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為什麼法國女人一般都不買名牌包?

作者:
想進入上流社會,首先要得到圈中人的認同。你有錢?我們這裡人人都有錢。除了錢,你還有什麼?上流社會不是用來塞的。想削尖頭擠進去的人,往往都成了晚會上必不可少的笑柄。

和幾個法國媽媽一起喝咖啡。

大家還沒坐穩呢,S太太開始有聲有色講,他先生法國出差回來,箱子丟了。

國際航班箱子丟了,常事。找到了送到家,也就算了。

可是這一次丟了的那個箱子裡面,有一塊新買的卡地亞腕錶。

雖然是沒鑽,卡地亞家裡最便宜的那種,但是數字後面也有好幾個零。

這個急,這個氣,和航空公司這一頓理論,終於在十幾個小時後,箱子和表都完璧歸趙。

M太太說,「你先生也忒大意了,這麼貴的東西放箱子裡託運。」

S太太說:「箱子裡還有兩塊愛馬仕的絲巾和一個LV的包,都是幫中國同事帶的。」

那邊T太太搶答,「我家那個上次出差帶回來一箱子名牌包。唯一個沒牌子的,是我的。我媽村子裡面的皮匠,照我原來那個斷了帶子的包重做的。」

一群在中國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在上海市中心整棟老洋房的花園裡面,端著咖啡,唏噓一片。

羨慕嫉妒恨,太土豪了,這些中國人。

口水擦乾淨之後,S太太想想不對,又說:「買卡地亞表的是我先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八千不到。她先生也在我們公司,工資也就一萬多,還有一個六歲的孩子。你說,買卡地亞的錢哪裡來的?」

T太太趕快附和說,「對呀。看看上海滿街的名牌,再看看中國員工的工資,錢是自己印出來的麼?

每次遇到中國疑難問題的時候,她們就會想到我。一齊扭頭看著我問,「Lulu,你們中國人的錢哪裡來的?」

長期和這群善於思考的太太們混,我的太極推手練的還不錯。

我呷了一口咖啡,悠悠地說,「不就是一個包,一塊表嗎?與其問中國人為什麼有錢買,我想問,你們為什麼不買呢?」

這也是一個我一直想問的問題。

我認識很多法國女人,可是沒有哪個有名牌包。

在巴黎的時候,我住在La Defense,是全法國最集中的大公司金融區,背著名牌包來上班的女人,少之又少。

就算是在國內,隨便找個外國人聚集的地方,我敢打賭,背著看的出牌子的外國女人的比例和中國女人沒法比。

先生被公司派到中國,帶著上國際學校的孩子,還有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們,我敢對天保證,不是錢的問題。

M太太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名牌包那麼貴?我買不起。」

「貴?LV就幾百歐元,香奈爾,迪奧也不過兩三千歐,就是愛馬仕的birkin,也不過一兩萬。

國慶節,聖誕節,過年,清明節,復活節,五一節,端午節,你有一個別去旅遊,買個新款迪奧綽綽有餘呀。」

「那怎麼能比?買個包和全家去旅遊?」M太太說。

T太太又插話:「哎,可是Jane.birkin和愛馬仕有什麼關係?愛馬仕用她的名字出了一款包嗎?」

我捂著眼睛搖著頭說,「你確認你是法國人嗎?」

那邊S太太說,「不是我買不起一隻迪奧的包。問題是,如果我背了一隻迪奧的包,我怎麼能穿Zara的衣服?至少也要穿Lavin的連衣裙,配Christian Louboutin的紅底鞋,帶Chaumet的珠寶……」

T太太接著說,「既然這樣,出門怎麼能坐別克商務?要Citroën C6,司機要穿制服,外加鐵塔一樣的保鏢。」

M太太也接話,「既然這樣,我怎麼能住在只有三間臥室的上海呢?我要住在巴黎六區石頭房子的頂樓,六個臥室,每間都用巴黎鐵塔做背景。」

「等等等,」我大喊,「我們不是在討論買一個包的問題嗎」?

「不是」,她們一起拼命地搖著頭,「有什麼比背著小香,去擠地鐵更讓人心酸的事情呢?」

我不同意,「東西可以一樣一樣的買。背著小香去擠公車,至少你已經有小香啊。」

她們一起搖頭說:「Lulu,不是這樣的。我們不是買不起那一個包,我們是買不起和那個包等值的全套東西。我們也不想打腫臉,硬塞進那個不屬於我們的階級。」

這時候阿姨端出來新烤好的蘋果杏仁蛋撻。我們一人吃了一小塊。

她們回過神來,一起衝著我喊,「那你呢?你為什麼不買名牌包?」

一口蛋撻卡在喉嚨裡面,我囫圇著咽下去,喘了一口氣,「我?我也買不起。」

如果我背著小香帶著卡地亞圍著愛馬仕,那我肯定也不會在這裡喝咖啡。

志同才能道合,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是錢之後的問題。

所以我和我的法國妞兒們,都不是熱衷名牌的女人。

我最名牌的包是大媽買菜的Coach,在美國Outlets買的。因為亞洲臉,走到門口被導購拖進店去了。打了不知道多少折,再加折上折,真心便宜,腦袋一熱就買了幾個。

我不買名牌包,還因為我是一貫粗心的人。萬一包髒了,劃傷了,或者乾脆丟了,背著反而等於背了個負擔。

如果我有一筆可以消遣的小錢,我會優先選擇全家去旅遊;添置家裡用得到的東西;讓阿姨每天多做幾個小時,給我騰出一些自己的時間。

好吧,就算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要懂得犒勞自己。我會在我買熟了的牌子裡面,從上到下的煥然一新;或者去深潛,去滑雪,去跳傘,做一點一直想去但是一直沒有去的事情。

所以來來去去,我從來沒有省下一筆買名牌包的錢。

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區別不是國家GDP,而是人均GDP,還有整個社會綜合發展水平。兩者都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階段滿地土豪的海灣產油國,還算不進已開發國家裡面去的原因。

所謂的社會綜合發展水平,有各種評決標准。其中一個具體表現,是否有穩定龐大並且持續增長的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是一個看起來明確,其實模糊的概念。根據國家,時代,社會指數以及每個人自身的解讀,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定義。

不過中產階級有一些必需的條件:有車、有房、有存款、有退休金、有社會保險、有能力送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要交稅,交稅的數目有點心疼。

而且有自己獨立的文化意識、價值觀、生活方式,在持續積累財富的同時,並不把鯉魚躍龍門,擠進上層階級作為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只有「富人」和「窮人」的開發中國家裡面,當然也存在一些收入中等的人,但是尚未形成階級。

所以在開發中國家生活的人們以為,只要甩離了貧困,就可以進入所謂的「上流富人」階層。於是人人把擠進上流社會作為自己的人生夢想。

整個西方,從十八世界發明了蒸汽機之後,陸續開展工業革命,至今已經兩百多年了。

以至於昔年的那些土豪暴發戶們,都有足夠的時間,從從容容幾代傳承變成了彬彬有禮的貴族。

想進入上流社會,首先要得到圈中人的認同。

你有錢?我們這裡人人都有錢。除了錢,你還有什麼?

上流社會不是用來塞的。想削尖頭擠進去的人,往往都成了晚會上必不可少的笑柄。

參加了幾個聚會,拍了兩張照片,混個臉熟,那隻叫認識,不是認同。

莎士比亞幾百年前就說啦:一夜就可以造就一個暴發戶,三代才能培養出一個貴族。像被人捅,先去洗心革面,一代不行,再過兩代,總會行。

(One night,we can build a nouveau riche, three generations to cultivate an aristocart.)

像被認同,先去洗心革面,一代不行,再過兩代,總會行。

所以對於長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接受中產階級教育,形成中產階級思考體系和價值認知的歐洲的廣大中產階級來說,他們並不過分追求進入上流社會。

背著和自己身份不符合的名牌包,不是在給自己增面子,反而是在給自己掉價兒。

那個價值明確的包包,變成了愚蠢昭然的一個笑柄:背個迪奧就可以混進入上層階級?呵呵,她有幾兩,她自己不知道,咱們大家還不知道麼?

人,尤其女人為什麼熱衷於名牌包?

這個問題每次說,每次吵,糾纏不休。

迄今聽起來最有力的原因是:「名牌,我就愛品質」。

一個在LVMH做到很高層的朋友給我講過,今天的奢侈品,最大的成本消耗其實是廣告。

說到真正的商品成本,香水最花成本的其實是香水瓶,唇膏最花成本的其實是唇膏管。

幾萬塊的東西質量的確比幾百塊的淘寶貨好,但是名牌總是屬於性價異常不成比例的那一種。

各個奢侈品公司自己也說,顧客選擇我們的產品,看中的是品牌故事,品牌價值,品牌形象。

在這場買賣中間,商品本身,到成了一個次要問題。

追求名牌的人,買的是那個牌而不是包。

愛買名牌包的可不僅僅是中國人,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的富人階層,俄國新貴,有石油的阿拉伯國家,還有非洲的有錢人,都對奢侈品趨之若鶩,愛不離手。

不過我們人多力量大,經過國產土豪們的努力,2015年據說全球百分之六十四的奢侈品都被中國人買回來了。真是可喜可賀,再上標杆。

中國人自古就愛面子,最近又很拜金。

背著名牌包走在路上,對人對己都是一種心裡暗示:

看我買的起名牌包,我付得起上流的待遇,我有更好的生活,我是個有價值的女人。

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思想變化:自信,自愛,滿足,被尊重,可炫耀,被嫉妒……

中國女人被壓迫幾千年了,我們需要一個讓別人看得到的參照物幫助自己確定坐標,來表明自己的價值。

所謂的身份、地位、能力、愛……都是一些抽象的無法準確衡量的東西。可是錢卻是一串清晰的數字。寫下來,一目了然。

雖然我不買名牌包,但是我可以理解為什么女人們想買名牌包。

不過呢,無論是包,是表,還是高級定製,奢侈品再精緻也僅僅是個物件。

在人生中,重要的不是你穿了誰,帶了誰,背著誰,重要的是你是誰。

能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終究還是自己,而不是身上的某個Logo。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盧璐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606/94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