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全球最大內戰 打了1400年!現在還沒完

什葉派、遜尼派教徒分布示意圖(藍色表示什葉,綠色表示遜尼)

看中東新聞時,大家經常會看到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那麼,這場矛盾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根據伊斯蘭教史,伊斯蘭之所以會分裂成什葉、遜尼兩大教派,最初的源頭,是創教先知穆罕默德死後的阿拉伯帝國最高權力爭奪。

公元6、7世紀時,西方的東羅馬帝國,與西亞的薩珊波斯帝國,在中東大大出手,戰亂前後延續百年。長時間的遍地狼煙,阻斷了傳統的東西方商業幹道。無奈之下,中世紀國際商人們只能避開二者交火的主要戰場——兩河流域、,將紅海沿岸低地這塊地處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的狹長地帶開闢出來,作為臨時性的變通商道。

靠著這種商業的滋養,紅海沿岸低地由一片荒涼偏遠的不毛之地,一躍成為中東商業貿易的必經幹道,進而發展出繁榮富庶的商業文明體系。而商業天生的連接功能跟流通屬性,使得紅海沿岸低地原先的那些阿拉伯零散小部落們,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越來越強的政治整合需求,並最終在整合開創出在威震後世,極大影響人類歷史的阿拉伯帝國,以及伊斯蘭教。

不過,伊斯蘭教倒也罷了,這個基於共同商業利益整合而成的阿拉伯帝國,有著先天性的缺陷。

不錯,政治整合,可以打破阻礙商業貿易進行的區域間政治藩籬,並將阿拉伯各部落捏成一個拳頭齊心對外,為本民族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但是,這個多部落整合而成的阿拉伯帝國要想長久,那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帝國政治體系中,必須只有一個絕對政治權威。

可早期的阿拉伯帝國,其內部卻存在著兩股分庭抗禮的政治勢力:紮根麥加的倭馬亞家族,和源自麥加,但在麥地那發家的哈希姆家族。

倭馬亞家族是麥加的名門望族,家族繁衍日久,在麥加甚至當時的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極具威望。

不過哈西姆家族也不是吃素的。雖然在世俗威望和力量方面,哈西姆比倭馬亞家族差了一些,可它們卻有一個倭馬亞家族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優勢: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乃哈希姆家族之人!

隨著伊斯蘭教勢力的繁衍,哈西姆家族也是威望日增,這免不了讓倭馬亞家族大受威脅。為避免自家勢力被壓制,倭馬亞家族在伊斯蘭教創立後不久便出手打擊,逼得穆罕默德在麥加站不住腳,只好跑去麥地那,在那裡確立了伊斯蘭統治。

麥地那也是紅海沿岸低地的一大名城,但地位和影響力比起麥加,還是差了許多。而麥加的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傳統貴族,其實力更是遠在剛成立的伊斯蘭教之上。按照正常邏輯,兩強相爭之下,穆罕穆德與其之伊斯蘭勢力,極有可能遭到麥加世俗貴族們的剿殺。

但伊斯蘭與穆罕默德卻避開了這一劫。而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還得感謝當時的時勢不過特殊的時代環境,使穆罕穆德與伊斯蘭教得逃此難。

前文中說了,紅海沿岸低地因商業而興,商業天然的流通與連接屬性,意味著阿拉伯人想最大程度的賺取商業利益,就得儘可能多的掃清影響商業流通的各式政治壁壘——說的再直接點,即終結阿拉伯人內部的部落割據,相互攻伐的內訌,政治上整合統一。

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深意的讀者,想必明白:意識形態的同一性,是政治大一統的一個基礎保障。商業利益對阿拉伯世界的極端重要性,又決定了支撐阿拉伯世界的意識形態紐帶,一定要與商業文明發展需求相匹配——這就跟支撐傳統華夏文明的儒家體系,必須與小農經濟模式高度契合是同一邏輯。

穆罕默德捕捉到了這個風口,打造出跟商業精神完美契合的伊斯蘭教,所以很快就獲得民眾的廣泛認可,影響力不斷擴散。隨著一個又一個阿拉伯部落的皈依,伊斯蘭教勢不可擋,成為阿拉伯族群中的頭號宗教體系。

按理說,這時候的伊斯蘭教大可一鼓作氣,壓倒倭馬亞家族,在世俗層面也建立起絕對統治。

但倭馬亞們畢竟是底蘊深厚,儘管不具備意識形態影響力,但在世俗領域,他們的能量非凡。甚至,穆罕默德的穆斯林信徒中,就有不少是出身麥加貴族(穆罕默德四大信徒之一,之後的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的奧斯曼·本·阿凡,便是倭馬亞家族的成員)。這種情況下,倘若伊斯蘭教與倭馬亞家族貿然決裂,最後是勝是負且不說,伊斯蘭自家內部就得後院起火。

意識形態權力與世俗權力互相制衡,這種情況下,妥協自然就成為最理智的選擇。何況從長遠看,二者的媾和,也符合阿拉伯的整體利益。當時薩珊波斯與東羅馬已經鬥的是兩敗俱傷,如果先前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各部在這時候整合為一體,齊心對外,很有可能會坐收漁翁之利。進而奪取中東!

這個誘惑太大了!紅海沿岸低地偏遠狹小,阿拉伯沙漠更不用說,直接就是不毛之地。而中東的敘利亞、兩河流域流域、波斯高原,這些地方算得上是富得流油!何況,這些地方是東西方傳統商路,紅海沿岸低地僅僅是個備胎。如果不趁機去征服這些中東核心區,等到薩珊波斯和東羅馬博弈結束,那隨著傳統商業幹道恢復,紅海沿岸低地免不了被商人拋棄。果真如此,剛剛靠著商業滋潤過上好日子的阿拉伯人,很快就會重回貧困。

基於這種邏輯,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麥加世俗貴族,選擇了集體皈依伊斯蘭教,二者融合之下,阿拉伯民族力量實力大漲,開始積極對外擴張。

不過,這種和衷共濟背後也暗藏隱患。具體而言,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世俗勢力,在軍事、經濟等領域優勢明顯,而先知穆罕默德則作為最高精神領袖,掌握道統權威。

這似乎相當於中國太平天國早期,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權力格局。太平天國興兵之初,洪楊為了打江山,做大蛋糕,還能夠同心協力,一致對外;但隨著定都天京,國家格局初定,兩大核心之間的衝突就迅速升級,並在極端時間內激化到不可調和——這就是天京內亂。一場殺戮下來,作為天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先下手為強,將擁有世俗權力的東王楊秀清徹底清除。

但太平天國的這種鬧劇,並未在阿拉伯帝國身上發生。因為帝國成立後沒幾年,先知穆罕默德便離世而去。

當然,穆罕默德雖逝,可哈西姆家族還在。靠著伊斯蘭崛起的東風,哈西姆家族已是阿拉伯帝國權力體系內的第二大世家。它的族長與繼承人(),就是穆罕默德的侄兒兼女婿——阿里。

不過,哈希姆家族雖然塵世崛起,但比起百年老店倭馬亞家族依然底蘊不足。如果穆罕默德活的更久些,靠著他的庇蔭,沒準哈西姆家族還真有可能壓過倭馬亞。但穆罕默德的逝世,使得哈西姆家族喪失了自己的最大力量來源。

儘管哈希姆家族貴為聖裔,但這並不意味著繼承族長之位的阿里,便可繼承穆罕默德的所有遺產。因為穆罕默德他主要是一個精神層面,而不是世俗層面領袖,其之權力威望,是構建在其作為伊斯蘭教」先知「地位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如果阿里要繼承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教體系中的地位,那他就也得成為「先知」。

只不過,這個「先知」身份,阿里他壓根就不可能繼承。因為遵照伊斯蘭教的教義,穆罕默德乃至該教二十五位先知中的最後一個——而其它的24位,皆屬於神話人物,並不存在於凡世。

這就直接斬斷了阿里繼承「先知」身份的理論可能性。既然不能成為「先知」,阿里當然就不可能獲得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教體系下的權力和威望。

沒有「先知」光環,那就算阿里和哈西姆家族貴為「聖裔」,教徒們在法理上,也並沒有聽命於其之宗教義務。而在世俗領域,倭馬亞家族的力量又強於哈希姆家族。這種結果下,倭馬亞家族不僅不可能臣服於阿里,還反倒要趁這個機會,將哈西姆家族這個最大競爭對手剷除。

決裂於公元657年爆發。時任敘利亞總督,倭馬亞家族成員穆阿維葉發動叛亂,鋒芒所致,正是已繼任第四任哈里發的阿里。4年之後,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維葉奪取最終勝利,並開創了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族制王朝——倭馬亞王朝。

但是,雖說哈西姆家族敗北,但並未就此從歷史上消失。作為聖裔家族和曾經的阿拉伯第二豪門,哈西姆家族依然在伊斯蘭世界享有巨大威望,並獲得許多穆斯林的尊崇和認可。由此為發端,伊斯蘭教也一分為二,分為尊奉哈西姆家族的什葉派(少數派)和尊奉倭馬亞家族的遜尼派(多數派)。

遜尼、什葉兩大教派的千年恩怨情仇由此展開。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中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21/96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