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親掌軍民融合發展委 權力整合新平台

作者:

長期以來作為國家權力柱石之一,軍隊占有大量資源,而「軍」字又是最好的保護傘。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與十八大之後成立的中央深改小組、網信小組、國安委等一樣,屬於最高領導人領銜的頂層機構,軍民融合被置於前所未有的地位。此機構的成立頗令外界費解,因為由最高領導人親自執掌,要麼是改革、財經、對台、國安這些事關國家大局的傳統重大事務,要麼是網安和資訊化這樣已經高度嵌入各領域各行業的特殊工作。而與這些相比較,軍民融合似乎是分量不夠。

實際上這一機構的成立,有著現實與長遠的多重考慮,亦與近兩年的反腐、治黨、治軍、人事布局等多項工作有關聯。軍民融合,即軍用與民用的相互融通合作,不僅是狹義的經濟、技術領域,而是廣泛涉及國家方方面面,涉及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共用,包括交通運輸、科技教育、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就業安置等。

長期以來,作為國家權力柱石之一,軍隊占有大量資源。在這幾年的軍隊反腐中,武警系統與後勤系統成為重災區。而二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與掌握土地、房產、物資等資源,且與地方聯繫密切。而「軍」字又是最好的保護傘,一旦貼上軍用標籤,各監管部門都避而遠之。尤其在房地產市場一路飆升的情況下,土地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從原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到郭伯雄之子、浙江省軍區副政委郭正鋼,都曾大量倒賣或尋租軍用土地資源,謀取暴利。一方面是民用資源不足,一方面是軍用資源挪用或廢置。這是軍民雙軌制的一個縮影。在國企、基建、科研等方面,亦存在軍民各搞一套、互不溝通的相似情況。

在本輪軍改之中,裁軍30萬的重任需要大量崗位安置轉業或退役官兵。這已經是掣肘軍改順利進行的最大障礙,這些工作同樣需要一個聯結黨政軍3大系統的協調機構來推進。過往,在中央部委及地方方面,設有相關職能機構和機制安排。譬如,國家發改委新設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司,工信部設有軍民結合推進司;地方層面,慣例由省委書記兼任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省長兼任省國防委員會主任;軍隊層面,軍改後新設的軍委國防動員部接管省軍區系統,是軍方推進軍民融合的機構,而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民融合局,則負責軍民融合政策規劃設計。

這些單位之間有著鬆散的聯繫,決策力及執行力均顯不足。軍民融合委的成立,則將以一個實體化機構,實現權力大整合。由於軍民融合委向政治局負責,屬於黨的機構,此舉更可將原本政府系統的軍民融合職能,集中收納到黨務系統,強化黨管一切。

在中國的國企系統中,軍工企業是地位最高的一個群體。53家副部級央企中,排在前11位的都是核工業、航太、兵器、船舶、航空、電子等軍工巨頭。由於國家的特殊支援,軍工企業最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取得不少技術突破,但存在著民用轉化不足、體制機制滯後等弊端。在國企改革中,軍工企業改革已被列為重頭。十八大之後,「軍工系」高官異軍突起,成為政壇一直特殊的重頭力量,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包括現任重慶市長張國清、廣東省長馬興瑞、遼寧省長陳求發、湖南省長許達哲、河北省長張慶偉等5位省級行政首長出身軍工企業,占到全國總數六分之一。

另外,如浙江省委副書記袁家軍、遼寧省常務副省長譚作鈞、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樊友山等「軍工系」官員前景亦被看好。如此密集的人事布局,突出顯示了習近平推進軍民融合的意圖,即藉助這些官員在軍工領域的資源人脈,推動與地方及民企的布局。中央軍民融合委員會成立後,可以預計將進一步帶動省級層面相關工作展開。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203/87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