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樂道:孝的真意

作者:

宋佚名《女孝經圖》卷《孝治章》(局部)。(公有領域)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國,有許多流傳下來的正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份寶貴遺產。但到了近代,尤其是中共篡政後,正統文化中有很多內容都遭到了排斥甚至批判。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近些年,就連「孝」這一曾經為許多中國人所堅守的文化觀念也開始受到挑戰,尤其在年輕人群體中,紛紛對「孝」提出質疑。比如,有的人說,父母沒有經過他同意就把他生出來,與他自己無關,是所謂的父母無恩論;還有的人說,孝是迂腐的,西方人不講孝,也生活的很好;更有的說那些宣揚孝的別有用心,是為了控制別人。

湊巧的是,筆者前些日子聽說這樣一件事,說一對華人夫婦的小孩出生在美國,小孩馬上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他們就趕在小孩上學之前,領著他回中國生活了一個月。回到美國後,有一天,小孩非常鄭重和真誠的對夫婦二人說了一句話:「感謝爸爸媽媽把我生在美國」。

仔細思索一下上面的事例,其實至少從表面上已經基本回應了前文對「孝」提出的那些質疑了。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和領悟孝的真意,其實卻沒有那麼簡單。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中共篡政後的數十年中,有系統有目的顛覆性篡改歷史、扭曲文化,使得其治下的許多民眾頭腦中有意無意的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唯物主義、進步主義和進化論、無神論的觀念,這些觀念和當代世界文明、中國正統文化對立、衝突,造成了嚴重的認知障礙。

說到這,可能有人有疑問了,難道現在不是比過去更好嗎,不是進步了嗎?

在西方史學界有一種概念,認為公元前500年前後這段時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個時代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以色列先知、釋迦牟尼、孔子、老子。他們創立各自的思想體系,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的基礎,直到今天,人類的整個文明依然附著在這基礎之上。如果給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化畫一條拋物線,這個拋物線的頂峰就在軸心時代,其之後的2000年人類一直處在對軸心時代的奧義探索、討論而不得其解的過程中。

可以說我們人類的知識大樹,在軸心時代已經定型了,後人只是在上面開枝散葉。中共的「越來越進步」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無法解釋軸心時代的存在,而「軸心時代」卻是事實,那麼只有一個結論——中共是錯的!

軸心時代的聖人們告訴後人,人類是神造的,當人類整體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神會來拯救人類。

去除宗教的外衣,傳統文化其實就是源於軸心時代的聖人們傳授給人類的理念、規範和要求,按照那些規範和要求去生活、潔身自愛,當神回來時才能認得神、也才能被神承認,從而才可得到神的拯救。

那麼在中國,正統文化的形成,其實就是中國的歷代先賢們依據對文明始祖流傳下來的天人觀——「道」的領悟和傳承,並逐漸將之豐富和具體的過程。所以老子的學說可以追索到公亶父那裡,而孔子更述而不作,一生致力於復興周禮,都是直指中國的道家學說的源頭。跨越一千多年的時空,到明朝的王守陽那裡,他依然能證悟聖學未斷之血脈,到清朝,有句詩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有人說是慈禧寫的。慈禧讀書不多,但喜歡看戲,中國傳統戲曲承載了很多圍繞「道」而延展的正統文化觀念,其中當然也包括孝。

圍繞「道」去領悟和闡發而形成了種種學說,如仁、義、忠、恕等等,後來甚至認為通過劍、茶、棋、畫皆可悟道,而「孝」也正是對「道」的領悟之一。推崇「孝」的先賢們認為,通過「孝」可以至「道」,是為「孝道」,這是孝的真正意義。

具體說,《呂氏春秋》這樣記載:「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夫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惟孝也」。《圍爐夜話》曾說,心中常懷仁孝的人,遇到不該做的事,往往會不忍心去做,所以講百善孝為先。可見古人對孝的推崇和看重。

那為何古人把孝推到這麼高的位置呢?為何能通過孝就可以證悟「道」呢?這個問題古人似乎還沒有說清楚過。

雖然文化觀念因歷史久遠而歷經變化,但還有一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漢字本身的構成去理解最初最原始的意思,往往不易偏頗過多。比如《說文解字》中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說,孝這個字,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頭,下半部分是子字,老人在上,小子在下。孝的意思是善待父母長輩的舉動。

中國的帝王叫天子,意為上天的兒子,天子每每說話,必先以「膺昊天春命」、或「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乃至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奉天承運皇帝」開頭,和西方諸王的「蒙神恩典的元首」是一個意思,意指自己是君權神授,來源正當合法!

說到「來源」,其實,人類全部活動都是圍繞對「來源」的追尋和感恩展開的,包括財富、權力的來源,更包括生命的來源。比如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百家姓》,其實最初源於天子對分封貴族的賜姓,貴族則在王賜姓的基礎上給自己後代以名,後代更自取「字」、「號」以明志,是為姓、名、字、號的一脈延展,這個來源於天、而天子而王侯而百姓而子孫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天下、國、家的形成過程。《孝經》中提到了「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的三個層次,其實正是對上面家國天下的對應。

道家的道,在佛家是佛法,在西方宗教是神,在儒家叫天道或天,是宇宙、生命、萬事萬物的來源,也就是說,孝的這一舉動,由對父母的善待開始層層遞推上去,就是對君主的善待、對祖先的善待,以致最後對道、佛法、神明的善待,因此叫「奉天承運」、「蒙神恩典」,既然是奉天、神所賜,那就不僅要孝敬,更要順從,是為「孝順」的來源。

或許古人正是從上述角度認識到因「孝」而證道是最直接、最快捷,才視孝道為百善之先吧。而這種對自己生命來源的善待,同時也就是對自己生命的善待、對自己的珍視和尊重,所以後面就有了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發揮。

在這個持續善待自己來源的過程中,也就是實踐孝順的過程中,人會逐漸體悟到來自生命源頭那勃勃生機和無限慈悲,因此古人講「孝」往往同時會提到一個「慈」,所謂父慈子孝,終極的實質或許正是生命在善待自己生命來源的過程中,逐漸能越來越體悟到創世主的慈悲。

至此,孝的真意已經躍然而出,那就是在對生命來源的追索探尋和對自己尊重珍視的過程中,找到宇宙的真理,也就是道家的道,佛家的法。

那麼如何才是善待自己生命的來源,如何才是真正的孝順呢?其實就是按照普世價值行事,依照良知善念生活,也就是按照天道去做,這一點其實在《孝經》諫諍章關於孔子和曾子的對話中也早已闡明。

此刻我們再回過頭來,就會明白,西方社會並非沒有孝順,而是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使那裡的人們一直相信神——天父的存在,無論夫妻還是父子,人們都依照信仰生活,就是對天父的善待和順從,是他們共同的孝道。

至此我們也已經能夠知道,之所以在中國有許多年輕人沒有感到應該對父母的感恩,除了缺失有神的信仰對心靈的關照之外,或許更是在假、惡、暴肆虐的共產叢林社會中深深感到生活艱難、生存不易、生而少樂甚至生而無望,若再加之父母一輩同樣如此,兩代之間彼此互壓互斥、互傷互害,縱然酒池肉林、夜夜笙歌也難免內心苦楚,又怎能體會到前文那個小孩對自己父母說出的「感謝爸爸媽媽把我生在美國」的話背後的生命之樂呢?也就更難以感受生命的可貴和對生命的珍視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1/128760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