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讀懂這七首詩詞 你就讀懂納蘭這一生 | 詩詞鋪子特別作品

沒時間通讀348首飲水詞?那就讀這篇7首詩詞懂納蘭

本文導讀:

身世篇——初戀篇——仕途篇——愛情篇——朋友篇——興亡篇——知音篇——番外篇

這是一首詠雪詞,格調清冷而大氣,是納蘭詞中頗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納蘭借歌詠雪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向世人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歷程。

上闋以描寫雪花的外形、屬性開始,雪花非花,但卻以一句「不是人間富貴花」作結,這其實是作者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寫照。

納蘭容若生在相府,是康熙的寵臣納蘭明珠的長子,可謂大富大貴,在這種環境下,納蘭容若並沒有發展成為像其他滿清貴族王孫那樣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或一身草包的紈絝子弟,而是成為了知書達理、沉穩內斂、至情至性的謙謙君子,這在當時的上層官僚子弟中,幾乎可以稱為異類,足以給他點上三百六十個贊。

容若作為納蘭家族的長子,有著與他這個身份和年齡極不相稱的深深的憂患意識。他明白「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的道理,他冷眼看著自己父親的種種惡行,向覆滅的方向大踏步前進,步步驚心。

自己的家族已在風雨飄搖的邊緣,心上焦急煩惱,卻無法在行動上切斷,他是封建社會的孝子,不可能做到與父親與家族的決絕,所以他只能憂愁、嘆息、惆悵、斷腸。

有人提到納蘭以及納蘭的詞風和身世時,總愛與李煜和小晏(晏幾道)相提並論,我並不十分同意!小晏在世時已家道中落,而李煜更是由國主淪為臣虜,他倆發出些哀聲幽怨,世事無常的聲音,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納蘭容若身處康熙盛世,父親明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家道中興之時,卻能夠感懷傷世,體味到世態炎涼,做到自我剖析,境界可謂比晏李二人又高出了一籌。

下闋引謝道韞詠雪之典,說出雪花在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吟詠之後,再也得不到世人的憐惜,無人欣賞,隱隱地抒發了一種知音難覓和壯志難酬的幽怨。

另外從下闋中又能看出容若對自己工作狀況的不滿,這首詞作於他扈從康熙帝巡訪塞上之時,御前貼身侍衛這個被別人羨慕不已的職位,在容若看來卻毫無樂趣,不能與朋友相聚,不能與家人天倫,不能抒發自己的壯志,就如同這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在萬里淒冷的風沙之中只有默默飄零……

不是人間富貴花

若沒有一番刻骨銘心的相思,又怎能吟得出如此驚天撼地的詞句?

一首蘭迷中人氣極高的愛情詞,吟出一代又一代有情卻終不得眷屬的男女心聲。

上闋如同火山爆發,將滿懷感情噴瀉而出,是對上天的質問,是對命運的憤恨。從字面上看,生離之恨更甚於死別之悲(所以不認為是寫給亡妻盧氏的)。

下闋用典,一如岩漿滾滾,將情感延綿不斷。幾個典故也頗具玄機:

「漿向藍橋易乞」出自《太平廣記》,講秀才裴航乘船至藍橋時,口渴求水,得遇雲英,一見傾心,遂向其母提親,其母要求以玉杵為聘禮,方可嫁女。後來裴航終於尋得玉杵,於是成婚。這一典故說明容若應與此女有過婚約,且並不費周折;

「藥成碧海難奔」,典出嫦娥奔月,李商隱有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裡所喻的是戀人如同嫦娥一般,身不由己,遠離了自己,奔向月宮,自己如何追尋也是徒勞無奈。「月宮」應該就是暗指皇宮;

「飲牛津」典出《博物志》,牛津即天河邊。一談到天河,便不由自主想到牛郎織女,兩人身居銀河兩端,相望而不得相守。天河,傳說是王母娘娘用銀簪所劃而成,而容若和戀人之間的天河,也應暗指是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的人人為所致。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尚可在七夕有一日得見,容若感概於自己和戀人的境遇竟不如此,發出「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的心聲。

下闋中句句用典,在納蘭詞裡,實屬少見!

野史《賃廡筆記》中有記載,容若有一表妹,青梅竹馬,並訂下婚約,誰知世事難料,表妹被選入宮中,常言道:侯門一入深似海。何況是嫁入帝王家!一對情深意重的兒女被硬生生分開,從此一別音容兩渺茫。當時納蘭並沒有取得功名,更沒有擔任侍衛之職,但是為了入宮見表妹一面,納蘭利用國喪,宮內做道場之便,打通關節,披上袈裟扮作喇嘛混進宮,得以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戀人,但是由於宮禁森嚴,無法交談,只好「相思相望不相親」。

相思相望不相親

這恐怕是納蘭容若最被人熟悉的一首詞了。這首小令寫於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納蘭二十八歲的時候。這一年,身為御前侍衛的容若扈從康熙出關去東北進行祭祖大典,本詞就寫於出山海關之時。

王國維先生對這首作品的評價是詞中的「千古壯觀」而推崇備至,甚至提出了它與同時期的另一首《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並列為納蘭豪放詞的代表作……

但實際上,容若在做這首詞的時候恐怕並沒有什麼要歌頌或詠嘆的心情,一路上的排場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的快感和榮耀,相反,在作品中,卻能隱隱約約地感受到容若內心深處的一種不滿與怨憤之感。

納蘭容若生於貴胄之家,又憑藉著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科舉,身居康熙大帝貼身侍衛,從最初的三等侍衛逐步升為一等侍衛,在外人的眼裡,可謂貼近龍顏,大富大貴,但是誰又能理解他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是一位充滿了理想,追求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性情公子,但是現實的仕途生涯卻讓他感到萬般的無奈與迷茫。多年的扈從生涯,以及與愛人「長相思卻不能長相廝守」的生活,使容若的身體和心情慢慢消磨,也真正讓我們理解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

身向榆關那畔行

時隔十多年,仍然清清楚楚地記得,這是我所接觸的第一首納蘭詞,這麼多年來,其中那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還時不時地觸動著我的心弦。

由來緣淺,奈何情深。這是一首懷念亡妻之詞。

納蘭是個情真之人,他在20歲上娶妻盧氏,也經歷了一個由陌生到相知的過程。三年中,夫妻二人感情篤厚,相敬如賓,卻不料天妒有情人,盧氏因產後受寒而忘,相愛人從此天各一方!

這以後,悼亡詞便在納蘭容若的詞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就如同他在另一首《浣溪沙》裡描述的那樣——「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里憶平生」。

這首小令上闋寫景,「西風」、「黃葉」、「疏窗」、「殘陽」,籠罩著一片哀傷懷舊的氣氛;下闕用典抒情,表達自己對往事,對亡妻的愛憐不舍的心境。

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場景,卻最讓人情不自禁的感傷。詞中用了李清照和趙明誠賭書潑茶的典故,想到自己和妻子當年何嘗不是如此恩愛?只是如今相愛之心猶存,相愛的那個人卻已然不在,曾經以為是何等平常的點點滴滴,現在卻成了最寶貴的零零碎碎的記憶,總讓人笑著流淚。

全詞好似一張古樸的圖畫,筆不在多:一幅秋景、一份心情、一段歲月、一位傷心人……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一生做《飲水詞》348首,絕大多數哀婉淒綿,直抒胸臆的作品很少,而此詞當屬他平生第一快意恩仇之作!

這一紙的肝膽相照,這一紙的盪氣迴腸,只恐讓人承載不起。

由於納蘭容若的身份地位,在他身邊巴結攀附之徒數不勝數,但是容若對這些人非常反感,公開表示自己並非熱衷於富貴之人,相反,卻多與布衣文人相交甚歡。

納蘭作此詞贈給好友顧貞觀,其時他們剛剛相識,卻一見如故,相逢恨晚。但是在外人看來,他們的友誼之間橫亘著很多的溝壑。

首先,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就很大,容若那一年22歲,而顧貞觀已經40歲;從身份上看,那一年,容若剛剛中得進士,獲殿試二甲第七名,並賜三等侍衛之職,而顧貞觀一介江南布衣,沉居下僚,只在明珠相府里做教書先生;論出身,容若屬正黃旗,滿清貴胄,而顧貞觀則是漢族的落魄文人。

然而,真正的友誼就像真正的愛情一樣,穿透了時間空間,生死名利的差距。容若填這首詞,直抒胸懷,就是向顧表明自己的態度,朋友不在於身份與地位,而只在乎是否意氣相投,生死與共!顧貞觀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兩個人遂成知己。顧貞觀也成了納蘭短短三十歲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摯友,此後,兩個人聯手上演了營救文豪吳兆騫的義舉,被後世廣為流傳,成為佳話。

此詞從文字上講,不拘一格,情真意切,完全是噴涌而出。落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用了平原君和阮籍的典,化了杜甫的詩,讓這首詞充滿了一股魏晉風,盛唐氣。讀此詞,當與友人浮一大白,一醉方休!

德也狂生耳

自從唐朝由盛轉衰,仿佛那些邊塞詩人們在一夜之間就一下子都消失了。再也聽不到了「羌笛何須怨楊柳」,再也聽不到了「不破樓蘭終不還」。宋朝的文人們都在熱衷於追求精緻靡靡的生活,而明朝的文人們則在自己跟自己較勁,做首詩,似乎不是在比誰的意境高,而是在比誰認識的生僻字多。值得慶幸的是,到了清初,終於出了個納蘭容若。

這首《蝶戀花》是納蘭眾多邊塞詞中的一首。能將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約之形中,這種風骨,自有詞以來,除了李煜、蘇軾、辛棄疾之外,恐怕也就要數納蘭了。無怪乎王國維先生評價納蘭性德的詞是:「北宋以來,唯一人爾!」這話不是吹的。

本詞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據」便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來開篇,一句話便道出了事事變遷,朝代更迭,江山頻頻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納蘭作為貼身的御前侍衛,多次扈從康熙帝出外巡訪,還曾作為特使親身赴黑龍江流域一帶做偵查工作。納蘭的內心實際上是充滿了極大的報國熱忱和遠大抱負的,但是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又時常糾纏在他的心頭,因此在他年輕的心裡時刻充滿了矛盾、痛苦和迷茫,這些複雜的情緒也帶進了這闕詞裡。

多少曾經兵戎相見、刀光劍影的古戰場,而如今卻世事變遷,易了時空,也易了模樣,多愁善感的容若又一次被心弦撥動,產生了興亡無據,由來一夢的感慨!想到朝野上的黨派之爭,想到市井中的蠅營狗苟,不過都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轉眼便如白駒過隙,得又如何?失又如何?

全詞用句恰當,一氣呵成,毛澤東當年讀了此詞之後,感嘆「看出興亡」。尤其是最後一句最妙「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既有豪爽,又有柔情,還有些許的淒涼和無奈,箇中滋味,只有我們自己用心去體味了……

今古河山無定據

納蘭在二十九歲那年,康熙大帝巡幸江南,納蘭容若作為御前侍衛隨從。這是這個水一般的男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來到江南,他一口氣作了十多首《夢江南》。

也是在這一次的江南之行中,經朋友顧貞觀介紹結識了沈宛。沈宛雖為青樓女子,然而蘭心蕙質,頗具才情,著有《選夢詞》。他們兩人之前只是筆墨來往,這次見面之後情投意合,相見恨晚。

一年後,沈宛放棄了江南的生活來京城追尋納蘭,然而由於沈宛的身份和地位,是無法讓身為相國的納蘭明珠及納蘭家族所接受的,所以他們無法名正言順地生活在一起。納蘭不得不在京城德勝門外另置別院,和沈宛過起了這種非婚的婚姻生活,但由於外界的壓力,兩個人始終處在一種幸福並痛苦的糾結之中。

終於在乍暖還寒的某一天,沈宛不辭而別,納蘭站在空蕩蕩的小院裡,任柳絮如雪花紛飛,心比天寒。

納蘭容若於是又寫起了《夢江南》,這回是真的夢向江南了。他說自己心裡有了「恨」,這位溫文爾雅的佳公子之前有愁,有苦,有心酸,有斷腸,卻從來沒有過恨的。

但隨即又問自己,應該恨誰?是的,究竟該恨誰?恨家族的身世?恨作梗的父母?恨自己的軟弱?還是恨命運的捉弄?他恐怕也說不清楚了,只有心如死灰地茫然站在那裡。

也許老天也信奉「相見不如懷念」吧,在這一年的夏天,容若便離開了人世。而在同一年的秋天,沈宛生下了他們的孩子,之後不知去向……

心字已成灰

納蘭容若短暫的一生,活,是因為至情至性;死,也是因為至情至性。

他在去世的這一年上填了一首《木蘭花令》中,開篇一句就喊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個讓人辛酸卻又無法挽回的假設,令世間多少男女淚眼紛飛!愛情也好,友情也好,親情也好,短短的七個字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憶和難忘的歲月,像是一場鄭重的告別。

納蘭短短一生完成編著了《通志堂集》、《淥水亭雜識》、《詞林正略》、《今詞初集》等作,並留下三百四十八首詞篇,被人「傳寫遍於村校郵壁」「家家爭唱飲水詞」。當明珠讀到兒子那些哀婉淒涼的「飲水詞」時,不禁頹然嘆息:「我給了他那麼好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他還是那麼的不開心?」

按說,明珠是一等一的聰明人,然而那時候的他已經被利益熏迷了眼睛,自然無法理解自己兒子的用心與擔憂。最終,他一步一步走向了覆滅。容若還算是幸運的,在明珠倒台被抄家的時候,他已經閉上了眼睛。

被一場急病奪去生命的納蘭容若只有31歲,就像自家庭院中淥水亭湖面上那枝純潔的蓮花,出自淤泥而不染,三百年來隨風搖曳,實可堪稱絕代佳公子!

番外篇:

1

合歡樹,光聽這樹的名字,便有了幾分曖昧,頗有有情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纏綿意味。很美。

最初知道合歡樹,是在知道納蘭容若這個人之後。那一陣,對他著了迷,到處去搜尋和他有關的一切消息,結果聽說在後海北沿他家的園子裡有兩株他親手栽植的合歡樹,便怔怔地跑過去看。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合歡樹,在初冬的寒風裡,兩棵樹顯得有些禿,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枝幹已經有些傾斜,不得已用鐵架子支撐著。

她們老了嗎?

2

這不是據說,而是真的。

容若少年的時候,有一次去西山遊玩,回來時移來兩棵合歡樹的樹苗,植到了自家的花園裡。每日裡澆水、鬆土,悉心照料。也許最初只是一個少年人的玩心而已,可誰想到這兩棵樹竟頑強地活了下來。

後來,容若每日在樹下讀書,在樹前習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樹長高了,容若也長大了。煩惱多了,心事也多了,無人傾訴的時候,就說給這兩株合歡聽,容若的秘密,它們都知道。

再後來,容若考中了進士,又後來,容若當上了御前侍衛。所有的人都羨慕他,可是他仍舊每日在樹前心事重重地徘徊著。

二十歲那年,這兩株合歡樹迎來了一位新主人,賢淑溫雅的盧氏——容若的妻子,羞答答地站在了樹前。容若笑了,從此不再形單影孤地在樹下徘徊,總有一個嬌小的身軀在旁邊陪伴著他。

他給她講朝中的見聞,給她吟自己新填的詞,盧氏不懂時事,也不懂詩詞,但她總是笑盈盈地聽著,聽丈夫講他的雄心抱負,講他的種種不如意。她用這樣的方式,讓他的不如意慢慢變成小幸福。

黃昏的時候,兩個人總坐在樹下輕輕私語著。他說:「有你真好,真希望就這樣一直坐下去,一輩子……」

她笑笑,俏皮地問:「那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了呢?」

他望著她的眼睛,怔怔地說:「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

她的眼睛濕了:「真的嗎?」

他狠狠地點頭:「我們沒有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為夫婦!」

容若又要遠行了,成婚之後的日子,有情人總是聚少離多。盧氏紅著眼圈為丈夫打點著行裝:「容若,你明天真的就要走了嗎?你可知道何時能夠回來?」

容若心疼地摟過妻子,撫著她的頭髮:「宦海浮沉,身不由己啊。料理家事,照顧父母,又要辛苦你了!還有……」他指了指窗外,「好好照顧那兩株合歡樹,等她們開花的時候,我就回來看你了……」

從此,盧氏每天都要去後花園照看這兩株合歡,澆水,鬆土,她不讓丫鬟小廝們做,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她從沒做過粗活,手磨破了,腰酸了,背痛了,她毫不在乎,她在等著幸福的花兒開。

每天黃昏,她獨自來在樹下,望著遠方,心中暗暗算著丈夫的行跡。她把思念說給這兩株合歡樹聽,風兒一吹,樹葉子嘩啦啦地響,仿佛捎來了遠方丈夫的回答:「我知道呵,我也很想你……」

幸福總是短暫的,三年的時光匆匆過去了。她走了,留下了他們愛情的結晶之後,悄悄地走了。那是那一年陰曆的五月三十日,園裡的那兩株合歡樹粉白色的小花兒落了一地,無聲無息。

他又孤單了,每日在樹下痴痴地發呆。又想起了那個黃昏的約定:不求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為夫婦!

「你要等我啊,愛人,生生世世為夫婦……」容若在心底大聲地喊著,他知道,她聽得見。

日子又一天天地過下去,他的職位升高了,他的工作更忙了,他有了許多新的朋友,他又續了新的妻子,他會把她拉到樹下,講以前他和她的故事。新妻子每每聽得眼圈紅了,拭乾了淚之後,更加悉心地照顧他,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以前那個女子。

八年了,容若苦苦地活著,寄情與詞,寄情與酒,寄情與書本之中。合歡樹的花兒又開了,容若抬起頭,依稀想起那一年遠行前對妻子說的話:「等到合歡樹的花開了,我就回來和你相聚了……」

陰曆五月二十二,花開的正旺。他邀請來他最好的朋友們,就在合歡樹旁的淥水亭飲酒賦詩。

他說:「我們今天就來寫一寫這兩株合歡樹吧!」接著他便吟出了開篇的那首《夜合花》,給他的朋友,給自己,還有,寫給她。

對此能銷忿。對此能銷忿。」,忿從何來?只有他自己明白。

這首詩成了他的絕唱。

第二天,他便病到了。發高燒昏迷不醒,請來的醫生都嘆嘆氣,搖搖頭:「不行了,就這一兩天的事,準備後事吧!」

但他一直撐著,撐著,似乎在等著什麼。終於,整整七天後,他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那一天,正是陰曆五月三十日,他妻子八周年的忌日!

這僅僅是巧合嗎?

合歡樹的花兒又落了,一如八年前的這一天。

不求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為夫婦!」這誓言隨著落花,漫天飛舞……

3

合歡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明開夜合花,因為這種樹的花,只是在白天開放,晚上就會把花瓣合起來,顧而得名。

多有趣的花兒,這些年來來回回,我跑了不知多少趟這園子,就是想一睹她花開的樣子。但是一次都沒有看到。是我錯過了花期?還是她壓根就再也不會開花了?

三百二十年前的那個夏天,她們的花,已經落光了……

時至今日,我依然樂意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聽,那是因為:這不是據說,這是真的。

詩詞鋪子特別作品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簡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23/123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