣痛期」,官媒如此解釋說。

拿什麼來拯救山西?

山西無數個基礎設施項目停工爛尾,100多個縣財政發不出工資,失業大軍互相串聯找政府「要說法」,李克強此次督戰山西,能拿出什麼政策來拯救千瘡百孔的山西經濟?

分析李克強的救晉之策,需要從他的「行」和「言」兩方面入手。從行上看,李克強此行走訪了太鋼集團、山西焦煤集團等地。鋼鐵行業是中國經濟遭遇困境的集中體現點,鋼鐵產業占比大的河北、遼寧、山西等省,經濟都出現了問題。煤炭則是山西的「名片」,占山西GDP比例超過31%。

無論鋼鐵還是煤炭,都屬於典型的「供給側」行業。外界認為,李克強視察鋼鐵和煤炭企業,可能是實地了解這兩個行業的狀況,為進一步出台供給側的改革措施做準備。「供給側改革」中有加有減,減去的部分多是煤炭、鋼鐵、化纖等傳統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山西的支柱性行業。如果不做好完善的應對措施,「供給側改革」之後,山西經濟不僅難見起色,更可能雪上加霜。

李克強此次視察並未指出山西經濟的不良面,但其上一次視察山西時,已經完整的解釋過中央對山西的政策態度。李克強當時稱,發展山西經濟方法有三,一是產業轉型,經濟結構「由重轉輕」;二是發展清潔能源,提高非煤產業比重;三是加強棚戶區改造,推進城市化。外界認為,現在中央對山西的態度依舊未變,這三點可能是山西的發展方向。

遭受前後夾擊的中國經濟

山西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其本身就是中國經濟遭遇困境的標本,更主要的是因為研究山西的困境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正遭遇實體困境和金融風險的前後夾擊。實體經濟困境,表現為鋼鐵、煤炭、鋁材、木材等大宗商品行業普遍性虧損,像李克強視察的太原鋼鐵集團,2015年虧損約40億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53美元)。除此之外,工廠倒閉潮從東南蔓延到整個中國東部地區,真實失業人數呈快速增長,店鋪租金出現下降,房地產遭遇庫存危機,都是中國實體經濟陷入困境的表現。

2015年中國的股市血災,更給中國經濟沉重一擊。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高層曾提出要靠股市繁榮反哺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的戰略。《人民日報》在2015年4月發表文章,稱「4000點是A股牛市的開端」,「中國的潛力有目共睹」,「如果這(中國股市)都算泡沫,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資產才不算泡沫?」。《人民日報》的評論,鼓動了大批散民入市,坊間稱之為「炒股要聽黨的話」。

但最終中國股市最終遭遇血災,股市損失約20萬億人民幣,難以計數的中產家庭財富縮水。民間積累的財富遭遇損失,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深刻而隱蔽,其後果也許要過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顯現。而實體經濟山西表現的幾乎最差,山西能源股領跌股票市場,無論金融風險還是實體經濟的困難,山西都具有代表性。

李克強的「拼命」

有媒體稱,中國經濟遭遇困境非李克強的錯,但若挽救經濟不利,李克強則需要承擔責任。作為中國的總理,李克強對擺脫當前困境擁有著難以替代的義務。

李克強原本的經濟觀點,是不推出刺激性的政策,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靠大規模減少政府審批來刺激民間小微經濟增長。但面對來勢洶洶的經濟危機,外界認為李克強以柔克剛的經濟學難以發揮現時的效果。

以李克強為代表的中國高層後又提出「網際網路+」和「供給側改革」,企圖對中國經濟升級改造來促進發展。中國的網絡經濟雖突飈猛進,但依然以實體經濟為基石,「網際網路+」隔空瘙癢難起根本作用。「供給側改革」要削減過時供給,關停殭屍企業,增加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有利經濟,削減過時供給卻將讓山西、東北、河北等地雪上加霜,因為鋼鐵、煤炭、化纖等行業是所謂「過時供給」的集中地。

李克強視察山西的時候,有媒體爆料稱,中國「十三五」時期將投資3.8萬億人民幣修建鐵路,最終實際投資額有望超過4萬億人民幣。這僅僅是中國龐大的固定投資計劃的鐵路建設部分,評論稱中國固定投資額將在十三五期間達到創造歷史的高度。中國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稱,「中國若想實現年均增長6.5%的目標,必須加大投資」。

分析認為,中國重拾靠巨額投資刺激經濟的策略是無奈之舉。有媒體稱,經濟發展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保增長」成為十三五之後中國政府使用最頻繁的詞彙。李克強政府不斷調整經濟政策,新年過後調研山西,深入礦井棚戶區,為治好中國經濟之病也是「蠻拼的」。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雖遭遇困難,但中國政府擁有獨一無二的執行力,在不斷調整政策的過程中有可能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07/67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