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話題 中外媒體報導天壤之別
大陸的消費市場近來出現了後勁不足的信號。圖為上海淮海路上賣自己農產品的農民與時尚服飾櫥窗。*
俗語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一個中國經濟話題,中外媒體的報導居然大不同。在世界各地頭條新聞報導中國經濟放緩的消息時,中共官方媒體卻繼續清一色播報“形勢大好”的宣傳稿。
原因是中國經濟放緩的真實報導令中共恐慌。美國筆會曾調查多家駐華外國媒體記者、整理髮表的報告說,中共高層最害怕的就是負面的經濟報導,相關部門甚至會直接打電話要求外國媒體撤下這類報導、或者以記者簽證續簽等要挾外媒。
新聞報導重在事實,而非為政權進行輿論助力,有意識地誤導輿論那叫宣傳。香港《南華早報》近日簡單對比了中共官媒與外國媒體對中國經濟的報導。
國內生產總值(GDP)
這是被視為經濟整體健康狀況晴雨表的指標,描述“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經濟在2018年增長了6.6%,是自1990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2017年的GDP增速是6.9%。
外國媒體的報導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
標題:中國經濟面臨十多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摘錄:“中國經濟面臨十多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由於消費者信心惡化、製造業放緩,以及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的關稅對中國——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造成損失,中國真正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4%。”
中共媒體的宣傳
《人民日報》
標題:超過90兆元!中國經濟達到新高
摘錄:“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估計為90.0309兆元,首次超過歷史最高紀錄90兆元。”“2018年GDP的年增長率為6.6%,實現了6.5%的增長目標。”
點評
中國經濟減速是國際社會、包括中共都自認的事實,但中共的宣傳卻會誤導讀者,讓人不能了解中國經濟的真實面。
前里昂證券(CLSA)上市衍生品和合成股權部門的董事總經理豪伊(Fraser Howie)曾撰文解讀中國經濟數據。“中共的GDP數據必須被理解成它是政治目標,而不是經濟產出的衡量標準。事實上,幾乎任何由(中共)政治領導推動的數字都會達到目標。”他寫道。
出生率
出生率下降將導致對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長期擔憂。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勞動力人口減少,並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2018年新生兒數量下降至1,523萬,這是自2014年中國放寬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數字也低於2016年的1,786萬和2017年的1,723萬。
外國媒體的報導
《愛爾蘭時報》
標題:中國出生率降至60年來的最低水平
摘錄:“中國出生的嬰兒數在2018年降至近60年來的最低水平,儘管當局努力鼓勵生育更多孩子,已有跡象表明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出生率正在放緩。”
“人口數據增加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增長的擔憂。由於中共政府正在處理與美國持續的貿易戰以及高債務水平的問題,中國上一季經濟增長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速度。”
中共媒體的宣傳
新華社
標題:中國人口仍處於相對穩定的增長期
摘錄:“國家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部門負責人表示,‘全面的二胎政策’在提高生育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二胎嬰兒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初生兒數量下降的影響。
“他補充說,即使適齡勞動人口減少以及人口老齡化,中國仍然有人口紅利,勞動力資源充足。”
點評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和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1月聯合撰文指出,人口負增長時代從2018年已經開始,並指中共官方一再虛報出生人口和生育率。
“出生虛高,死亡虛低,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他說。根據他的估算,2018年中國人口增長已經從正轉負,凈增長為-120萬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官方11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8》已不再包括中國女性的生育率(分年齡組育有多少孩子)的數據。
通常研究人員通過育齡婦女生育的平均子女數、推算中國的總生育率,這一數字上一次出現是2016年的統計年鑒。
失業
考慮到大規模失業可能導致社會動蕩,保持低失業率低是中共政府維穩政策的重點。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說,中國城市失業率在2018年12月達到4.9%,比去年12月低0.15%。另一項失業指標——登記失業率,在2018年底為3.8%。
外國媒體的報導
外交官(美國)
標題:中國的經濟放緩開始衝擊就業
摘錄:“中國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使就業形勢尤為嚴峻。”
“現實證實了中國嚴峻的就業形勢。互聯網行業正經歷一場低迷時期。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是求職者的理想之選。但自9月以來,阿里巴巴縮減校園招聘計劃的消息已引起互聯網的騷動。與此同時,有消息傳出百度和京東已經停止了社會招聘,騰訊將解僱約6,000名員工。”
中共媒體的宣傳
央視
標題:中國就業新變化——解讀中國的年度經濟成就
摘錄:“中國就業市場在過去一年保持穩定發展。城市地區新增就業崗位創歷史新高,促進了經濟增長,鞏固了社會穩定。”
點評
就業是中共維穩的重點,自然媒體宣傳也要配套。
對愈演愈烈的裁員、凍結招聘潮,這些傳聞中的企業都紛紛否認此事,原因是強調“維穩”的中共政府通常把企業提供“就業機會”當成政治指標下放,把企業大量裁員、增加失業人口視為敏感。
穩就業已多次出現在中共的高層指示上。2018年12月5日,中共國務院公布促進就業方案,規定2019年只要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政府將返還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
貿易
自2018年7月以來,美中貿易戰爆發,中國出口和進口的貿易數據一直受外界關注。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8年12月的出口總額下降至2212.5億美元,較11月下降1.4%,較2017年同比下降4.4%。
但2018年全年出口總量是七年來的最大水平,對美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受上半年強勁增長和下半年提前出貨的推動。這兩個數據都是同時發布的。
外國媒體的報導
《日本時報》
標題:12月中國出口收縮幅度為兩年來最大,為全球經濟帶來風險
摘錄:“12月份中國出口意外下降兩年來最多,同時進口也出現萎縮,表明2019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進一步疲軟以及全球需求惡化。周一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創下了對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這可能促使美國總統川普在激烈的貿易爭端中對北京施加壓力,這加劇了中共政策制定者的擔憂。”
中共媒體的宣傳
新華社
標題:超過30兆元!中國的對外貿易量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
摘錄:“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比2017年的峰值增長了9.7%。”
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李奎文表示,“中國有望繼續保持其作為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商的地位。”
點評
中共媒體對貿易戰的宣傳調子一直在變變變,但核心都是一個,不能透露任何中國經濟不利的信息給民眾。因擔心媒體報導引發不穩定或使已經緊張不安的金融市場陷入困境,中宣部頻頻給媒體下達新的“維穩”政策指令,要媒體緊密跟從“黨”的路線。
而歐美國家的傳媒大多屬私人企業,政府不會幹預媒體的合法、獨立運作。在與政府相關的報導中,不可能也不會出現政府給媒體的用詞用字及政治態度的指示,甚至有時候對本國領導人或政策的批評甚過他國。
消費
中國試圖將其增長模式從以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為動力的模式轉變為以國內消費為基礎的增長模式,消費數字通常是政策舉措進展的晴雨表。
2018年中國消費品的年度零售額增長9.0%,低於2017年的增長率10.2%。
外國媒體的報導
衛報(英國)
標題:由於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備感壓力
摘錄:“對許多依賴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能力的企業來說,寒冬已經到來。經過幾十年的快速增長,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放緩,中國消費者正在感受到壓力。”
中共媒體的宣傳
新華社
標題:建立強大的國內市場,消費者支出如何刺激經濟增長。
摘錄:“中國的年度零售額在2018年超過了38兆元大關,再次證明了消費者支出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的地位。”
點評
新華社的報導顯然難以自圓其說。從現實看,擴大國內消費(內需)已成中共所剩無幾的經濟發展選擇之一,它的最新選擇“消費下沉”,更試圖將擴大內需的重擔套在底層百姓頭上,通過各種行政手段、經濟措施,刺激、誘使他們去消費。
大紀元財經記者何堅撰文說,“消費下沉”到底是拉經濟,還是將韭菜割得連根都不剩?
他表示,依據經濟學理論,國民經濟中拉動消費的主力是中產階層,因為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於奢侈品、低收入階層則有心無力。
“但現在的中國經濟中沒有明確的中產階層,在經濟寒冬中,連主流階層都拉不動的消費,中共要讓農村居民用什麼來拉?”何堅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中國經濟熱門
- 習近平受巨壓 無法翻盤 專家:中國經濟會愈來愈慘 最新數據凸顯貿易戰衝擊
- 中國經濟昨天出現極差預兆 黨的金母雞=20個阿里巴巴 巨無霸國企令貿易休戰無望
- 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關稅3月1日從10%上升到25%(圖/視頻)
- 你看到春運沒那麼擠了 我看到了中國最大的變遷(組圖)
- 中國經濟灰犀牛防不住!專家:習近平同意川普條件 沒反彈(組圖)
- 中共竟超世界紀錄幾十倍 結果中國人過年不敢吃它 經濟下行 北京瞄準新目標
- 劉鶴帶來習近平「見面禮」 川普滿意嗎?中國經濟怎麼辦?4個字(圖/視頻)
- 倒計時!川普沒答應見習 最關鍵談判細節 美高官披露
- 要崩了?中國資金大舉出逃 德學者:對國家失去信心(圖)
- 中共維穩最新指令 泄露2019房市要「變天」(上)(圖)
- 貿易談判 專攻習近平死穴 中國經濟竟然冰火兩重天
- 證監會為何突然換人?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化解一大焦慮
- 高官披露中美談判要破局 川普開闢一個金融新戰場 中概股受監管被指罪惡股
- 超大黑天鵝起飛 中國經濟「無比困難」 川習給貿易戰畫「分號」?(組圖)
- 嚴重透支了未來!房地產這尿壺已經滿了!(組圖/視頻)
- 華爾街日報披露最新內幕 劉鶴中美貿易談判前景流出
- 習近平看望中共特殊群體 他們對經濟影響超貿易戰(組圖)
- 深度好文:中國外貿凈出口全景圖(組圖/視頻)
- 中國供銷合作社回頭 離「憑票買糧」有多遠?(圖)
- 中南海理念一如既往?死亡稅下 民企哀號遍野 中國富豪蜂擁移資海外信託
- 全國實體幹了一年 卻虧了兩萬億!龐氏債務階段早已開始 (圖)
- 傳華為要求供應商將產線移往中國 台積電這樣說…(圖)
- 中國國企壓迫民企 美媒:北京出手挽救已太遲(圖)
- 驚爆中國企業一生產就虧 白宮設伏中美協議隨時破局
- 月底「現出原形」!逾300家中企爆全年虧損破億人民幣(圖)
- 中國經濟熄火因習近平矛盾相剋?還兼具拉美左右派執政弊端(組圖)
- 香港金融騙案涉30億!7萬人!多家黨媒站台協助宣傳 (圖/視頻)
- 北京頻喊過緊日子 兩大領域開支舉世罕見(圖)
- 傳華為要求台積電、日月光產線移往中國 應對美國禁令(圖)
- 業內人士爆中共壟斷中國進口汽車內幕(圖)
相關新聞
- 分析:中國經濟話題 中外媒體報導天壤之別(圖)
- 中國大陸再一次宣布著手清理「殭屍企業」期望2020年前完成(圖)
- 中國經濟 一個內地四線小城市的經濟觀察
- 中國經濟表現下滑 中共官媒解讀總是跟外人不一樣(圖)
- 中國經濟下行 三四線城市樓市亦轉涼(圖/視頻)
- 車市陷寒冬 中國汽車大廠華泰汽車遭爆欠薪4個月(圖)
- 貿易談判 專攻習近平死穴 中國經濟竟然冰火兩重天
- 美中貿易談判第三輪 續施壓中國改革(圖)
- 春節觀影人次同比減少、旅遊增速放緩:收入增速回落影響漸現(圖)
- 華爾街日報:澳門賭場老闆的運氣似乎用罄(圖)
- 要崩了?中國資金大舉出逃 德學者:對國家失去信心(圖)
- 中國國企壓迫民企 美媒:北京出手挽救已太遲(圖)
- 遭中國車市拖垮 捷豹路虎母公司創史上最大虧損(圖)
- 國企擠壓民企狀況若不改善 中國經濟或更加惡化
- 盲目投資高鐵致負債纍纍 中國經濟元氣大傷(圖)
- 美國會聽證:中共內外交困 美要有對策(圖)
- 高官披露中美談判要破局 川普開闢一個金融新戰場 中概股受監管被指罪惡股
- 川普將軍習近平 死期限短3天 諾獎經濟得主:中國經濟算總賬臨近
- 中國經濟下行 勞工不滿小規模抗議遍地開花(圖)
- 中國銀行櫃員年終獎年年減少 約四成白領想跳槽(圖)
- 北京頻喊過緊日子 兩大領域開支舉世罕見(圖)
- 美國會聽證:什麼讓習近平睡不著?北京的內外挑戰 和美國的對策(圖/視頻)
- 德媒:轉移財產!中國人民很擔心(圖)
- 魏京生:今後中美關係的走向 兼分析習近平的後幾步棋
- 世界最大鋼企:中國需求料降 全球經濟堪憂(圖)
- 中國2030超越美國成最大經濟體?分析師看衰…(圖)
- 中國股市恐怖一幕:造假公司借殼還魂 券商上市黑名單熱傳 外資折戟去年虧3600億
- 財富泡影—2018年宏觀經濟綜述 之一:紙醉金迷(圖)
- 周曉輝:華為凶信頻傳 中南海何去何從
- 中共一半省份GDP不達標 房企銷售腰斬 經濟年年冷 誰的緊日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