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六成美大型跨國公司開始轉移在華供應鏈

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Company)的調查顯示,中美貿易戰正在推動美國跨國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重新安置工廠並調整其在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業務。調查顯示,200家受訪美國跨國企業高層中,有六成表示可隨時將生產線遷不同地區、或是尋找新的供應鏈。

「這種轉變正在發生,」貝恩管理顧問公司副總裁Gerry Mattios周一(4月8日)在CNBC「Squawk Box」節目上表示,「反觀2018年底,我們曾發布過類似的報告,發現當時很多公司,超過50%沒有採取任何重大行動。」

但現在,60%的受訪者坦言,他們看到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存在不利因素,並已經準備好採取行動。Mattios指出,這些企業已設想客戶必須支付部分費用,並且試圖重新評估他們的供應鏈。

事實上,近期愈來愈多工廠由中國搬往東南亞。較早前,日本消費電子業巨擘索尼為削減成本,決定關閉北京的手機廠,將生產線轉至泰國;UNIQLO母公司日本迅銷,早前亦擬將生產基地從遷往越南;美國旅行背包品牌Tortuga Backpacks亦打算轉投越南供應商。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早前的調查亦顯示,有65%受訪者表示,有意延後或取消在華的投資計劃。該商會的報告亦指出,在華外企的增長和投資預期有所放緩,但中國對該等企業而言仍是一個重要市場。

由於企業遷廠需時,加上籌集資金、尋找供應商,以及應對不熟悉的法律、會計問題等,都要花上數年時間,故有分析預期,公司會先從生產物料入手,把部分生產線轉移。

馬蒂奧斯亦估計,外國企業仍會把部分生產線留在中國,主要針對當地消費市場,出口部分的生產線則遷往東南亞。這意味東南亞不會擔當廿年前中國所扮演的「世界工廠」角色。

他又指,生產自動化及技術提升,令環球製造業毋須集中生產,反而會出現「碎片化生產」情況,因此預期企業會靠近歐美消費者,建立生產設施。

不過,他提到,在長期貿易爭端下,必有人要付出代價,供應鏈成本將會增加,消費者或廠商要承擔部分成本,以維持市占率,導致邊際利潤下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409/127238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