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鍾南山: 中國醫院改革已走入死胡同

鍾南山指出,中國醫療投入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水平,甚至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醫院靠市場化營運,逐利性明顯,導致以藥養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加劇醫患矛盾。醫務人員利益受損,集體沉默,已從醫改的主力軍,被迫成為「阻力軍」。 ——為什麼鍾南山呼籲了這麼多年,沒人理睬?因為兲朝有一個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政黨。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鍾南山受訪時指出,中國公立醫院的改革正走向死胡同,醫務人員利益受損,集體沉默已從醫改的主力軍,被迫成為「阻力軍」。

鍾南山在「兩會」期間接受本報專訪時,呼籲由政府掏腰包為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提供合理的薪酬,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改善醫患關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他也建議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的投入由目前占GDP的5.5%增加到6.5%。「由政府負責全部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收入,約需要增加GDP的1%,這個投入是合理的。」

醫療投入比率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

他指出,中國醫療投入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水平,甚至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正是由於過去多年財政投入不足,中國醫院靠市場化營運,逐利性明顯,導致以藥養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加劇醫患矛盾。

以醫生收入為例說,中國大醫院醫生的收入只有兩成來自政府,其他八成是靠擴大病床、多看病人,增加檢查費等市場化途徑獲得。市場化壓力下,如何創收就成了醫院院長首要操心的問題。

鍾南山無奈地說:「中國的院長們碰在一起,考慮的是醫院的收入問題,而國外的院長碰到一起談論的是開展了什麼新技術,取得了什麼成就。」

而醫院的創收壓力就擠壓醫患之間必要的溝通,「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溝通極少,病人、醫生都不滿意,一開始就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上,只會導致醫患緊張愈演愈烈。」

此外,不少三級醫院熱衷於擴張,動機並非幫助居民就地解決疾病診治難題,而是為了與基層醫院競爭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增加收入。

在公立醫院財政不足、醫生收入缺乏吸引力的情況下,「今後誰來看病?」的問題也迫在眉睫。鍾南山說:「多米諾骨牌效應已開始顯現,現在是兒科醫生流失明顯,下一個將是產科、急診科。」

他解釋,由於公立醫院醫生的收入主要取決於所開出的藥物或檢查項目的多少,而兒科醫生開藥少、檢查手段少、工作量與壓力大,因此人才流失最為突出。

考醫分數線比考獸醫還少

他引述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對全國15000多家醫院的統計數據說,兒科醫生流失率高達11%,35歲以下的醫生流失率達到14%。

醫生數量流失驚人的另一結果,是醫學教育業越來越缺乏吸引力,醫學院也不得不降低收生門檻,

鍾南山痛心地說:「復旦、協和等知名醫學院入學分數線一再下降,河北省考醫分數線比考獸醫還少125分。」

他說:「中央反覆強調醫生是醫改的主力軍,但是到現在,在這樣錯誤的醫改政策下,醫務人員從主力軍變成阻力軍,完全沒有積極性,出現集體的沉默。」

說到這裡,這位即將邁入耄耋之年的院士言語鏗鏘有力,語氣有些激動。「我從醫這麼多年,還沒見過整個醫務界像現在這樣消沉!」

鍾南山強調,醫改的核心是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從政府那裡拿錢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大鍋飯,但實際上解除了以藥補醫,分解收費,不必要的檢查、藥物等等,這些不合理收費都是有意無意來自這個引導。」

他進一步闡明,真正的公立醫院並非一些人所認為的,僅僅為解決弱勢群體、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需求。公立大醫院還需要解決疑難雜症,也要做科研,引領國家醫學的發展,培養基層醫護人員,而這些都不應與收入掛鈎,需要政府的投入。

他質問:「如果中國的公立醫院一心想著掙錢,中國的醫學事業還怎麼發展?」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聯合早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319/71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