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大陸學生 補習班年均費用12000元 最高30萬

報告顯示,僅有38%的學生沒有報輔導班,六成以上的小學生均報名參加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各類輔導班。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的一項報告顯示,解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公共教育政策面臨的重大挑戰。

2018年12月2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布的《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四成的小學生家長認為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應引起重視。其中,一年級有28.65%的家長反映子女的負擔重,而該比例在二年級就直線跳升至40%左右。

「我國從五十年代就開始減負,到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得到明顯減輕,反而越減越重。」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表示,「當下,中小學生承擔的大量重複的作業,單一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既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表現,又是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

事實上,自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中國大陸第一個「減負令」——《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以來,國家層面以專門文件方式發布的「減負令」就有10道,若將附帶在其他工作的文件與地方出台的相關文件計算在內,已出台的「減負令」多達上百道。但從整體上看,收效甚微。

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其中提出學校要確保小學生每天10小時睡眠。但《報告》稱,在教育部新出台「減負令」的背景之下,目前小學生的整體睡眠情況依然嚴重不足。

《報告》顯示,根據調查結果,小學生中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的百分比僅有23.99%。隨著年級升高,睡眠不足8小時的學生比例也越高,其中,六年級學生中,39.5%的學生的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

2018年,上海市基礎教育調查隊曾就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過重問題開展調查,得出結論稱「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主要來源於課外,上海中小學的學業負擔90%來自於課外。」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與2005年相比,2015年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大幅度增長,學生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0.8小時,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2.1小時,是2005年的3倍。

2018年以來,國家也將解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視角由「課內減負」轉向「課外培訓」。早在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啟了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規範校外培訓的治理活動。

但根據《報告》數據,參與調查的中小學生中,僅有38%的學生沒有報輔導班,六成以上的小學生均報名參加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各類輔導班,北京和上海兩個一線城市更是有七成以上的學生參加輔導班。

值得注意的是,初入小學校門,就有48%的家長為孩子報名各類輔導班,到二年級時,比例激增至65.44%。另外,報多門輔導班的學生人數也逐年級遞增,六年級學生中,超過40%的學生家長為孩子報名兩門以上的輔導班。

「補習班衝擊了正規學校教育。」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稱,「學校教育被課外補習班綁架了,家長陪孩子上輔導班平均每周六小時,一年平均費用12000多元,最高的達到30萬元。家長也很無奈。」

究其原因,48%的六年級學生家長是因為升學壓力和成績因素報名輔導班。49.52%的家長認為減負應該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顧明遠稱,「雖然現在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但擇校、升學競爭仍然是導致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

「校外培訓機構往往以高強度培訓、提前教育等模式,培訓學生的應試技巧,裹挾家長帶著孩子拼命搶跑。」上海教科院研究員譚曉玉認為,要讓家庭走出「校內減負校外補」的怪圈,「校內減負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家庭,考試選拔機制和競爭猶在,校外培訓機構膨脹,校外補習費成為家庭一筆沉重、又不得不花的費用。」

《報告》呼籲,轉變教育質量評價理念,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首先要變革的是單純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的理念,各個學校、教師應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性評價理念。其次,要由以考試選拔為中心的結果性評價,逐步變革為對學生高層次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評價。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界面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03/121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