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黃帝內經》三句話講透疾病 早晚受用

黃帝內經》自不用講,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黃帝內經》裡面有三句話,把疾病的起因講透了,卻因為文言文的關係鮮有人知曉和學習其中的精髓,今天就帶著個大家來了解下,到底是哪三句話?

百病皆生於氣

出自《素問-舉痛論》,原文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以上九種氣機失調的形式被統稱為九氣為病,旨在說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臟腑經脈氣機失調所致。

那麼具體表現如何呢?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則氣結,思慮太過,氣機就容易板結,不是長包塊,就是生癌腫,所謂的甲狀腺腫,肝囊腫,腸息肉,子宮肌瘤,脂肪瘤,只不過是氣結在不同臟腑部位的產物而已,名雖不同,氣凝其痰血,使血水結聚不散的本質的相同的。

恐則氣下,人容易害怕擔憂,不好的事情總會來,這叫怕什麼來什麼。

所以說:平常注意情感上的疏導,消除其不良情緒,多參加運動,用汗水讓自己的身體和心態平衡起來。氣在人體的病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氣機調暢則人即安和,氣機失調則百病叢生。「百病生於氣」是古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牢牢掌握「氣」這一病理機制的核心,可使我們在生活中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

生病起於過用

出自《素問.經脈別論》。原文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過:指超過、異常,失度也;用:應理解為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即常度。

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快。什麼叫疾病?「疾」者速也,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節奏的生活,更容易讓我們的身體臟腑氣血高速運轉,這就是「過用」,於是就出問題了。

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成了現代人常見的現象。我們常說的「富貴病」,如「心腦血管問題、腫瘤問題、三高問題」,其實都屬於「過用」。現代人對「眼」和「心」的使用頻率,估計達到古人的幾十上百倍。長時期盯著手機或者電腦屏幕,為了工作KPI等等,恨不得挖空心思去尋找績效達標的方法,這就是「久視傷肝」和「久思傷脾」,也就是「生病起於過用」了。

那麼該如何才能通過學習解讀這句話來達到保養的目的呢?其實只要懂得一句話,也就是原則性的一句話:忌過度、過用、過快。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有可能越來越好使。

德全不危

出自《素問.上古天真大論》: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其實這句話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這個德指的是美好的品德,也有人認為德全不危指的是尊重順從大自然賦予的恩賜,才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

在我看來其實兩者皆不可缺:

德者壽,大德者必得其壽,必得其祿,必得其位。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掌握了修身養性的訣竅,所以內外邪氣不能危害到的身體,所以兩者應合於一體才是真正的德全不危。

最後總結一下:所謂養生,不過是順應天時,人時,地時。所謂天時即:時節氣令;人時: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開心即可;地時:儘量食當季食材。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濕熱鬱結,痰濕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症候群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426/128044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