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這門傳承了3000年的技藝 全國只有三個人會 86年的他是其一 連奔馳都找上門合作

左丘葉雕

一個人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更早的時候,就遇到了畢生所愛。

左丘葉雕

86年的劉政,如今時常被媒體找上門。

有一個好愛人,能讓自己越變越好,有一個痴迷的愛好,更會讓自己不經意間,就變得閃閃發光。

天生與藝術為伍的劉政,擁有好愛人,也擁有痴迷的愛好。

那一手將隨處可見的樹葉,變魔術一樣「雕」出各種或寫意、或寫實畫面的手藝,讓眾人驚嘆不已,更讓媒體蜂擁而至。

葉雕,顧名思義就是在葉子上雕刻。它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相傳,周成王與弟弟叔虞一起玩耍時,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送給了弟弟,並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

攝政王周公旦聽說這件事,就去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開玩笑,周公聽後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

最後周成王不得不把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里的唐地,作為封地封賜給叔虞。

這可能是葉雕技藝最早的發源,但這門技藝在歷史的長河中,卻沒有如剪紙那樣被歷朝歷代人熟知,至今更是知之者甚少,而能將葉雕做的形神兼備者,全國不超過三人,劉政便是其一。

劉政出生於河南省太康縣一個葉雕藝人之家,從小就聽爺爺講「剪桐封弟」的故事,看爺爺做葉雕。

或許是家族基因遺傳,他自小對設計痴迷甚深。上大學後學習了建築設計,這是他心中設計領域的最高境界,是理性與感性的最完美結合,也為日後重新拾起葉雕,打定了基礎。

從煙臺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後,他就回到了鄭州,進入設計院,從事建築設計。

兩年過去了,建築設計工作穩定、收入高,但每天面對的,卻不是他眼中真正的設計。

每天在客戶的要求下,做模擬圖或者畫施工圖,做出來的東西,往往並不是出自本心。倒不如就此放手。

從設計院辭職,不出意料地成為家裡的風暴。老一輩的父母眼中,追求穩定工作、和諧婚姻,一輩子只為活而活。可劉政這個85後,想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活。

見到他之前,了解他之前,若聽到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難免覺得空泛。見了之後才發現,很多事情,本就是價值體現,做了,價值就活了,不做,價值就還塵封著。

正如一片普普通通的樹葉,誰曾想有一天,它不再只做護花的春泥,還可以是夢想的畫布,歷史的記錄。雖然葉雕是學自爺爺,但爺爺做的葉雕缺少藝術設計,葉子也只能保存一個小時。

辭職之後,為了尋回並創新兒時所學的葉雕手藝,劉政開始了自我放逐的兩年,四處走訪學習葉雕技法,搜集葉雕資料。

2015年底,第一片完整的葉雕作品終於被他摸索成功,與葉雕相依相伴的旅途,就此開始。

他給葉雕取名為左丘葉雕,寓意要像寫《春秋左氏傳》的左丘明那樣,即便再艱難,甚至失明,也要堅持把葉雕技藝做下去。

技術復原成功的同時,劉政還做了各種技術突破。首先是將可做葉雕的樹葉類型範圍,從古老單調的桂花樹葉,拓寬至六七種,包括法桐葉、楓葉、菩提葉、玉蘭葉、香樟樹葉、女貞樹葉等。

這些樹葉無不具有一樣的特點:葉脈呈網狀結構,細密結實,葉肉呈粉末狀,易於剝離。

在呈現效果上,他對葉子進行了前後上色處理,讓葉雕的呈現效果變得多樣化。在保存上,又通過特殊工藝,使得葉雕能夠長久保存,不褪色,不變形。

做葉雕的過程,首先是選擇樹葉,不同的樹葉季節性不一樣,春夏秋冬各有其適合的樹葉,還必須完整、沒有任何瑕疵,不能有任何裂紋、孔洞。

經過三四天的浸泡、清洗,保證樹葉上面,沒有任何雜質存留。

接下來進入蒸煮環節,蒸煮過後便是雕刻。由於每片葉子結構的細微不同,蒸煮和雕刻,都是要多次反覆重複的步驟。

正常情況下,需要反覆十來次,蒸煮時間不一樣,樹葉小、嫩,就快一點,大、老就慢一點。

雕刻完後,需要再清洗、浸泡,然後高溫脫水,進入最終的染色階段。

每一片葉雕作品,在經過高溫煮、顏料染、刷子剝等五六十道工序之後,薄如蟬翼,柔軟如布,不腐不爛,可存百年。

劉政的作品裡,最複雜的得三四個月,如《遠山》,平常做最少也得半個月,工序太多,走下來至少得半個月。

工序里最難的是葉脈葉肉剝離,雕刻、染色都是自己做,染料也要自己調配。將水粉水彩和各種化工染料一起調配,全部自己摸索,一點一點嘗試。

《水墨船家》是劉政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愛設計的人,大抵心中都有份詩和遠方吧。

他的作品中,常帶著山水恣意、寧靜灑脫的意味,或有童孩嬉戲。或有小鹿歡快地,奔跑在山林里。

 

2015年,左丘葉雕被列為鄭州市金水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喜歡葉雕慕名而來。奔馳集團北京部,為了給即將返回德國的高層領導,送上所愛,便找到了劉政。

其實在此之前,劉政被邀去北京理工大學講課,也是由奔馳贊助。劉政最終將奔馳北京辦公部,雕刻在了一葉之上,被這位奔馳高層帶往異國他鄉。

朋友私人訂製的《一帆風順圖》,是他首次嘗試在樹葉上雕字,30片樹葉才出一幅成品。

為了讓更多人接觸葉雕、喜愛葉雕,劉政創作了工藝相對簡單的葉脈畫、葉脈書籤、樹葉掛墜、樹葉手串、樹葉手機殼、樹葉標本等。

還自辦展覽,創辦葉雕網站,系統而具體的介紹葉雕文化。

劉政心懷更廣。左丘葉雕在最開始的兩年裡,全部投入都是他早期做建築設計時的積蓄,直到去年才稍有好轉。

他知道像自己一樣的手藝人,在河南還有很多,他們都面臨著一個窘境:即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果不主動走出去,很難靠手藝滿足溫飽,更別說傳承。

而目前非遺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一線城市乃至國外友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或好奇,或欣賞,或感念,但無一例外,大眾對非遺的興趣已被勾起來。

劉政發起成立了河南非遺文創聯盟。聯合起手藝人抱團發展,摒棄過去埋頭自家,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觀念,與其他手藝人交流、切磋,才是對非遺項目傳承發展的正途。

在這個聯盟里,已經有六十五個項目,七八十個傳統手藝人。

包括刺繡、剪紙、糖畫、手工風箏、拓片、扎染等眾多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

為讓手藝人能憑手藝吃飯,為讓葉雕被更多人所知,劉政一直在拼盡全力。

不論這力氣是綿薄,還是磅礴,這樣「用力」的舉動,都讓人感慨:有人去做了,未來便有希望。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騰訊旅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19/91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