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林徽因兒女落榜清華 她調看試捲髮現了兒子寫下這行小字

小編前言:以林徽因梁思成在國內建築學的地位,單說梁思成還是建築系的院長這一層關係,想把自己兒女塞進清華並非什麼難事,林徽因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立德為先

林徽因與女兒

1946年,對於時任清華大學營建系主任的梁思成與清華營建系特聘講師的林徽因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是他們作為父母最操心的一年:他們的女兒梁再冰正備戰高考。

17歲的梁再冰和父母一樣對建築情有獨鍾,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她在建築設計上也表現出了相應的天賦,梁再冰心裡的目標和父母所想完全一致:清華建築系。

相比其他學子,梁再冰對清華和清華建築系明顯有著更深的情感,畢竟,她所報考的這個建築系正是她父親一手創辦的。

可以說,對於梁再冰而言,清華不僅是一種理想,還是一種很深的家族情懷。

「再冰」二字正是取自「飲冰室主人」梁啓超,這樣的梁再冰怎會不想在到處掛著爺爺畫像的清華學習呢。

為了順利考上清華,梁再冰在父母的陪伴下日夜奮戰。可是放榜當日,林徽因一家全都懵了:差兩分,未上榜!

這樣的結果,是林徽因怎麼也沒想到的。當晚,她和梁思成商量了很久,結果是:他們決定調出女兒的試卷看看是否有疏漏。

很快,素來行動力驚人的林徽因便托人拿到了女兒的試卷,她挨個看過去,只要兩分,只要有兩分的疏漏,女兒梁再冰便可以進入清華建築系。

可偏偏,整個試卷上,竟連兩分的錯判、漏判都未有。

事情雖已至此,但當時的林徽因仍可找理由讓女兒「酌情入清華」。畢竟,梁家與清華淵源極深,梁家在清華的人脈也極廣,可林徽因和梁思成並沒有在接下來做任何舉動。

林徽因是個好強的女子,也是個極有原則的人,「後門」二字她從未開過,自然也不會為自己的女兒去開。

對於大學的規章制度,她和丈夫只會是堅定的執行者、守護者。

看完試卷後,林徽因和梁思成平靜地接受了事實。

後來,梁再冰轉身去了錄取分數線稍低的北大西語系。也是自這開始,梁再冰的一生便與她最初理想中的建築再無半點瓜葛。

在任何年代裡,高考都事關孩子的一生。可在這般生死攸關的時刻,林徽因都未有絲毫「破例」,他們對制度的尊重,讓後世景仰。

三年後,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也參加了高考,如宿命一般地:他和姐姐一樣,離清華建築系的錄取線差兩分。

兒子落榜後,林徽因比頭一次越發難以置信,畢竟,以兒子的實力,是斷不可能落榜的,要知道在前幾次的模擬中,他每一次都是高分。

梁再冰與梁從誡

林徽因再次調取了兒子的高考試卷,林徽因發現有幾道題兒子像是故意做錯的,正在詫異時她看到了試卷上的一行小字,上面寫道:「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

那一刻,林徽因半晌沒有吱聲,隨後梁從誡如願去了北大攻讀歷史。

在那個視「特例」為恥辱,將制度視為生命的年代裡,梁再冰、梁從誡是高考的曾經失利者,卻恰是公平的見證者 .

後來兩個沒能上清華的孩子,一個個都成為了各行業的精英。她們都和父母一樣,都為中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梁再冰與梁從誡

梁再冰成為了記者。

梁從誡畢業後赴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後來開始關注民間環境保護活動,領導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完全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

兩個有可能上清華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上了清華的人,依然在不同的領域有所建樹。

她們的成功,與昔日高考時父母用「身教」給她們做的「立德」實是分不開的。若當時,她們的父母為她們開了「特例」,那麼後來的她們還都能成長成國家棟樑的模樣嗎,很難說!

真正的教育,從來是立德為先,這是半個多世紀前那些教育大家用實際行動傳給我們的,它應該被永遠傳承。

本文綜合自特色文苑、搜狐網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原著共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04/1364475.html