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德國大學為何不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

作者:

首先界定一下什麼是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一、本國學生沒有普遍享受的津貼,外國留學生統一享有;即便本國學生個別人享有某種補助,但外國留學生的待遇卻大大高於這樣的補貼。二、專門為外國留學生制定「學伴制度」,通過提供補助的形式吸引沒有人生經驗的本國學生報名,組織本國學生1:1甚至3:1與外國留學生結伴。三、外國留學生犯法或犯罪,受到的處罰遠遠輕於本國國民。

我是比較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的人,因為我留學於德國、一直在從事中德教育交流工作、曾是國家獎學金負責人(德國對華無償援助項目)。因此,不少網友希望我對此發表評論。但是,微博上的隻言片語有可能會造成誤解,甚至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決定寫一篇文章系統陳述自己的看法。

我的基本觀點是:對超國民待遇現象深惡痛絕、明確反對。有網友問:「你是支持改革開放的知名德國經濟史學者,為何也反對大學開放?」我的回答是:開放不是這樣的,這是造就新的不公,尤其對本國學生不公平。正如企業一樣,我同樣反對給予外國企業超國民待遇。從世界範圍來觀察,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外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並非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事情,更遑論超國民待遇?

德國以其免費教育聞名於世,成為世界上教育開放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外國留學生占德國高校學生總數的10%左右,有的學校甚至高達15%。德國政府鼓勵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特別對東部大學有更多的激勵措施。其辦法是,每招收一名外國留學生,政府單獨給大學相應的教學補貼。這些補貼並非提供給留學生本人,而是根據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平均所支出的費用,直接補貼給大學。對大學而言,這是一筆額外之財,因為多一百個學生和少一百個學生,教學成本並沒有天大的區別。而政府為何鼓勵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呢?其基本出發點是通過更多的交流促進學術進步。如果一所大學沒有外國留學生,同質化問題就會逐漸嚴重,新鮮思想也就相應減弱。

但是,鼓勵外國學生到德國留學,並不是通過金錢收買或超國民待遇的方式,而是用高質量的教學水平來吸引。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德國大學的成本:大學有少量價格低廉的學生宿舍,但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所以多數學生還是在外租房。對外國留學生而言,在學生宿舍申請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先,只不過管理人員在審批時可能有感情上的傾斜,對窮國家的學生儘量照顧一下而已。據我所知,德國大學沒有專門提供給外國留學生的高級宿舍,更不可能有提供給外國留學生比本國學生條件更好的留學生公寓。儘管學生食堂費用不高,但也只是比普通餐館稍微便宜而已,本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在吃飯費用上並無區別,也沒有專門建一個外國留學生高級食堂。因此,政府對大學提供的留學生補貼,主要是用於教學人員支出、教學場地和圖書館的維修保養。換言之,德國政府的資金雖然是以留學生之名撥出,但實際上是資助了整個大學本身。

外國學生之所以喜歡到德國留學,除了其高質量的教學水平,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之外,最主要原因是教育免費。本國學生如此,外國留學生也不例外。對本科生而言,不管是德國學生還是外國留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微乎其微。德國的獎學金名目繁多,如洪堡獎學金、DAAD獎學金、富布萊特獎學金、總理獎學金、巴登州政府獎學金等,此外還有一些企業獎學金,如寶馬獎學金、奔馳獎學金等,但主要是提供給研究階段的學者,極少部分能提供給碩士研究生,多數是博士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以及機關、學校和企業進修人員。有些獎學金稍微對開發中國家有一定程度的傾斜,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興起,對外無償援助獎學金逐年減少,對某些國家已基本停止。

簡而言之,外國學生到德國留學,的確是享受到了德國學生的免費待遇,但並沒有享受到德國學生特有的Bafoeg貸款。Baf­oeg是一項針對來自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助學金。目前,大學生申請者每月最多能夠獲得670歐元的助學金,中小學生最多獲得每月543歐元。Baf­oeg助學金由聯邦和州一級政府共同出資,聯邦政府承擔65%的份額,州政府承擔35%。因此,與其說外國留學生享受了國民待遇,還不如說只享受到了免學費的好處。當然,德國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補貼,例如一位留學生以居住樓層太高的原因,申請到了每月200歐元的補助,當時我們大家都當笑話來聽。但是,這些補貼並不是專門針對外國留學生的,任何人申請都有可能得到,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德國法律和規定。我在德國留學期間,任何特殊補貼都沒有得到,當然也沒有去申請過。

德國大學免費午餐也很快到頭。德國巴符州從2017年冬季學期開始對歐盟成員國以外的留學生收取"四位數"的學費。每學期徵收1500歐元的學費,但難民、貧困國家的學生除外。目前在該州註冊的非歐盟學生中,中國學生占四分之一。對非歐盟學生收費,預計德國其他州也很快跟進。

德國大學對待外國留學生只能算是基本的公平,遠沒有達到提供特別待遇的程度。每個大學有一個國際部或外國學生處,其職責只是外國留學生的選擇和錄取,並沒有太多的額外職能。如果非要細究的話,頂多算一個外國學生窗口,有問題可以去諮詢一下,並不一定能解決什麼問題。日常教學找教務部門,申請宿舍找宿舍管理部門(Studentenwerk),實習找大學實習介紹部門(只是提供一般性意見或簡單的信息,並非大包大攬),這些部門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並沒有專門為留學生服務的機構。當然,德國大學也有一個奇怪機構:基本上每個大學都設有一個「編制」,叫「公平專員」,負責處理不公平的投訴。如果某個學生受到了教授或管理人員不公平的對待,即可向公平專員反映。如果公平專員處理不了,也可以向法院起訴,學生請律師免費,這項政策無論是對德國學生還是外國學生均一視同仁。

如果說大學機構對外國留學生在服務上沒有特別對待的話,德國老師對外國留學生還是有一些照顧的,特別是在德語學習階段。比如「學伴」,德語叫「Partner」,很多老師是鼓勵的。他們希望外國學生多接觸德國學生,從而儘快提高德語水平。德語課程一般沒有德國學生,怎麼辦呢?老師會提議德語好的學生與差學生結為「Partner」。但是,這不是一項制度,也沒有「學伴」補貼,純屬自願,老師樂觀其成。我在留學期間曾經學了一年法語,可愛的法國老師是一個瘦小的老太太,對我特別友好,生怕我畏難而放棄法語學習(我們大學有五十多種語言可供選擇,免費學習),不僅自己親自給我單獨輔導,而且還鼓勵法語好的女同學和我交朋友。我們大學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提供兩門外語的成績和諸多的專業成績單才能參加論文答辯。對我而言,雖說德語也是外語,但在德國就不算,因此我的兩門外語分別選的是英語和法語。

德國大學為何不建立一個「學伴」制度呢?首先是沒有這筆經費,其次是德國大學認為,結伴是個人行為,大學參與有風險。如果是大學介紹,萬一「學伴」中有一個流氓,把另外一個「學伴」強暴了怎麼辦?即便沒有強暴,而是兩情相悅,女方懷孕了,墮胎是不是傷害?更嚴重的情況是,一個「學伴」把傳染病如愛滋病傳給了另外一個學伴,如何處理?既然是大學正式牽線的,大學要不要負責?德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只要講得出理由,大學就脫不了干係。想推脫或裝著看不見?沒門。德國法院才不管你是大學還是什麼政府機構,完全根據事實判案。不管是外國留學生強暴了德國學生,還是外國留學生把愛滋病傳給德國學生,在此情況下,大學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學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嫖-客找妓-女,出了事是個人之間的事情,警察只抓當事人。一旦中間有老-鴇這個角色,你說警察會不會這樣表態:沒你的事,放心吧!

既然是法治國家,德國就沒有理由區別對待本國學生或外國留學生,在法律上對外國人一點優惠都沒有,更不可能出現本國公民網上辱罵警察拘留15天,外國留學生動手推搡警察、真正的襲警只是拘留五天或讓寫個檢討就完事的現象。在德國,只要膽敢對警察動手,必死無疑,因為每個警察都帶有真正的槍。在德國多年,我從未看見過外國人或德國人有敢和警察叫板的情形,更沒有見過被外國人、威脅、辱罵、推搡,警察倉皇而逃的場景。

說一千道一萬,德國大學為何不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呢?顯然是自信。好學生可以進來,差學生和壞學生滾蛋,德國不歡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信呢?他們知道自己真正在辦大學,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因此,大學的唯一任務是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讓自己的大學更有吸引力,而不是依靠幾個留學生來包裝成國際性的高等學府。

那麼,儘管德國政府也希望大學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但大學為什麼並不那麼急功近利,迫不及待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對大學構不成壓力。校長、學院院長的「官帽」不是教育部和校長賦予,而是教授之間選出來的。德語的大學「Universitaet」或英語的「University」其本意是教授和學生聯合體,教授治校,學生為本,這是德國大學底氣十足的根本原因。如果德國教育部發出一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或「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文件,要求各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比例必須達到多少,估計會被大學丟進垃圾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楊佩昌看德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18/131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