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有一種成熟 叫「不說」

作者:

有句俗語,「你不說話,沒有人當你是啞巴」。一個人花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學會「不說」。

稻子熟透了,都會低頭;人成熟了,都會低聲。那些叫得響的人,往往是浮躁的年輕人,總是豪言壯語,卻從不估量自己的實力;那些喜歡譁然取眾的人,往往是沒有出息的人,總是炫耀自己那點可憐的成績。一個人真正成熟了,總是低頭走路,越走越遠,有人為自己喝彩,也是報之一笑,不會放在心上;沒有人看好自己,還是報之一笑,繼續前行。

「言多必失」,你知道的事情,別人都沒有問你,何必喋喋不休;你不知道的事情,說什麼都是造謠生事;你從來沒有參與過的事情,都是道聽途說的信息,真真假假,不聞不問才是。

「不說」,是一種修養,尊重了別人,也尊重了自己。

真正的智者,「出言有尺」,說什麼,不說什麼,說道什麼程度,都是有分寸的。很多事情,非說不可,也是點到為止。如果對方也是聰明人,兩句話就能夠聽懂。

每個人都有選擇說或者不說的權利,選擇不說的人,是保持了自己的不卑不亢的姿態,不與人爭論,不和人交惡。不說,是給別人一個台階,讓別人不會顏面盡失,可以順著台階走下來。如果你說透了別人,別人肯定不高興,興許你的話,成為了另外的人的把柄,為別人製造了難堪的局面。比方說,你的朋友結婚了,但還和初戀在某一天見面了,你把這樣的事情,說出去了,導致朋友的家庭產生矛盾,大家連朋友都做不成。

不說,也是尊重自己,不給自己「惹事」。「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什麼事情都說,在為別人製造麻煩的時候,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別人會記恨你,尋找機會報復你。因為,你學會了沉默不語,其實是保護了自己。

「不說」,是用另一種方式傳遞感情,是一種高級的表達方式。

人與人的感情交流,不一定要用語言。語言只是其中的一種交流方式而已。成熟的人,學會了很多方式和別人交流,並且更有效。

和愛人交流,儘量選擇牽手、擁抱、深情凝視、為家庭付出勞動等等。當你疲憊不堪回家的時候,愛人給你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疲憊的身體,找到了依靠,暈暈乎乎的頭,也可以在溫暖的肩膀上靠一靠,聽到彼此的呼吸,讓美好的瞬間牢記在心,腦海里都是幸福,心中都是甜蜜。

和朋友交流,可以選擇互相幫助,而不是為自己的不幫忙找一堆的理由。朋友落難了,你只是袖手旁觀,卻說自己已經盡力了,誰都不會相信。比方說,朋友創業失敗,你可以選擇陪伴他,還可以借錢給他解決生活開支,也可以為他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和陌生人交流,可以用眼神代替語言,彼此真誠地看對方一樣,臉上帶著微笑。這樣的時刻,陌生人也會感到社會有溫暖,會喜歡你所在的城市。

和父母交流,可以多陪伴,為父母買東西,把父母的家收拾一下,擺放得整整齊齊。父母老了,有病痛了,你可以為他們多關注有用的藥物,並且買一些給他們。如果要說什麼,就簡單地問候父母,以後常回家看看。

「不說」,是內心很安靜,看透了世態炎涼,學會了冷暖自知。

沉默寡言的人,內心是安靜的,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很多事情,看透了,就不想說了;看慣了,就覺得沒有不要說了;看淡了,就真的放下了。

總是說話的人,也許是急於表達什麼,但越說,越說不清。反而那些不怎麼說話的人,表現很安靜,總是可以審時度勢,用旁觀者的角度看事情,說幾句,都會說到點子上,比別人說一堆的話,更管用。

這年頭,「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別以為世上都是好人。很多人,你都看不透,虛偽的人,說一堆的好話,卻是害你的人;真正的好人,說不好聽的話,也少說話,卻在真的幫助你。

這年頭,做人,別指望誰,冷暖自知,甘苦自嘗。學會少說多做,遇到什麼事情,也要「不解釋」。看不慣別人,你就自己不去看好了;別人算計你,那就巧妙地躲開。如果不是「忍無可忍」,你都要忍一忍,別口出狂言,爭論不休。

有一種成熟,叫「不說」。越成熟,越不想說;越沉默,越心中亮堂堂,可以真正看透、悟透、放下,內心越自由。

王陽明說: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一個人的學問,要靠自己修行,如果總是責怪別人,就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也有「瑕疵」;如果自己積極行動,才會知道自己那些地方不足,然後盡力去改變,哪有功夫去說別人?

做人,不必說,何必說?成熟的人,少說多做,是是非非,一笑置之。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07/133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