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這個美國家族富了六代依舊輝煌

日前,美國億萬富豪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去世,享年101歲。

戴維·洛克菲勒一生經歷傳奇,出身的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響噹噹的豪門,他是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出色能幹的一個。

他的事業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銀行第六位的曼哈頓銀行上。他任該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以後,使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資產淨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戴維·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是美孚石油公司聯合創始人,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

從最早的美孚石油公司,到後來的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翻開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

洛克菲勒家族族譜

「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家庭富裕之後,教育孩子變得更難。

但約翰·D·洛克菲勒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位充滿智慧的創造者,還是一位慈祥、教子有方的父親。他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習性。

在今天,經歷了人類歷史100多年的洗禮,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破除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將家族的輝煌與成功延續至今,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戴維·洛克菲勒出生時,他家雖已有億萬財產,可孩子們每周只能得到很少的零用錢,同時每人還必須準備一個小帳本,按父親的要求將很少的零用錢的使用去向登記在上面,經檢查後,如果使用合理,還能得到獎勵。

孩子們得到的零用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十一二歲時,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歲時,每周能得到兩美元左右。因此戴維·洛克菲勒長大後離開家時,已擁有許多帳本。戴維·洛克菲勒的父親為了教育孩子從小懂得金錢的價值,故意將孩子們處於經濟壓力之下。

戴維·洛克菲勒有一位大學同學,是位大手大腳花錢的富家子弟,甚至可以在開口索要之前就能獲得他想要的東西。可戴維·洛克菲勒說:「他是我認識的最不幸的人,他結了三次婚,換了數次工作,永遠也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

從約翰·D·洛克菲勒留給子孫的教誨中,可以瞥見這個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不僅僅關乎如何賺錢,更重要的是,讓子孫後代思考應該怎樣活。

起點不決定終點

人生不是百米衝刺的短跑,而是艱難漫長的馬拉松。起點可能影響終點,但不能決定終點。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走好人生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世間沒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願意走向成功的人。

好運氣靠策劃獲得

沒有目標的人生只會讓人停留在原地。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會讓人變得慵懶、茫然。一個人要走向成功。要給自己一個輝煌的人生,那麼他首先就要好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實踐比空想要有價值得多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的人卻很少。如果一個人總是認為應該在一切就緒後再行動,那他永遠成不了大事。有機會不去行動,就永遠不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人生不在於想了什麼,而在於做了什麼。

即使輸了,也要輸得光明磊落

作為一個人,當他以真實、誠懇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周圍的人際關係時,他就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從而與他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作為一個企業,當它樹立起誠實、可信的品牌形象時。市場就會接受它的產品。因此,不論是創業還是做人,要想贏得別人的理解、信賴和支持,唯有保持光明磊落的品行。

奉行節儉

節儉是洛克菲勒家族創造財富神話的重要基石。

家族節儉的因子來源於約翰·D·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這位勤儉持家的女性。

在母親的薰陶下,洛克菲勒從小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從不向母親索要零花錢的他,在12歲的時卻攢了24.7美元的「私房錢」,這筆錢在當時相當於一個五口之家半月的生活開支。阿萊扎還交給了洛克菲勒另一個節儉的秘訣:該花的一分不能少,不該花的每一分都要讓它待在能產生效益的地方。在母親的引導下,洛克菲勒將這筆錢中的8.2美元從市場上購買了小雞仔餵養,最後賺回12美元。

老洛克菲勒一生生活節儉,同樣也如此要求子女。洛克菲勒的妻子蘿拉帶著孩子們住在遠離繁華紐約的村莊,儘管出生大富之家,洛克菲勒的孩子們從小生活並不富有。小洛克菲勒在8歲前還穿姐姐們換下的裙子,10歲前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有錢人」。老洛克菲勒到小洛克菲勒公司查帳時,發現一筆巨額的交際支出,他質問小洛克菲勒,並教育他「做浪費金錢奢侈豪華的愚人之舉則極不可取。如果過於浪費地使用,還是會被人視為傻瓜,誰也不想跟這種人繼續做買賣。」

富人職責是授人以漁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傳統與慈善教育同樣可以追溯到老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阿萊扎是一位虔誠的浸會教徒,常常教育她的孩子按基督教義行事。她一生捐出了自己10%的收入資助教會及與教會相關的活動,還要求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做。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基因來源於這位偉大母親的教誨與感染。

老洛克菲勒提倡創富,但他深信富人只是財富的託管者。巨大的財富意味著巨大的責任。他認為只有投身公益事業、造福社會才能使富人的財富實現真正的價值。他寫信告誡小洛克菲勒,必須小心處理所擁有的一切,在任何時候都不該肆意花錢,並正確地運用財富造福眾人。這樣,財富才能成為幸福之源。

慈善是富人的責任,但在約翰·D·洛克菲勒看來,這種責任不是直接資助金錢,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因為,「給人帶來傷害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錢」。

為此,老洛克菲勒給兒子寫信,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小洛克菲勒,資助金錢的慈善方式會使一個窮人喪失自我能力、喪失尊嚴,最終成為懶漢,而富人就是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富人應該通過幫助窮人提高謀生能力、向其提供成長的工具來造福大眾。

家族傳承的責任

從老洛克菲勒開始,家族本身的傳承一直深受重視。家族的延續是培養對待財富的態度、勤奮、節約的品質的最終目標之一。

老洛克菲勒知道富裕家庭孩子受到的誘惑比普通人家孩子更多,富人家庭的財富敗起來也更快。在他看來,無論是家族的創業者還是家族守業者,要想擁有巨大財富且保持其總量不縮水,都必須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1939年前落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已經成為紐約和美國的象徵

洛克菲勒前兩代都有意識地培養後代們這種責任感。青春期的尼爾森和勞倫斯每天出入於上層社會的宴會社交活動,這讓老小洛克菲勒都很生氣。一次,二人宿醉未歸被老洛克菲勒抓住現行,惹得老洛克菲勒十分生氣,取消了二人連續7個星期的零花錢,最後只能通過為爺爺工作來賺取。兩人在勞動中從相互埋怨和推卸責任一步步走到了通力合作,最終在爺爺的教育下意識到了自己所承載的家族使命和自己肩上的擔子,成為了合格的財富管理者與傳承者。

家族長輩們通過代代相傳的、嚴格的財富與慈善教育以及對孩子的磨練與考驗,讓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財富觀念、獨立意識與堅強意志。

這張拍攝於2008年5月的照片是洛克菲勒家族到場人數最全的一張全家福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今天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裡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地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這裡是美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506/92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