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爸媽 你們死了 今後我喝誰的血"
願為人父母者,無論貧窮困苦,都能教出精神與物質越來越富有的孩子。
曾經在身邊聽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家三口,父母都是普通的小生意人,他們起早貪黑經營著一家早餐店卻盈利微薄。
有時一月下來,夫妻倆從早忙到晚卻根本攢不下什麼錢,甚至吃飯都不捨得點葷菜,更別提添衣逛街犒勞彼此。
可就是這樣一雙對自己百般吝嗇的父母,面對讀大學的女兒回家張口索要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時,卻硬生生從口袋裡掏出辛苦積攢了半年的血汗錢滿足了她的要求。
“一部8000起步的iphonex,幾乎瞬間就榨乾了這對窮困夫妻的血……”
在中國大陸,“寒門富二代”的數量正在以瘋狂的速度趕超真正的富二代。
這些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便父母收入並不高,卻清一色在生活上有著奢侈標配:手機得是最新款的蘋果,鞋子要買最潮流的阿迪耐克,化妝品要用最頂級的神仙水……
眾多家庭條件並不優渥的孩子卻過著頂級享樂的生活,代價是拿命抵錢的父母幾乎傾盡所有,只為了嬌慣孩子的虛榮心。
家長們是真的怕苦了孩子,卻也是千真萬確親手害了他們。
“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時代不是妄言,竟變成了真理。
1.
別讓寒門父母的縱容毀了孩子
有人說,原生家庭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性格,在他們的骨子裡流淌著成長背景帶來的影響,而且一輩子不會改變。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生下來就比別人提前輸了一半。
也正是因此,一輩子窮怕了的父母越是經濟上貧瘠,就越是擔心自己孩子被比下去,越覺得自己對他們有所虧欠。
寵溺、嬌慣,都成為了最合理的解釋,他們懼怕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滿足他們的要求。
可這些愚愛的父母不知道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論,究竟會養出一頭怎樣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01
“我要是回家看不見iphone7,你給我當兒子聽見沒?”
前幾年網上瘋傳了這樣一段視頻:
因為當快遞員的父親沒給自己買iphone7,16歲的兒子讓父親在門外罰站,甚至破口大罵讓他跪在自己面前認錯。
“你瞅瞅你那個B樣,要多窩囊有多窩囊!”
“不買耐克阿迪就算了,給我買個李寧也行啊,還是從早市上買的,你還有臉問我為什麼不穿?”
“你給我記著,今年沒有ipone7,我就沒你這個爹!”
就因為父親沒給自己買名牌,兒子打罵父親甚至讓他下跪認錯。
面對這樣喪盡天良的不孝行為,在憤怒的同時,更多人在感慨古話誠不欺我:“養不教,父之過”。
視頻里有一個細節,兒子兇狠地辱罵父親“知道錯了沒”,誰曾想父親竟纏鬥囁嚅著回答:
“我錯了兒子”。
種下16年的根,收穫16年的果。
看看曾經“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的寶貝疙瘩,一味的付出與縱容,最終慣出的就是這樣想從你身上榨乾最後一滴血的人渣敗類。
02
而逼迫父母給自己買高價奢侈品的窮二代還不是個例。
馬來西亞曾有一名14歲的女孩拉著媽媽逛商場堅持要買蘋果手機。
她固執地聲稱:“朋友同學都有我沒有,你今天必須給我買一個,要不然我怎麼在她們面前有面子?”
殘疾人媽媽無力承擔,只能跪在孩子面前請求孩子打消念頭,一旁的女兒高傲地指責著瑟瑟發抖的她大肆責罵。
在這些窮凶極惡的白眼狼眼裡,父母的付出就是對他們天生的虧欠,所以不論自己提出多過分的要求,他們都理應承擔。
03
有的父母溺愛孩子養出了沒心肝的惡魔,而有的父母活活就把自己的骨血變成了廢物。
曾經有一則23歲小伙由於父母雙親逝世無人照顧自己,活活餓死在家中的新聞震驚了。
23歲,多麼風華正茂的年紀。
神志清醒、四肢健全,只因為從小被父母嬌慣長大的楊鎖,別人把飯送給他,他還希望再能喂到自己嘴裡。
村民們說:他不是餓死的,他是懶死的。
他究竟能懶到什麼地步?
吃一頓飽飯可以兩天不動;
上廁所為了方便就地解決順手用土埋了;
衣服穿到最臟再換一件,不管是否已經變臭發霉;
為了取暖燒光家裡所有的東西,甚至是自己的床,寧肯餓死凍死都不願意多動一根手指頭……
(小伙被發現時)
想來如果他的父母地下有知,也會為當初自己的“殘廢式教育”感到後悔吧。
04
買東西事小,丟人命事大。
你敢相信,在家長縱容溺愛的環境下,最終會養出一個對親生父母動了殺機的孩子嗎?
被兒子下毒搶救無效的父母
一個被父母含辛茹苦培育了二十幾年的大學生,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賺錢,突發奇想毒死父母獲得高額保險賠償。
兒子買來亞硝酸鹽,為父母準備了一場鴻門宴。
他親手把摻了毒藥的牛肉夾到父母碗中,卻沒想到父母因為太愛自己,捨不得吃一口。
一般人到這時,該是良心發現了吧?
可喪心病狂的他卻是另生一計,惱羞成怒地兌了兩杯加入亞硝酸鹽的水親手毒死了父母。
他冷眼看著他們痛苦掙扎,沒有報警、也沒有採取任何救助措施,反而打開煤氣偽造出了一副煤氣中毒意外死亡的假象。
其間冷血無情道德淪喪,堪稱令人髮指!
要知道在有些人眼裡,父母存在的意義不過是一筆巨額賠償金。
如果哪天你沒有利用價值了,即使你是生他養他的恩人,他也大可以毫不猶豫就把你拋棄。
父母越是對孩子極盡寵愛,孩子就越容易產生脆弱的心理。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生長的靈魂根本不具備抗壓的能力,一旦獨立面對生活,世事的風雨打磨會將他們推入深淵:輕者心理扭曲,重者走向犯罪。
有時,一味選擇“富養”,就是在為孩子與家庭自取滅亡。
2.
越富有的人越懂得拒絕寵溺
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那些比你有錢、比你優秀的人,居然比你更努力。
如今的“寒門富二代”紛紛染上以前紈絝子弟的惡習時,卻有一些吃苦耐勞的富豪子女真正令世人驚嘆。
01
“賭王的兒子”何猷君,在《最強大腦》一經亮相就驚艷了世人。
這個18歲就考入了麻省理工的少年,不僅擁有過人的頭腦與顯赫的家世,更是低調努力的代名詞。
讀書時,他在圖書館埋頭苦讀到凌晨五點是常事。
4年功課只用3年就畢業,成為麻省理工最為年輕的碩士背後,是他日夜拼搏的結果。
面對媒體採訪的鏡頭,何猷君溫文爾雅又有些羞澀的回答:
“其實我很努力的讀書,是為了我爸爸能夠開心,他對我真的很嚴格。”
越是有底氣的家庭,對自己的後代就越不會放鬆管教。
縱然有480億的萬貫家財,何猷君還是會自己做飯、自己打掃房間;出門坐地鐵,坐飛機坐經濟艙,毫不鋪張浪費。
他的賭王父親何鴻燊曾說:
“我時常教小朋友要用功,財富未必會跟你一生,但讀書永遠受惠。”
何猷君聽從了父親的教導,他是這樣做的,也確是受益良多。
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當你在睡夢中,我一直在工作;當你在工作時,我已經付出了雙倍於你的努力。”
這樣的人,有什麼理由不成功?
02
國貨之星格力老總董明珠的兒子也從小就被灌輸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他讀小學時,有次放學晚回家了一個小時,究其原因竟然是:“在等那輛一元錢的公交車”。
長大後,縱然深知母親有億萬財富,董東東依舊選擇白手起家:
自己租房子,只開自己賺錢買的十幾萬的車。
只要不是自己努力賺來的,無論是什麼,他都拒絕接受。
後來,他終於也家財萬貫與董明珠比肩,可董東東還是記得深受母親影響的自己以前曾說過:
“媽媽,你是從零開始的,我是你的兒子,我也可以從零開始。”
低調務實,認真勤奮,難怪每次董明珠只有在提到兒子的時候才會露出笑容,除了格力之外,這才是最令她感到驕傲的事情。
03
嫁入豪門的郭晶晶一直備受關注,她深居簡出,生活節儉的作風也頗為人稱道。
然而最近,她和丈夫霍啟剛的兒子霍中曦卻在一場馬拉松親子跑比賽里給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僅僅五歲的小中曦,在父親勸他在馬拉松中途休息的時候竟然堅毅地拒絕:
“不行,我停下來就會輸。”
父母家庭潛移默化的教育,貫穿在孩子思維里的拼搏精神,就這樣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紮下了根。
而霍啟剛夫婦對孩子的成功教育,也博得了眾人的一致稱讚。
其實仔細思慮這些富家子弟的背景,反而更顯得令人唏噓。
論名氣與財力,他們哪一個不是金字塔頂端的佼佼者,可他們哪一個又因富家子弟的光環而妄自尊大過?
反倒是彎腰彎到了塵埃里,做起事情比普通人更拚命。
他們的努力,不是因為沒有擁有,而是明白有些東西得到了就該更加珍惜。
在這些現實對比的背後緣由,正是父母教育的千差萬別。
3.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變得富有
其實,現在根本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造就了太多敗家子。
在家庭教育中,精神上的富養,實然要比物質上的富養強百倍千倍。
許多寒門父母富養的是孩子的物質:
他們傾盡一生為孩子提供能夠給予的最好條件,卻不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即使是萬貫家財,如若不知進取地一味索取也會坐吃山空,反而子女會被溺愛與嬌慣培養成好吃懶做的廢人。
而這些豪門富養的卻是孩子的精神:
灌輸給他們正確的三觀,教會他們獨立做人。即使有身家背景,也兼具面對風雨接受挫折的能力。
讓他們明白:社會是一個殘酷的競技場,如果不努力,不論是誰都會被淘汰。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條件優渥家庭本身就能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豐富了更多見識大世面的機會。
他們的孩子嘴巴里自降生就含著與生俱來的金湯匙,旁人根本無可比擬。
可是過去的窮人並不是這樣為自己開脫的。
再回溯到幾十年前,那時的家庭大多都是一窮二白,可如今個個名聲響噹噹的大富豪也都是自此櫛風沐雨闖來的:
我們家境不好,那就更要努力讀書,好好做人,爭取混出個名堂。
根本沒有誰的成功是天生註定,只是如今的人更樂於把失敗的責任推給機遇與運氣,卻丟掉了原本的努力和衝勁。
所以那些即便如今家財萬貫的富豪,依舊在物質充裕的今天教育後代時,堅持從培養一個最勤奮最卑微的平凡人開始。
而大多數普通的家庭,即便是窮養,也應該教會孩子自食其力。
就算貧窮,也請別把經濟的缺失全部歸為自己的責任,過分的溺愛與分擔,最終只會塑造出一事無成的膽小鬼。
願為人父母者,無論貧窮困苦,都能教出精神與物質越來越富有的孩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時方 來源:銳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教育育兒熱門
- 教育孩子 帶他吃頓飯就夠了(組圖)
- 12歲之前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6種好習慣!受益一生(圖集)
- 博士媽媽超厲害 把英語單詞編成三字經 健忘兒子1天記住800單詞(圖)
- 請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福報!(組圖)
- 虎媽痛哭:學霸兒子最多1米65!醫生:家長通病!(組圖)
- 第十名現象:考80分的孩子往往比滿分孩子長大有出息 這是為什麼?(圖集)
- 16歲女生棋霸兼學霸備考清華 一年只看一次電視!(圖)
- 父母最應知道的十條心理學規律(圖)
- 斯坦福教授:用以下12種語境表揚孩子 事半功倍!(組圖)
- 孩子有這7種表現 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好!他會越來越優秀(組圖)
- 孩子性格養成 「跟誰睡」很重要(圖)
- 「媽 我要手機!」兩位家長的不同選擇 讓孩子的未來截然不同(組圖)
- 美國媽媽的育兒秘訣! (組圖)
- 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管理人才需要哪些要素?
-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9大錯誤育兒經!看看你家中了幾條(圖集)
- 過年了 別讓你家的孩子成為親戚的「笑柄」:沒人會告訴你 你家孩子沒禮貌!深度好文(圖集)
- 媽媽寫在兒子21支鉛筆上的話 溫暖全世界!(組圖)
- 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 先花 20 分鐘做 3 件事 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組圖)
- 對孩子來說 為什麼老師一句話頂家長十句?(圖)
- 閱讀是孩子畢生的財富 這19個小妙招 讓孩子愛上閱讀!(圖)
- 遠離大自然的孩子 正在生病…(組圖)
- 這幾類父母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 尤其是第二種(組圖)
- 6歲女兒患上婦科病 打開衣櫃全明白了 媽媽淚崩!(組圖)
- 孩子的智力遺傳於媽媽?生男孩全部影響 生女孩影響一半!
- 女兒考上清華向父親報喜 父親忘掛電話 得知真相 女兒癱在地上!(組圖)
- 請告訴孩子 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圖)
- 哈佛教授:排名前5%學生的學習秘訣就3個字 這比勤奮更重要!(組圖)
- 父母越乾淨 孩子越高貴(組圖)
- 為什麼你付出越多 孩子越不心疼你 越不知感恩?教育專家:因為你沒做到這一點!
- 養兒子有三忌 養女兒有五忌 家長早明白 孩子以後少走很多彎路(組圖)
- 胎兒的排泄物都去哪了?醫生:不說了 挺噁心的(組圖)
- 告訴孩子 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兒(建議永久保存)(組圖)
- 太愛乾淨的父母 往往養不出聰明的孩子 孩子還是「臟」點好(組圖)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都很聰明 你家孩子有嗎?
- 母子吃完早飯後 老闆搖搖頭:這當媽的 老了等著被送去敬老院吧(組圖)
- IQ210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那個孩子 現在怎樣了(組圖)
- 美高科技達人限制子女使用手機
- 「窮養兒富養女」原來是指這樣養 可惜90%的媽媽都弄錯了(圖)
- 「媽媽我去天堂了!」她跳下21樓!殺死她的凶手竟然是…誰都想不到!!(組圖)
相關新聞
- 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 小鳥不小心掉進水裡 聰明汪的反應讓人激贊 主人超驕傲:好棒的孩子!(組圖/視頻)
- 孩子性格養成 「跟誰睡」很重要(圖)
- 閱讀是孩子畢生的財富 這19個小妙招 讓孩子愛上閱讀!(圖)
- 斯坦福教授:用以下12種語境表揚孩子 事半功倍!(組圖)
- 體育老師連催3遍"開學稱體重" 網友:孩子們太慘了!(組圖)
- 看看外國人如何帶孩子 12款超狂「帶娃神器」 新手爸媽看了都決定買了!(圖集)
- 等等心中的爸爸媽媽對比:鄧超又大又笨孫儷good(組圖)
- 今年最新兒童身高、體重表來了 看看你家孩子達標了嗎?(組圖)
- 對孩子來說 為什麼老師一句話頂家長十句?(圖)
- 冷天吃水果太冰?教你做成蘋果派 甜蜜可口暖在心 孩子最愛吃(圖集)
- 小米最好吃的做法 加4個雞蛋 咬一口鬆軟香甜 孩子喜歡吃(組圖)
- 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管理人才需要哪些要素?
- 白人夫妻「領養黑人兄弟」卻被迫拆散!3年後「機場飛奔擁抱」畫面超感人 (圖集/視頻)
- 請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福報!(組圖)
- 教育孩子 帶他吃頓飯就夠了(組圖)
- 匈牙利鼓勵生育新招:生四個孩子可終生免稅! (圖)
- 「我顧孩子 妳去逛街」修杰楷寵妻5細節網大推這點:很少男人注意到(圖集)
- 把酸奶和水果一起攪一攪 凍一凍 味道好的不得了 孩子可愛吃了(圖集)
- 如何優雅地向爸媽解釋「單身也沒問題」?
- 第十名現象:考80分的孩子往往比滿分孩子長大有出息 這是為什麼?(圖集)
- 女兒難產 女婿大喊保孩子 孩子出生後 岳父含淚給女婿一百萬(組圖)
- 離家前 為爸媽做頓團圓飯 那是最好的新年禮物(組圖)
- 孩子紅包給1千元太多 陶晶瑩過年「機會教育」被贊爆(組圖)
- 回家看到一隻「斑馬」 主人嚇一跳 看清是自家狗狗後:既氣又笑!(組圖)
- 疫苗家長:盼儘快立法保護孩子 但 "法院跟政府都是一家的"(圖)
- 趙雅芝出演《上海灘》時 竟然已經懷了第二個孩子!(圖)
- 李易峰被自己爸爸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圈粉了(組圖)
- 12歲之前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6種好習慣!受益一生(圖集)
- 疫苗也敢掉包 還有多少坑等孩子們跳(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