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古代戰爭中如何分清敵人和自己人?那些改變中國歷史的著名戰役

古人打仗怎樣分清自己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古人打仗有講究

「將士們,給我沖」士兵們為了保衛自己的親人和國家,浴血奮戰,不畏艱險,他們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只知道拿著手裡的武器奮力砍向敵人,就算是騎馬的將士也是揮舞著大刀與敵人廝殺。這樣的場景在古裝電視劇中非常常見,對戰的雙方都是勇猛地向前沖,但是我們心中就會有些擔憂,這種情況下,會不會錯殺自己的兄弟呢?其實古代人打仗並不是胡打亂殺的,而是非常有講究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電視劇與歷史事實都發生了脫離,電視劇只是為了製造一種感人的情景,表現將士們保家衛國那種不顧一切的精神,而且電視劇也非常血腥,即使是雙手染滿鮮血,也無法停止。這與歷史上的戰爭完全不符合,其中與歷史最接近的是《楚喬傳》,賀蕭帶著秀麗軍與敵軍作戰,而對方則採用弓箭手對秀麗軍進行射殺,而在這個時候,賀蕭趕緊讓士兵們拿起手中的盾牌擺陣,以此保護秀麗軍的安危,並且掩護大家撤退,這個場景與歷史上的戰役極其相似。

古代打仗兩軍對峙(圖片來源網絡)

古代打仗非常講究,軍隊中計程車兵都進行了嚴格的排列,比如說哪些士兵負責衝刺拼殺,哪些士兵負責掩護,什麼人負責遠程攻擊,這些都是需要安排和訓練的。只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士兵們在戰場上打仗時,才能夠訓練有素,打贏這場戰役。在戰鬥中陣型非常重要,只有好的陣型可以讓敵人陷入混亂當中,也可以體現自己軍隊的優勢,所以說陣型是戰爭中的重中之重。

古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軍事人才,比如說孫武,還有孫臏等等。他們不僅僅擁有高強的武功,而且熟讀《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三十六計》這些兵書,對於行軍打仗自然是極其了解的。

帶兵打仗不僅僅要熟讀兵書,而且要到戰場上去進行實戰演練。因為熟讀兵書不過是紙上談兵,這是完全不夠的。只有真正上戰場,才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懂得隨機應變。真正的擁有軍事才能的將軍,不僅僅能夠運用極少的兵力戰勝極多的敵人,而且還可以最大限度保護自己計程車兵們的安全,才能百戰不殆,這才是真正具有能力的將軍。

赤壁之戰(圖片來源網絡)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

中華神州大地,歷經十幾個朝代,「兵征天下,勝者為王」,帶來了各朝各代不同的文化。下面盤點八個古代改變中國歷史的著名戰役。

1、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距今大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跟來自東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傳說黃帝戰勝蚩尤後,各諸侯都願歸順,一致擁戴他為天子。涿鹿戰役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至此華夏族雛形已經形成。

2、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周王朝的統治,開創了中華文化的一個盛世。

3、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長平之戰的舊址在山西晉城高平境內。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趙國參戰人數就有45萬人,雙方大軍加起來近百萬人。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秦國統一中國的障礙至此全部掃除,再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和秦軍一戰了。

4、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數月後迫使另20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5、垓下之戰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漢軍背信棄義,在兩軍約定後撤期間,發起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兵,多路圍攻,大打心理戰,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楚軍。虞姬在四面楚歌中自刎,霸王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烏江自殺。楚軍的戰敗,也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延綿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漢王朝400餘年的基業。

6、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官渡之戰極大的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到最後司馬家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

7、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打破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此戰之後中國除在西晉經歷短暫的統一,一直處於長達幾百年的分裂動盪之中,由於缺少強大的中央,北方遊牧內遷,五胡十六國,給華夏帶來巨大災難。但是此戰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少數民族的內遷,也為華夏族注入新鮮的血液,促進了大融合。

8、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東晉軍八萬對陣前秦軍八十萬,由於前秦內部矛盾重重,民族成分複雜,且統一北方未久,統治基礎不牢固,人心未附,軍心不定,苻堅丞相王猛又缺少主心骨。苻堅作戰時又任用非人,使其雖在人數上擁有絕對優勢,但在實際戰鬥中不堪一擊。最高統帥苻堅色厲內荏,號稱投鞭斷流,但臨陣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戰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趣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18/105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