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律文: 兩項數據揭示香港衰落真正原因

作者:

香港回歸二十年來,整體上出現了持續的衰落,有人將此歸因於大陸的對外開放使香港失去了作為大陸轉口貿易中心的地位。然而,失去轉口貿易的機會遠不足以解釋香港如此程度的衰落。二○一五年至二○一六年有關香港的兩項數據,揭示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失去轉口貿易非香港衰落主因

香港的經濟起飛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從一九七○至一九八○十年間,香港的經濟規模增加七倍,並因此與韓國、台灣、新加坡並稱為「亞洲四小龍」。而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是七十年代末才開始,利用香港進行大規模轉口貿易是八十年代之後才開始的,此時香港經濟已經高速發展了十幾年。可見,轉口貿易既非香港經濟起飛的原因,也非香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僅僅失去轉口貿易的機會,不足以解釋香港近二十年來如此程度的衰落,更無法解釋回歸後香港原本繁榮的文化產業出現的塌陷式衰落。把香港的衰落歸因於失去轉口貿易的因素,只不過掩蓋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二○一五年至二○一六年關於香港科技新創企業獲投資數量和港人移民人數的兩項數據,揭示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創業意願低迷

根據Pitchbook Data公司提供的資料,二○一五年,香港新創辦的科技類企業獲得的投資總額為二點六六億美元,這一數據僅為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左右,反映出港人創業意願的低迷。據一位留學美國後回香港創業的青年說,他的三百多位香港同學中選擇創業的不到十人,選擇網際網路創業的僅他一人。

是不是港人一直都因害怕風險而不喜創業?顯然並非如此。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香港的GDP由三十八億美元增長到兩百八十八億美元,十年間暴漲七倍。在這種近乎神話的經濟增長背後,是當時大批港人參與到創業大潮中來,開辦各類工廠、商店、餐廳、娛樂廳、貿易公司、地產公司、文化產業公司的港人比比皆是,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而香港的一些富豪階層,許多在七十年代開創的地產投資中奠定了後來的基礎。

今年五月在大陸新上映的一部影片《20:16》敘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創業潮中的一個故事。影片根據香港化工大王葉志成的個人真實經歷改編。片中主角葉海鵬與妹妹葉子娟在一九六九年從深圳灣游水偷渡至香港。剛到香港時,他們賣苦力,拉板車,睡鐵皮房,歷經各種困苦,一九七一年靠四千元創業,最終建成了一個商業帝國。這部勵志電影既表現了一位企業家為夢想奮鬥的創業歷程,也再現了當時香港的創業機會和創業熱潮。

港人七十年代的創業潮,一直延續至八十年代。由於八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大批香港人到大陸投資創業辦廠,以至當時的大陸人把在大陸遇見的香港人均視為「港商」。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港人的創業潮漸漸被另一種熱潮取代,這就是移民潮。在移民潮開始之後,港人始於七十年代的創業潮便終結了。

港人移民人數呈新高

二○一六年八月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其中自二○一五年年中至二○一六年年中,有一點八九萬港人向外移民,較之前同期大幅增長。

從二○○四年至二○一四年的十年間,港人向外移民的人數大體保持平穩,每年大致在七千人至九千人左右。但在二○一五年年中至二○一六年年中,這一數字激增至一點八九萬人,直接表現了港人對爭取香港真普選失敗後的失望情緒。

二○一四年,關於香港特首二○一七年普選的方案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中共給出的方案是先由一個提名委員會確定最多三名候選人,然後從兩至三名候選人中最終普選出特首。但是,提名委員會設定的提名規則使得只有親中共人士才有可能最終的提名。在兩至三名親中共人士中普選出一位特首,這樣的選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選。

作為對這一方案的抵制,也作為爭取真普選的一種方式,香港選民於二○一四年九月開始了大規模的「占領中環」,並喊出「我要真普選」口號。

香港人曾經被認為只關心經濟而不太關心政治。二○一四年的大規模「占中」,反映出港人對香港衰落的焦慮,畢竟不是所有港人都願意離開香港,不是所有港人都有能力離開香港。對於許多人而言,香港的興衰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命運。在香港回歸近二十年後,他們對避免香港衰落所寄予的唯一希望,或者說最後的希望,就是通過真正意義上的普選,選出一位能真正維護香港利益、而非僅僅聽命於中共的特首。

但這一希望還是落空了。由於無論是真普選還是假普選方案均未能在香港立法會通過,特首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由一個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由此導致的後果,是香港開啟了九七後新一波的移民潮。對於許多港人來說,既然看不到希望,就只有選擇離開。

香港公共政策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於二○一六年六月作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有百分之四十二的香港受訪人表示,如果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他們將離開香港。

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根據一項統計,一九九○至二○一三年間,已有約八十四萬港人移居美英加澳新等西方國家,以及有部分移居台灣,這些離開香港的移民中許多是中產階級人士和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沒有一座城市能夠經歷如此規模的人才流失還能保持繁榮,而港人向外移民至今仍在持續進行。

港人創業意願低迷和大量向外移民,清晰地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香港的未來失去信心。

香港以往的發展和繁榮完全是建立在自由體制的基礎上的。香港的自由不斷遭到限制和侵蝕,使人們對未來失去了信心,這是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一個人們沒有信心創業的城市,一個精英階層和普通市民不斷撤離的城市,只會持續走向衰落。

維護香港自由需各方努力

香港衰落的另一大的原因是其曾經運行良好的自由體制無法得到保障。要扭轉香港的衰落趨勢,重建人們對香港未來的信心,需要重建一個能得到保障的自由體制。

在遴選特首問題上,中共一直強調其首要標準為「愛國愛港」。由於何為「愛國愛港」由中共確定,實際上變成了聽命於中共的同義詞。但「愛國」與「愛港」兩者經常是不一致的,甚至相互衝突;這並不奇怪,即使在實行同一體制的中國大陸,也存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其利益與中央政府多有衝突是很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愛國」與「愛港」之間取得某種平衡,這需要相關各方的政治智慧和妥協。

自由是香港繁榮的基礎,香港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在於失去了這個基礎。要使香港能夠繼續保持繁榮,需要香港的自由體制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這需要相關各方、尤其是港人自己共同的努力。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爭鳴雜誌9月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924/99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